地下室:软饰妆点竟全功——房崇修房 156
文章来源: 房崇2013-04-06 07:21:31
地下室的硬件工程都做完了,家庭影院的设备也安装好了,还剩下的一点活,就是软装饰,比如挂窗帘、挂画、摆家具等。但这毕竟是地下室,咱又不是富豪之家,人口也少,说实话这地下室的利用率不高。所以不会专门花大钱买新品来布置,尽量利用已有的现成物品就行了。把旧物在合适的地方加以组合,摆一摆,挂一挂,既减少了废物的堆积,又充实了修好的房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先接着上次的话题,交待一下家庭影院的完善。我本来认为,因为我的两个前置音箱很大,有11寸直径的低音喇叭,频响达到32赫兹,就可以不用专门的低音炮subwoofer了。但是好几位网友都说这样不行,低音炮不能省。从理论上来讲,我至今不确定孰是孰非,不知是否如今的功放器receiver是把低音只送给低音炮,其他喇叭徒有其大也放不出低音?林副主席当年有话: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我也有从众心理。于是我当天就在网上订了一个低音炮,低档的还是半价优惠,自己到店里取回来。


 
我把它接上,再放音乐和电影。要问我实际比较的效果如何,实话实说,区别不大。我想是现今的成套喇叭普遍都小,没有低音炮不行,而我的喇叭组合是两大加五小,是例外情况吧? 反正我这个低音炮就留着吧,哪怕是聋子的耳朵——配的,也看起来完整不是?
 
另一个与音响效果有关的是地毯和挂毯。因为我在地下室统一铺了复合地板,墙上是普通的drywall灰板,理论上不利于影院音响的吸音,可能会出现声音的反射和回响。但实际上,我的耳朵还是听不出来。为此也为了实用美观,在地下铺了块地毯。


 
又找出了压箱底多年的三块装饰挂毯。


 
其中两块挂毯是90年代在国内买的京剧人物脸谱。Theatre就是戏院嘛,挂上京剧脸谱,也算中西结合了。既是切题的美化,同时多少能起点吸音作用。第三块是个布老虎。


 
第三是窗帘。我的影院虽在地下室,地下室却在地上(这话怎么这么别扭?却是事实),有完整的窗。看电影必须要遮黑,本来先装了一对比较便宜的窗帘,太太看了不满意,我就又连杆都换了。换的是本地西人店里专门的black out帘,完全不透光,高8尺顶到头。


 
加工后影院的样子。椅子和小桌都是临时凑的,以后再改进,请忽略。


 
这里做现成的窗帘一般都是7英尺高,适合在窗上留出一尺的高度。那我为什么要顶到头呢?原来是为了与不远处的后门帘相呼应,取同样高度,也是同样的横杆。
 
而那个门上帘是我两年前在北京买的,当时我特地写过一篇《在北京买窗帘》。这个帘其实不是定做的,而是碰到一家小店减价处理一对客户不要了的窗帘,我看材料厚实,颜色素雅,就买下来了。记得只有人民币200多元,合美加的40元吧。中国的现成窗帘普遍高一些,到我的地下室里就顶天立地了。


 
两根杆是在本地Home Depot买的,长120英寸,减价时20多元就拿下。


 
在第二客厅的壁炉前和餐区,铺上两块地毯。这些不用新买,楼上的地毯升级换代了,替换下来的正好用于楼下。壁炉前的一椅一桌也是剩余旧物,临时摆一摆,聊胜于无,还望有钱人不要笑话。


 
餐区的桌椅是以前在别的房子里用于早餐区的,我这个一层平房里没有早餐区了,正好用在这里。


 
在餐区的周围挂上了范曾国画的四幅印刷品,是我在北京书店里买的分页画集,到这边自己买个便宜框装起来,曾在前一房里挂过。近看其中之一。


 
餐区对面的小酒吧,没有柜台,节省占地面积。


 
趁着展示地下室的软装饰,再补充交代一下楼上原挂书法的转移。客厅里挂了西画,原中国画移到家庭厅,家庭厅的四幅书法就被排挤下岗了。把它们移到书房,这是一头压一头,层层降级吗?可是书法平添了书房里的文人气息,谁说这不是最佳的位置呢?


 
本人的自家装修历时三年零九个月,至此室内工程全部结束。我用156篇文字记录了全过程,连同照片两千多幅,不光上网,而且见报。现在这工程和修房系列文章都会暂停一段时间,等我开始做室外工程时,再续前缘。
 
从下周开始,我将开始一个新的工程,不再是同一个房了。如有余暇,当再为文记录,聊解自己的寂寞,聊报网友的厚爱。各位新房见。

(注:本文成时正值文学城可以直接上图,但对这种图文穿插的长帖,我试验了多次,都不成功。因为长帖在上传时,很可能“掉链子”,使前功尽弃,所以必须多次上传,编一点存一点。而无论在博客还是论坛,第一次发帖时是可直接贴图的新页面,若要编辑,就变回旧页面了,无法再直接贴图。所以,本文只好仍用老办法发,借助了贴图网站中转。唉,新技术,想说爱你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