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的朋友和朋友圈
文章来源: 如山2010-09-01 21:41:32

网上的朋友和朋友圈

 

如山

 

201091日)

 

 

相处到什么样的程度才是朋友,朋友的层次又如何界定?我相信每一个人在内心上都有自己的标准。

 

在现实生活中,我郑重其事地对待 “朋友”这个称呼。除了写文章、写贴时称呼 “朋友们”之外,我不会随便认同一个刚刚在Party认识的人是朋友。而必须是认识一段时间,并且互相有一定了解,对于不同点能够相互理解和包容的才认为是朋友。

 

但是网上好像情况就不同了。

 

一开始在网上我也是套用我在生活中的标准来确定“朋友”的关系。所以在刚刚登录文学城投坛,并且发了几篇文章之后,就有人(ID)给我发悄悄话,要求我将ta加入我的“朋友圈”。我回应说,待我们有更多的了解再说吧。因为我觉得一旦认定为朋友,就应该负起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起码也是内心上有所靠近才对。而对一个人连ta在哪里、真实姓名是什么、大概的背景和经历等等都完全不知道就称为“朋友”,也太不严肃了。

 

直到我看多了网上别人的“朋友圈”,才慢慢“领悟”。其实这“朋友圈”没有那么严格。不过是将名字加在“朋友圈”这个标志里面而已。这就好办了,从此我是多多益善,来者不拒。凡是来申请的,我马上“批准”。从礼貌角度出发,我都是在将“申请者”加入“我的朋友圈”后马上回复一个悄悄话,告诉对方我已经按“要求”将ta加入,并且谢谢ta对我的看重。但是,我慢慢发现,大部分“申请者”连我这回复都不看。而且加入我的“朋友圈”后从来没有过联络,既不在悄悄话上来过,也不在我经常去的投坛上出现过。所以对一些在我“朋友圈”里面的“朋友”的ID我都不记得。直到有时偶然对方向我放话,我居然不记得ta就是我朋友圈里面的朋友。想想我真是太惭愧了,把“朋友”不当回事。

 

不过后来我试图多点了解我“朋友圈”里面的朋友,就顺着ID查看对方的博客和“朋友圈”。我还真发现了“问题”。我“朋友圈”里面的“朋友”中有接近一半的“朋友圈”里面没有“如山”在内。呵呵,太有趣了!换句话说,这些ID要求加入如山的朋友圈,要求如山视他们为“朋友”。可是他们并不将如山视为朋友!

 

我明白了,这网上的“朋友圈”不过是用来摆设,当不得真的。难怪人们常说,网上的东西当不得真。这样“醒悟”过来,我就不再为不记得对方觉得羞愧了。大概朋友与否,只在我们各自的心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