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圣之蜻蜓点水清华园(组图)
文章来源: 汉代蜜瓜2009-08-13 07:33:54

开篇先向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如果不是蜜瓜家的人体称坏了的话,从回国到现在,蜜瓜已经减掉大约至少十斤了。

这归功于——第一,腐败的成果;第二,在蜜瓜老妈家猛吃水果粗粮的结果。

欣喜+得意中!似乎美好的过往又回来了,蜜瓜考虑重新开始另种人生!厚厚!!

言归正传。话说那天下午小L要到某地开会,不知道要开多长时间。小O和蜜瓜当然对北京两眼一摸黑,不知道从上午剩的这么一点点边角料时间还有啥地方好去。

当然要听司机的建议。司机是本地人,说小L开会的地方附近有北大和清华等高校。

啊,北大和清华,所有学子心中的圣地啊,好像当年进步青年眼中的延安!几个人当即决定去清华朝圣。

原以为跟所有的高校一样,清华也院墙高筑,大门把关,进去还要乔装打扮。蜜瓜说,人家不让我们进怎么办?这把年纪冒充学生已经不太可能——十年前或可一试。

小L说:你可以冒充老师,小O还可以冒充一把研究生,你们从一进门就开始吵架,让人家以为老师在训学生。

呃,不愧是编剧,才华出众,想象力应急能力都一流。

小L临时编写的剧本到底没用上。原来清华的领导们见多识广,跟国际接轨,清华早就看不到砖墙铸铁栏杆墙,变成一个全开放校园。成群结队的游客坐着电瓶车在导游的带领下穿梭于校园内外,煞是热闹。

既让学子和家长们圆了朝圣梦,又是拉动GDP的增长点,怪不得北京人自豪地说自己城市的财政收入超过了2000亿,厚厚!!

时间有限,只拍了有限的几张照片,对清华没有什么大了解,只是蜻蜓点水的一点肤浅印象。如果有清华毕业的前辈后辈,请多多指教。

司机在一处教学楼前停下,说不能再往里开了,他就在那里等我们。蜜瓜方向感奇差,一般到一新地方先找路边标志性建筑或者标记,只见路边写着新闻传媒学院的字样。蜜瓜大喜说:这在二十年前,都归中文系,咱们去看看吧。

沿着小路往里走,不久看见这样风情无限的桥,好似不比故宫后面的那啥啥桥差。



这种河宽但是不失秀媚。如果在南方,水会还要多一点,在北方,已经算不错了。







老楼就是又高又大,三、四层顶今天的五、六层。




清华图书馆。清华应该不止这一个图书馆吧?偶说的是本部,不能把后面并入的啥啥学院都算在里面。




这是边楼,都很漂亮。




特地跑过去看个究竟,没敢冒充学生进去。感觉楼虽然老,但是里面装修得蛮现代化的。





这个是啥研究所


本来好像我们走到一个标志性建筑旁,大家都在拍照,于是我们也抓了个小姑娘为我们三人合影拍照。当时用的是小O的相机,我的相机里没留。今天早上写文,到小O给我的电邮里找她的相册链接,找来找去没找到,算了。

那张合影如果贴出来,标题肯定是“一个标准身材美女和两个胖MM不得不说的故事”,或者说“一片瘦红花和两片大肥叶不得不说的故事”。这个小O,吃饭的时候特别会给别人布菜,哼哼,现在总算明白她的“险恶用心”了!

看看时间不早,肚子咕咕叫了,我们决定顺原路打道出去吃饭。三个女人,三个路盲的女人,顺着原路走居然也走迷了路。

蜜瓜说:“我记得好像在这里过桥。”

小O说:“是吗?没注意。”

小L说:“这桥看上去都一模一样。”

过了桥,彻底迷失了。不过因祸得福,看见一大群人围着一个古老的建筑又是拍照又是解说,于是也凑热闹看过去。




这楼应该是建校的时候造的吧?拍这种照片,千万别跑到楼底下去,那样拍出来的人物很小很小,小到看不清楚脸。人和建筑物要拉开距离,才能又把人拍大,后面的建筑物也能拍全。





这座礼堂造型比较怪



这次回国,发现杭州上海等城市已经舍弃法国梧桐,改用香樟作为城市绿化树。在北京,蜜瓜发现还是槐树做绿化树又漂亮又遮荫。槐树的叶子形状非常好看,成材后树冠也大。清华园中的槐树遮天蔽日,绿树成荫,非常美丽。只是蜜瓜记忆中槐树似乎应该是春天开花,不明白北京的槐树为什么八月开花。

有人说槐花落在地上也很烦人。其实,落英也是很美的,不是吗?


跟司机联络,司机说他停在清华老校门外。清华老校门在哪里,我们根本摸不着方向。抓了几个人问,无奈全是游客,也都说不清楚。后来蜜瓜灵机一动,去问卖水的小贩,才搞清楚方向。

向老校门走去,远远看见敬业的司机在向我们招手。




老校门啊老校门,我们革命青年终于找到了你!


老校门前人头攒动,拍照留影的人鱼贯排队。蜜瓜兴致索然,只好匆匆凑合着拍了一张,自己的倩影就不留了。


作为老掉牙的前前前学子的朝圣活动到此结束,我们找饭店吃饭去!

肚子最要紧,腐败不能忘,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