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沈阳“别了, 工人村”到上海依旧存在的工人新村
文章来源: 华府采菊人2017-03-26 04:45:37

 

当然是网上看到的, 中国原先最大的重工业城市沈阳,开始拆除1952年建于铁西的工人村, 和上海的说法有一字之差, “新”,上海在解放前, 也有过给工人建的房子, 但不叫新村, 叫做”工房“,给一般市民建的房子”市民新村“,徐汇区的茶陵路就有,解放后陈毅做决定建的呢, 合二者而命名为工人新村,但市区一般市民口中, 好些年里还叫”新工房“, 当然住的除一开始的二万户全是真正的产业工人, 后来则是一般市民阿狗阿猫甚至地主富农反革命右派, 也可以住进去的了, 实际那才是真正的市民新村。?

从外表看上去, 这个沈阳的工人村比上海的强, 还有外装饰, 不知内部房型(现在的字眼)如何,也不是当年的分配住房标准如何,不过有一点, 人均面积肯定比上海大。

还是回到内部, 有无读者来自沈阳的这块土地, 说说这类房子, 比如是单元呢还是筒子型,至于厨厕, 也许只有是为一定级别人物所住的, 才会是独用,因为共用那年头是常态,据我所知, 那时沈阳的煤气已经比较普遍, 因此该有了,供应热水则不符合中国国情不可能有, 有的城市规定局级干部或高知或民主人士( 这字有点怪)住处才有热水供应那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沈阳工人村俯视与上海的工人新村很一样, 说明那年头这类房子的设计, 都是沿用了苏联老大哥的路子。

我没本事讲谷歌出来上海日晖二村。

依然住着劳动人民, 常有人说”现在这儿都租给外地打工的人啦“, NO, 我还有很多同学,住这儿, 倒不一定是这栋楼, 最长的, 从1954年住到2017年, 势必还得住下去, 不敢万岁万万岁。

这几栋建于50年代中期, 到底56还是57年不晓得, 一个花甲啦! 小屁孩也成了老梆子。不过这个日晖三村这么一修缮也人五人六了。

看看这副德行, 不是拆啊, 过阵子装修好了不就和上面那张日晖三村一样了吗?

这也是在等候...装修而不是拆迁,这些工人新村, 建设时是绝对的下只角, 如今市区的大发展, 都是内环之内了, 地价房价的上涨, 开发商缩了回去, 拆迁费付不起啊, 我不开发总可以吧, 因此住户同志们就不知道哪年哪月才有希望离开这个依依不舍的地方。

只有拆迁才能救居民于”水火“般的居住环境, 后面的高楼再招手。

这两老头, 是不是我原先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