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独脚戏——看电影《Hello,树先生》
文章来源: 点缀2011-11-18 13:51:44






一个人的独脚戏
——看电影《Hello,树先生》

一部小成本制作的电影,要拍三年才能收档,足见其过程有多么艰难。公映后,又让人看得一头雾水,可以想象其结果又有多么尴尬。这种境况就是刚刚上映的国产片《Hello,树先生》所遭遇,所面临的。

故事简单得就像是一部微型小说。主人公只有一个。即一个名叫树的农村青年,说白了就是村里的一个混混,一个不务正业的人。要本事没本事,要能力没能力,要长相没长相,反而还觉得自己是个人物。其实,被人嘲讽,看不起,戏称“树先生”。

在改革的大潮中,主人公所在的农村也迅速工业化了。这个人在村口上的一个修车铺当小工。可是他却不知珍惜,干活慢慢腾腾,漫不经心。一朝被炒,顿时就失去了生存能力。

于是几经周折,进城在老乡办的文化补习学校当杂工,没成想这份强要来的活儿也没能干几天,老乡因为背叛婚姻,学校办不下去了,他又失业了。不过,尽管如此,他还是能见色起了春心,把一个聋哑女娶回家做妻子。

一个本来就无法安身立命的人,却要东借西借地操办婚事。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就是有辆桑塔纳当婚车就已经好得不得了了,可是他还不满意,执意要一辆皇冠车。因此对没有借到车的弟弟心怀不满,骂骂咧咧。结果,一肚子火的弟弟实在忍不住就同他拳脚相加,打了起来。这事发生在他结婚的前一夜。

这一打,他疯了。或者说是走火入魔了,好像被大仙附体,成了会算命的神棍、神汉,常常口出诳语,总是半梦半醒,活在阴阳两界之间。按理说,故事到了这里才刚刚开始,人们想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了呢?变成一个这样的人之后,还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呢?可是,令人想象不到的是,这部片子也就在他疯癫之后,再也没讲出什么实质性的故事,就在人们的疑惑不解中急速落幕了。 

人们看了这部片子后很郁闷,其原因不是片中的故事有多么沉重或者是多么悲情,恰恰相反,就是因为这个所谓的故事里什么也没有。这一点令人相当不可思议。著名的张导曾经热衷于拍过没有故事情节的大片,可是他的那些个片子,还有绚丽的色彩,人们还可以退而求其次,把那种片子当作风光片来欣赏。

可是这部片子有什么?故事发生在时值隆冬季节的中国东北农村,镜头下是一片灰色丑陋的景象,就连皑皑白雪都没见到。农村成了一个庞大的工地,除了采矿场,就是要拆迁的农房。镜头里出现城市的居民楼也是斑驳陆离,破旧不堪。

所以,在这个片子里,要景色没有景色,要主题没有主题,要故事没有故事,这对观众来说就等于是雪上加霜式的折磨和打击。因此人们走出影院时不能不失望,他们看了电影,却不知道这部片子讲的是什么?传递的是什么信息?是观众的水平太低,还是编导的思想太前卫?

实际上,在这部片子做宣传时,导演说过,拍到后来也很苦恼,不知道要怎样拍下去,所以就给观众留下想象,让观众自己得出结论。如此说来,这是一部生先天不足的作品,或者说这是一部根本就无法自圆其说的影片。因此,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导演干脆主动下岗,任凭演员去信马由缰。这真是一个莫大的悲哀。

如果,以主人公结婚为契机,在影片的后半部好好述说一下主人公开始热爱劳动,奋发振作的话,还是有许多故事可写的。影片涉猎了许多农民自办的矿山企业,生活面很广范,很多层,主人公可以参予其中的机会一定不少。另外,主人公在文化补习学校打工时,还是表现了一定的艺术天分,本来也可以在这方面做文章。

更主要的是,主人公的媳妇,虽然是聋哑人,却是很有思想,有主见的一个人,加之又是城市人,长得又很美艳,她身上也应该有很多戏份可以挖掘出来。比方说她嫁给了主人公后,极有可能以她的聪明与能力,帮助主人公建立一种新的生活,两个人开始一番拼搏等。

可是很可惜,这些线索与素材都被编导熟视无睹,弃之不用,白白浪费了。影片只聚焦在一个孤零零的主人公身上,热衷于拍下了他走火入魔的过程,却没有交代缘由,没有后续解读,更没有让故事发展变化下去。这种没有理由的没头没尾,或者是有头无尾,令人无法琢磨,难以理解。

不过,这部电影也不是一无是处,主人公的聋哑妻子这个人物,因为演员出彩儿,成为该片的一个很大亮点。饰演这个角色的演员叫谭卓,她扮相俊美,虽然不说话,但灵动的大眼睛能够表达一切。

婚前她与主人公在短信中的互动,看出这个人物身残心却不残,还是个很有志向的人,坚持自己的命运要由自己来决定。所以,婚后面对主人公的荒诞不羁,她毅然离开,也就不奇怪了。这个人物设计得好,演得也好。

新婚夜,因聋哑妻子主动求欢,而上演的一场床戏,非常到位,又令人信服。聋哑妻子是喜欢这个主人公的,可是东方花烛夜时,他却似疯似傻,像个死人,严重不在状态。欲火难耐的聋哑妻子,只好放弃矜持,主动索爱。

而她在做着这一切的时候,男主人公基本上是在不做为,所以说这个床戏,又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床戏。没有坦胸露背,玉体横陈,更没有激情燃烧,赤膊互动,可以说仅仅是象征性地点到为止,其效果却是精彩之极,可圈可点。

这场戏,当然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而出现的,应该是为了表示主人公已经不正常了,彻底疯掉了所设立的。可是,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就是因为与弟弟大打出手就这样了吗?应该不是,他失常是应该有原因的。影片中对主人公内心活动的唯一交待,就是主人公的几次煞有介事的自言自语。

从他那近似于梦呓般的前言不搭后语里,观众得知,主人公的哥哥曾经被派出所当作流氓抓起来过,他爸爸一气之下,把他吊在树上毒打,结果因为不小心失手,勒死了他哥哥。那一年里主人公家里失去了两个亲人。从此,这就成了主人公心里永远的心病。这应该是他神经错乱的根本原因和唯一解释。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如上面所说,从新婚之夜开始,这部影片的剧情就失去了方向,不仅观众看不懂,编导也莫衷一是了。对于该片的制作方来说,他们之所以敢这样做,应该是把宝押在该片中的唯一大腕儿,主人公的扮演者,王宝强的身上了。所以,该片的下半部分就由他自由演绎了,成了一个人的独脚戏。

王宝强在接受采访时曾说,为了演像这个角色,在剧组还没有来到时,他就来到了拍摄地,每天都在镇子上闲逛,体验生活。拍摄时,为了追求逼真,他常常几天不洗脸,不梳头,不换衣服。结果他像极了一个蓬头垢面疯子。

悲哀的是他知不知道,塑造出这样的一个形象的人物,在影片里要起到什么作用,要达到什么效果和目呢?难道仅仅是要证明他是疯子吗?可是,他所在的地方又不是当年重庆歌乐山下的渣滓洞,他演的又不是华子良! 

王宝强凭借冯小刚的《天下无贼》里的傻根一角儿,由农民工演员而一炮走红演艺圈。他个子不高,身材单薄,五官乏陈,这些倒还好说,关键是他的面部表情沉闷单调,毫无生气,更不丰富。他演个特定的配角儿也许可以,但是担纲演出一部电影的唯一一个主角儿,以他的条件就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了。

因为,如果仅仅是长得丑,还好说。姜文曾经被公认为丑男,但他身材高大伟岸,演技也好,所以丑并没有耽误他成功。香港的曾志伟就更是距离美男十万八千里,可是他有一张生动传神的面孔,还有头脑与口才,所以丑也没影响他登上大雅之堂,成为耀眼的演艺明星。

遗憾的是,这些长处王宝强一个都没有,再加上多少天不洗脸,不梳头,不换衣服,再来个似醒非醒,神经兮兮的扮相,最终他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一幅极其猥琐的样子了。面对这样的形象,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怪诞,观众能不失望至极吗?

这部片子的最大败笔,就是主人公这个人物太没有代表性了。他既不是一个农民,又不是一个农民工。底层体力劳动者胼手胝足的辛苦,他根本就没有。他没有本事,却贪图虚荣。他与自己的弟弟关系不好,却还一直伸手向弟弟要钱。他还有母亲健在,可是他不劳动怎么能养他的母亲?

因此可以说这个主人公是个游手好闲,没有责任感的人。他决不是所谓的什么小人物,他还够不上这个档次。这样的人在农村,每个村子都有那么几个,人们把他们称作二流子。一个农民成天好高骛远,不爱劳动,在村里是被人鄙视的。编导把这样一个人物抬出来,在观众的心目中也是被鄙视的。

观众买票看电影,就等于是影片制作方的衣食父母。父母虽然不会拍片,却可是会看片。他们的眼光可比电检人员厉害,鱼目不能混珠,真假即刻就能辩明。以这样一个上不得台面的人来说故事,能有什么好效果呢?何况这故事里又根本是什么都没有,只是这个人物的一串串怪异的动作与张扬,整个片子就像是一个蹩脚小品的拙劣表演。

电影的娱乐性是必须的。要是有道理可讲,也是寓教于乐。一部电影看过后,令人后悔浪费了时间是小事,让人很不愉快,心口堵得慌,甚至令人很倒胃口,很反感,就不是小事了。这部电影就向人们开了这么个玩笑。令人在不舒服之余不得不感叹,如今什么人都敢拍电影,即便是小成本电影,也不可以这样粗制滥造,滥竽充数啊!

事实上,无论是喜剧还是悲剧,电影是需要有故事的。可见故事性是电影的基本要素。缺失了这个要素,一部电影就失去了存在的灵魂,也像一篇文章,空洞凌乱,言之无物,而不成为文章一样。当然,有了故事,还要有令人感动的人物,无论这人物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看了后应该给人以印象。爱也行,恨也行,总得打动人。

可是这部影片的主人公,究竟给人留下了什么印象,怎样打动人的人?爱上他,不可能。感动于他,不存在。恨他,无从谈起。那么是什么呢?应该是一种厌恶,反感与唯恐避之不及。因此,不得不说的是,一个人的独角戏——《Hello,树先生》,是一部令人失望的影片。



 
                  手风琴曲 三套车 演奏 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