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的日子,再苦也是乐 ——看电影《钢的琴》
文章来源: 点缀2011-12-15 12:31:45




                   《钢的琴》剧照:陈桂林与淑娴



有爱的日子,再苦也是乐
 

——看电影《钢的琴》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kzNzgzODU2.html

 

 

一对年轻夫妻,站在破旧的街道上,背后是工厂的围墙,再后面是两个巨大的工业用冷却塔,像是炊烟的烟雾从里面袅袅上升。在寒风中站立的这两位,都面无表情,面孔都朝着观众,像是对话,视线里却没有彼此,完全是视而不见。女的说:离婚就是互相成全,你放我一马,我放你一马。男的说:离婚就是离婚,别扯那些无用的。

 

这就是影片刚开始时的镜头。这名男子长长的头发,鼻子下面有一撮胡子,一支香烟叼在在嘴上不停地冒着烟,令本来就其貌不扬的面孔更加乏善可陈,了无生气,甚至还有点儿猥琐。唯一与众不同的是,他胸前挂着一架红色的手风琴,这让人对他有点儿另眼相看。

 

站在他旁边的女子,身材匀称,面容姣好,气质高雅。身穿浅米色呢子大衣,颇显得青春依然,美艳动人。这对夫妻的对话与形象上的巨大反差,令人们倍感诧异,不觉得也同情起这位可怜楚楚的妻子,同时也可怜悯起这位被炒了鱿鱼的丈夫。

 

接下来的一个镜头,就是在一个废弃的厂区外,一个小乐队在吹奏一首哀伤的曲子,乐手们把黑色垃圾袋当做雨衣穿在身上,在雨中一丝不苟地演奏着。在乐队左侧稍远的一个位置上站立着一个年轻女子,她一手撑着一把黑色的大雨伞,另一手拿着麦克风,身穿黑色大衣,从敞开的大衣两摆处,可以看见里面穿着有蕾丝花边的绿色演出服,正在动情地唱着,“冰雪覆盖着伏尔加河,冰河上跑着三套车,

 

此情此景真是让人感动莫名!在一个荒凉不堪的地方还有这样高水平的演出,令人叹为观止。原来随着镜头再向左侧拉动,观众看到那里有一个临时搭建的祭坛,一群人正在那里为刚刚死去的亲人哭丧。感情这个吹打演奏班子与这个很有品位的演唱,是为了这个丧事服务的。所以当雇主投诉他们的乐曲与歌声太悲伤之后,他们马上就改弦易辙,吹奏起节奏明快、喜气洋洋的乐曲步步高。

 

人们发现这个乐队的手风琴手,就是在影片第一个镜头里看到的那个被妻子逼着离婚的男子,听过他妻子曾经一字一顿地叫过她的大名:陈--林。此刻的陈桂林表演得很投入,为了能发出声响,他的手风琴只是被垃圾袋半遮挡着。而且他还像是这个演出班子的管事者,非常恭敬地听凭雇主的吩咐,再协调演奏员与歌手跟进。

 

这就是电影《钢的琴》。一部黑色幽默喜剧在极尽诙谐与巨大反差中的精彩开始。影片中的人物是一群身处东北的下岗产业工人。除了女歌手淑娴和陈桂林还算年轻,30岁左右,其他都是看上去比他们大得多的人。

 

这是典型的一群社会最底层之人。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当改革大潮荡涤一切传统模式的时候,这群工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厂,成为了社会上的闲散人员。随着他们为之骄傲的大工厂没有了,在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重新洗牌之时,他们也被无情地淘汰出局了。

 

可是他们还年轻,还有工作的愿望,热情与能力,不可能坐在家里“安享晚年”。于是很多人出来创业,有的人走南闯北,开始做生意,就像陈桂林的妻子小菊,离家出走后,据陈桂林告诉他父亲,“是跟着一个卖假药的在一起。”陈的话当然有故意贬损之嫌,不过也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用陈桂林的话说,小菊“现在富裕了。”

 

在陈桂林这群哥们里,还有一个季哥是做大生意的,其派头,其阵势不亚于一个黑社会的大哥大。可是他人倒是不坏,办事也很公道,与黑社会显然是两码子事。在这群人里,还有人当了屠夫,以杀猪为生。被陈桂林称为是有产业的人。也有人在街上租个角落,专门给人配钥匙。还有胖头这样的人,在舞场里跳舞,在麻将房赢点儿小钱,在无所事事中打发时光。

 

那么陈桂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影片里告诉我们,下岗后,他召集了一个小乐队,里面的乐器有二胡,唢呐,小号,拉管等铜管乐器,还有他的手风琴。他们走门串户,为办喜事的人,增加喜庆;为办丧事的人,添加几分哀伤。

 

乐队里还有一位女歌手,就是前文有提到过的那位唱三套车的不俗歌手。她叫淑娴,也是位下岗女工。她歌声优美,还会用俄罗斯语唱俄国歌。是这个乐队里的灵魂式的人物,也是这群大男人里的万绿丛中一点红。

 

陈桂林的父亲也是这个曾经的国营大厂里的工人。在片子里观众只看见他短暂的四次出场,还有三次是半戴着口罩,其中两次又是与陈桂林一起蹲在工厂的墙头上的远景。唯一一次不戴口罩,是在陈桂林的家里,陈桂林为女儿拆毛裤时,他当帮手负责把毛裤撑起来,方便陈桂林把毛线收集缠绕成一团。那一次导演给他的镜头还是一个远景侧脸。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老工人,想当年却能借“桂林山水甲天下”之意,引申为儿子取了一个很诗情画意的名字,桂林。大名陈桂林。望子成龙之心可见一斑,希望自己的宝贝儿子是最优秀的,长大了能够甲天下。结果,有其父必有其子,30年后,其子陈桂林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女儿也样样都能是最优秀的,为此他坚定地相信,他的女儿小元有音乐天赋,是弹钢琴的好材料,一心要把女儿培养成为钢琴家。

 

这样,就像是平地一声雷,无风三尺浪。在那个年代,在那样的环境下,这无异于异想天开。试想工作都没有了的下岗工人,手上哪里有钱呢!陈桂林却偏偏开始了他的借钱之旅。明知道困难重重,他还是要这样做。

 

因为这里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这就是如果他要是拥有一台钢琴,正在办理离婚手续的他,就可以以此为借口把女儿留在身边了。先不说他这个想法是不是靠谱?单是他要借钱的胆量就令人刮目相看,这颇有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气概!

 

那时的中国,西风渐进,人们通过电影电视,港台歌曲音乐,知道了大千世界中,还有更好的生活形式,于是开始羡慕与向往了。可那时的中国人还是没有见过钱的,除了生存花销,他们的劳动所得就所剩无几了。因此那时任何人之间谈情义可以,谈金钱没有。有人更是这样总结的,朋友间可以给命,不能给钱。因为没有钱,即便是有一点儿,也给不出去,那点儿钱都是生活的随时需要。

 

不出所料,陈桂林在他每一个朋友那里都吃了闭门羹。到头来只有他的红颜知己淑娴给了他几百元。很要面子的陈桂林还不好意思拿。不过淑娴的一番话倒是满有道理。淑娴是一个单身母亲,有一个不大的儿子。她跟陈桂林说,让孩子学有专长,你得会选。咱选了书法。只需要一支笔,废报纸有的是,就可以练习了。在这一点上不能不说她比陈桂林成熟,没有与自己的能力过不去。

 

陈桂林当然是听不进去了。也难怪,陈会拉手风琴,出于对音乐的爱好,他希望女儿小元学钢琴也是对的,又何况小元很愿意学习,这种现象在她同龄的那些孩子中是少有的。不敢苟同的是,陈的为父之心有点儿超出了自己的实际能力,望女成凤的心太迫切了,以至于借钱买琴不成,竟又铤而走险去偷琴。

 

首战即遭遇连续两次的失利,尤其后一次还进了派出所,颇有些一根筋的陈桂林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更加异想天开了,他竟然想出,既然钢琴是钢做的,做为钢铁工人出身的他和他的工友朋友,为什么不能造一架钢的琴呢!

 

于是他又开始了一轮求助,希望每一个朋友伸出援手,加入到他的奇想之中。经过他的又一番不辞辛苦的努力,他把厂里过去留苏回来的汪工程师请了来做技术总监,他的全部朋友也被他忽悠到了一起,同心协力开始了一个伟大的工程。

 

影片到了这里进入了高潮。这些昔日的工人阶级的一员们,个个都是熟练的技术工人,他们当中有翻砂工,有车床工,有炼钢工,有木工,有吊车工等等,他们根据汪工绘制的图纸,在已经废弃的工厂里,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制造钢的琴的攻坚战。还有两个人(一男一女)专门负责做午饭,这支队伍一共是9个人。

 

造钢的琴是个创举,但不是影片的目的与看点。观众在这个造琴的过程中看到的是一系列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与关系。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在于,它让人们看见工人阶级的创造力是多么得不可小觑,他们之间的集体主义精神又是多么得值赞誉。

 

在造琴的过程中,人们深刻地感受到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产业工人的矛盾心态,面对改革他们无所适从。他们留恋过去,怀念在大工厂上班的日子,对工厂充满了感情,就连原厂房里两根大烟囱要被炸掉的事,都能引起他们的不舍。无奈改革的洪流不会顾及到这样的小事,在众工人回厂围观的见证下,这两根烟囱最后还是被炸掉了。

 

因此,又可以说这部影片的宗旨在于诠释爱,围绕着爱所展现的一个个故事变成了这部影片的看点。从而让人们看到,在那个年代,在那种环境下,即便是生活单调,物资匮乏,不尽人意,有爱的日子还是快乐的,甚至也是幸福的。

 

影片里工友之间有爱,一人有难大家相助。胖头的女儿被人家羞辱,有了身孕三个多月了,听说那个男青年不认账,胖头放下电话拿起一根撬杠就要去拼命。工友们知道了这件事,哪能让他一个人去,于是浩浩荡荡结伴而去,陪着胖头去讨个说道。陈桂林的父亲去世了,他们又一起帮着料理后事,直陪着到了火葬场把其父的骨灰领回来。

 

工友们明事理,有情义,愿意助人,他们起早贪黑地为陈桂林造钢琴,就像原先他们天天在工厂上班一样,严肃认真,一丝不苟。钢琴是乐器之王,一架钢琴有8000多个零件,可想而知,造钢琴的过程比想像得还要复杂得多,有难度得多,但在工友朋友们集体努力下,经过多日奋战,还是很有进展,很有起色的,眼看着他们的创举就要一步步地实现了,每一个参与会战的人都很高兴,因此心情也都格外得好。

 

没想到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负责做饭的一男一女,王抗美与淑娴竟暗生情愫,一天晚上被陈桂林将他们堵在了淑娴的家里。心里悲痛的陈桂林第二天早上在车间外面追打王抗美,结果两人厮打在一起,淑娴将他们拉开,上前打了陈桂林一个耳光,说:你们男人都不是好东西。就甩身哭着跑开了。王抗美也随之而去。

 

接下来众人围坐在陈桂林的身旁,一言不发,都很难过,陈桂林就像是掉了魂儿,双目无神,欲哭无泪地坐在那里。恰在此时,来了两个民警,说有人检举季哥销赃,要把季哥带去派出所问话。看着季哥跟着警察离去,这时的陈桂林才像是恢复了意识,面无表情地告诉还剩下的五个人:“钢琴不做了,散了吧。”

 

轰轰烈烈的造琴之举,就这样戛然而止,半途而废,中途夭折了。这不是因为技术上有难题解决不了,也不是因为制作上遇到了障碍无法克服。唯一的原因就是她们当中的唯一女工淑娴的离去,她离去的原因是因为她与王抗美有了暧昧的关系,偏偏陈桂林又知道了这件事,因而耿耿于怀,忍不下这口气。淑娴的离开,对于陈桂林来说,就像失去了支柱,再伟大的事业也变得黯然失色,无心而为之了。

 

淑娴与陈桂林的情人关系是大家都知道的,就连陈桂林的妻子都知道。也许正因为是有这层原因,陈桂林对于妻子提出离婚的要求没有感到意外,也没有任何反对意见。虽然对于再婚,淑娴没有多大的愿望,但她的心思和情感还是都在陈桂林的身上。就像她说的,陈桂林买鞋,他垫钱。陈桂林偷琴,她把风。陈桂林被派出所抓去了,她也跟着去陪伴。

 

其实,陈桂林与淑娴的关系也是满感人的,就在陈桂林决心要造钢琴后,他们两个人之间有一个有趣的对话,淑娴说,“这钢琴和钢厂虽说是只差了一个字,可是里面的差距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也就是我吧,你说造钢琴就跟着你来造钢琴了,二啦吧唧的(东北话缺心眼儿)。”陈桂林乐了,说,“你还二啊?”“怎么不二?”两个人在自嘲的笑声里,表达了他们的相濡以沫。这段对话也见证了他们的感情是真诚而甜蜜的。  

 

可是自从陈桂林的妻子提出离婚并要把女儿带走后,陈桂林的心思都用在了为能把女儿留在身边,这件当务之急的事情上了。这期间有两次淑娴因为儿子去了奶奶家,要留陈桂林过夜,两次陈桂林都借口有事而加以唐塞。一次是说女儿的毛裤还没有织起来,他要回家织毛裤。另一次则干脆说现在是特殊时期,意思是正办理离婚,无心顾及这样的事。

 

更要命的是,在一次口角中,淑娴告诉他,就是能把钢琴造出来,你也留不住你女儿。而且淑娴紧跟着是一句狠话:我看孩子跟着她妈,比跟着你幸福。这捅了陈桂林的痛处。陈桂林当时就认定,这是因为他们以后要搭伙过日子,淑娴嫌弃他带个孩子。所以嘴不饶人的陈桂林还补上了一句:你们女人都一样。于是彼此有了芥蒂,两人的感情由此出了问题。最终导致娴淑与王抗美暧昧,为两个人都酿下了一杯苦酒。

 

痛定思痛的陈桂林应该为自己对淑娴的不够体谅而难过。在两个大烟囱被炸毁的那一天,他又振作了起来,热情地为在场的每一个工友上了一支烟,也给了王抗美一支,并说你那天打我的那两拳,我现在还疼。王抗美则说,我没事,早就不疼了。在人群外,淑娴孤零零地站在那里,不抽烟的她也开始抽烟了,她为自己点燃了一支烟。

 

下一个镜头是造钢琴的车间里空旷荒凉,陈桂林一个人在那里拉着三套车的曲子,有这种场面的衬托,令这个曲子更显哀伤低回了。这时淑娴无声地来到了这里,默默地走到陈桂林的身前,坐在了他的旁边。稍顷,陈桂林停止了手风琴声,眼睛望着前方,却又是说给旁边的人听:“我现在可以娶你了。”听了此话,淑娴什么也没说,只是把身子顷向了陈桂林,把头依靠在他的肩头上。三套车的旋律由画外响起,浑厚而苍劲。之后陈桂林又继续拉起了这支曲子。

 

再下面的一个镜头是车间里又活跃起来了,人们又聚齐了,季哥也在其中。中断了的造钢琴又开始了。这台钢琴是因为陈桂林爱女儿而要造的,现在又因为陈桂林与淑娴的爱重新恢复,而得以起死回生被继续制造了。可见,成也是爱,败也是爱,没有爱就没有理想,期望与创造。有了爱就能缔造奇迹,再苦的日子也甘甜。陈桂林的妻子求去没有从根本上打击他的生活,可是一旦他失去了淑娴,则就大不一样了。相信他们能够珍惜,不会再节外生枝了。

 

钢琴终于如愿造成了。那一天工友朋友们早早就聚拢在车间里等待陈桂林的女儿小元来揭幕验收。还是淑娴眼尖告诉陈桂林他们来了。大家都站起来了,见小元由妈妈带来,小姑娘身穿粉色的新棉衣,两个大眼睛充满了期待。陈桂林走上前与前妻打招呼,又摸摸女儿的脸蛋儿,接着就告诉淑娴开始吧。这时淑娴沿着高高的天车阶梯快步簦了上去。一回儿就听见隆隆的响声传来,再过一会儿就看见天车由车间的尽头的高处,向着人群聚集之处开过来。

 

陈桂林在下面指挥,一台钢做的三角大钢琴被徐徐地吊下了地面。放稳后,陈桂林打开了琴盖,支起了乐谱架,摆好小凳子,对女儿小元说,你去试试吧。女儿问爸爸要听什么曲子?爸爸说就弹一个最简单的吧。小女孩儿坐在高高的琴凳上,定了定神,就弹了起来。。。此时,影片在清脆悦耳的琴声中拉出一个大大的远景,开始出现了片后的字幕。

 

电影结束了,电影中的故事还在人们的心中久久不能散去。陈桂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在工友们齐心协力的帮助下,钢的琴美梦成真。尽管,这架琴人手是搬不动的,必须要借重起重机方可移动,老百姓的家里也是无法得其门而入的。可是这架钢的琴的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实用价值。

 

影片以超现实主义的精神,将喜剧元素发挥到极致。令观众看到了不论在何种情况下,爱能使人们变得聪明,友好,友善,助人为乐。每个人都需要有爱,每个集体也都需要爱来凝固。爱能改变生活,将贫困弱化,将苦难分解,从而可以转化成更多的快乐与温馨,并将精神的力量变作物质的成果。

 

这部影片中有许多精彩的镜头,比如前面提到过的,影片开始时的两个镜头都非常有震撼力。后来还有许多,比方说陈桂林带领他的乐队为婚礼服务的镜头,就很美,很壮观,也很夸张,很搞笑。在简陋的环境里,老百姓的婚礼照样有滋有味,浪漫精彩。陈桂林与淑娴两人的朗诵也是别具一格,煞有介事地表演,令人捧腹。

 

再比如后来陈桂林又与妻子小菊见了一面,还是在那个丑陋的街道,两个人还是齐刷刷面对观众,谁也不看谁一眼,而且并肩站立距离拉开了几步远。不过这时因为娴淑的感情背叛,陈桂林的话里有了些伤感。先说话的是陈桂林: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小元都长这么大了。”“就跟昨天的事似的。”“想一想她刚生下来的时候才六斤多。”“六斤四两八。” “六斤四两六。”“不对!是六斤四两八。”“你记错了。”“我怎么能记错呢,我生的我能记错啊!”“六斤四两六。我摇的我还不知道么!(东北话称的意思)”

 

看到这里人们不仅哑然失笑,陈桂林的话应该不靠谱,他妻子生小元的时候一定是在医院里生的,在医院里生小孩儿,怎么能用得着他去为新生儿过磅呢?就从这么抬杠的劲儿,陈桂林的毛病也真是不讨人喜欢。一个男人细致到这个程度,又较真到这个样子,是够烦人的了,所以小菊跟他离婚的选择是对的,他们两个已经没有了感情,夫妻俩到了这个程度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了,只有离开才好。

 

还有一处情节很感人。大家陪着胖头为了他女儿怀孕的事情与人算账的时候,大伙儿好不容容易把那几个年轻人抓住了之后,胖头问,哪一个是安昌业?当那个男孩儿战战兢兢地走出来,胖头愤怒地让其他男孩儿滚。当只剩下安昌业一个人在他眼前时,他强压住怒火,最后也只说出了一个字:滚!这个处置,这个结局,说明他冷静了下来,没有将矛盾再激化。这是好事。大家也没有说一句话,体现了这些人的成熟与理智。这个情节令人感动。

 

该片的演员个个都好,都演得很到位。又很真实,很自然。令这部片子很有质量,很有看头。其中两位主演也是不负众望,演得很投入,很认真。为剧本增色不少。为这部片子赢得众口一词的好评,居功至伟,功不可没。

 

男主角扮演者王千源虽然知名度不高,但是资历不浅,以往扮演的角色也都不错。在这部影片里他的戏份很重,几乎每一个镜头都有他。他的思想起伏也是最大,离婚,争取女儿与自己在一起,造钢琴,又与女友发生感情创伤等等,这样的剧情,难度很大,对演员要求很高,可喜的是他表演得都很好,不温不火,恰到好处。为此他得到了东京与上海电影节的两个影帝。

 

女主角的扮演者是著名影星秦海璐。十年前她由中戏毕业当年就获得了台湾金马奖的影后与最佳新人奖的头衔,这是金马奖上能够同时荣获这两个奖项到的第一人。十年后的今年1128日在第48界金马奖上,她又荣获了最佳编剧奖。同时,获得最佳影片奖提名的五部影片里,有三部她在里面有角色。这次他参与了这个小成本的影片,说明她有眼光,她选对了剧本与导演。这部电影再次证明了她的才华与不凡的演技。

 

她扮演的淑娴这个角色,是工厂里无数下岗女工中的一个,是小人物中的小人物。可是她有歌唱天赋,有文艺细胞,不仅歌唱得好,舞也跳得好。所以她又在众多的下岗女工中脱颖而出,成了陈桂林乐队里的台柱子。

 

秦海璐不是国色天香,但却能让人过目不忘。秦海璐把这个人物演得端庄大气,又很有智慧与天赋。秦海璐儿时在戏校学过的童子功,在这个人物身上都派上了用场。无论是演唱或清唱俄罗斯民歌,还是中国歌曲,都是游刃有余,应付自如。她跳得西班牙舞也是摇曳生姿,像模像样。某种意义上说,由于秦海璐的大气表演,淑娴的艺术形象甚至比陈桂林还令人印象深刻,如果用些光彩夺目来形容也不过分。 

 

该片的编剧和导演是同一个人,为影坛的后起之秀张猛。此人曾在本山集团当过副总裁。对于老家东北的重工业基地有着很深的感情,所以他选择了这个题材进行了创作。他的表现手法现实又很浪漫,浪漫却又并非荒诞。更令这部电影熠熠生辉的是,影片里加进了很多音乐元素,使这部片子非常有特色。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这部片子一鸣惊人,深得业内人士的好评,叫好声一片。

 

唯一遗憾的是片名没有取好。钢的琴这三个字毫无意境可言。而且钢的琴只是一个现象,不是编导要表达的丰富内涵。所以用这三个字作电影的名字,实在是让这部不俗之作很受委屈。如果换个好名字,再好好包装一下,这部片子参与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角逐也是有可能的,它具备这个实力。

 

有必要提及的是这部片子还有两位韩国电影人士加盟。一位是韩国导演郭在容,他在片中担任监制。凭着他对电影的理解与近年来韩国电影屡获国际奖项的背景优势,他在这部片子的制作过程中无疑是担负了重要的使命。今天这部片子声誉不凡,应该有他的一份贡献与光荣。

 

另一位就是韩国女星张申英。她在片中扮演了陈桂林的妻子小菊,她出场仅有几次,可是她的气质与气场很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威严,与陈桂林的形象形成巨大的反差,这对于剧情的诠释很有作用。如果在片中她是一道风景的话,那么这道风景很重要,是缺之不得的。实际上少了张申英扮演的小菊,陈桂林的艺术形象也要大打折扣了。

 

 

 



                   Ernesto Cortazar:Waltz of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