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看电影《一轮明月》
文章来源: 点缀2012-05-04 11:16:19




弘一大師李叔同 - 送別

這個版本的聲音美得令人感動,無論是男聲、女聲、樂器都十分動人 ­ 。弘一大師高超的國學造詣,為這首美國民謠填寫了完美的中文歌詞 ­ ,而這個版本也將這首歌做了一個很有深度的詮釋。

「一瓢濁酒盡餘歡」之典故出自《論語 - 雍也篇》 :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 ​ ,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以上评语及注释分别出于网络)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看电影《一轮明月》

那是一个英才辈出的时代,历史来到二十世纪的早期,泱泱大中华终于摆脱了积弱无能的满清帝国的桎梏,在一个新时代里浴火重生,从谭嗣同到秋瑾,邹容,再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那场革命也是无数仁人志士付出了前仆后继的代价,牺牲了生命才换来的。

革命既解放了生产力,也催生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在那个提倡科学昌明,追求民主共和的年代,有一位先驱级的人物,以其斐然的才华,多方面的成就,引领风气之先,名震中国文化艺术界。

后来这个人在盛极之年,毅然抛弃尘世上的一切荣华富贵与情趣雅致,遁入空门削发为僧。后来这个人又经过数十载的修炼,成就为一代高僧,为中国佛学的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个人的一生,学什么,是什么。做什么,成什么,而且都是风生水起,出类拔萃。在俗世,在僧界,都是一样的光彩夺目,无人能及。这个人就是清末民初时期的著名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改革家与爱国者李叔同。

做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一生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等诸多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并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为其弟子。

1918年,时年39岁,李叔同再创惊人之举,在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法号弘一,法名演音。从此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出现了一位最杰出的著名高僧,他被尊为南山律宗大师,律宗第十一世祖,享誉海内外。

电影《一轮明月》就是一部他的生平传记片。看后不能不令人被他的才华品学所折服,也不能不被他皈依佛家的精神与意志,以及他随后的修行与作为所感动。这真是一个具有极大传奇色彩的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不可想象的成就与传奇。

他的故事,他的经历,他的造诣,都说明他不是一个普通之人,虽然他在世上只有六十三个寒暑,可是他在艺术与佛学上给世人留下的财富,却不因他在世的时间短暂和他身后的岁月漫长而有半点暗淡,他功勋卓著,贡献甚多,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个人正在年富力强,踌躇满志的时候,为什么却突然急流勇退,出家为僧了呢?李叔同的举动震惊了当时的中国知识界,这个问号困惑了所有关注他的人。人们不明白李叔同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些想不明白的人中也包括一个人,这就是他的挚爱,他的日本妻子雪子。在影片里有这样的一组镜头,夜已深,在床的两端,两个人彼此向背而坐,雪子的心痛,李叔同的决心,在他们的对话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一次令人心碎的诀别:

“多少年了,你是我的好妻子,好伴侣。我心里唯一放不下的就是你。”“天呐,放不下,你不是就要把我扔下了吗?”“你,还有天津的家我都会安排好的。”“我只想跟你在一起。”“决定了的事是无法挽回了。”

“叔同,你不是说过我们是姻缘前定吗?”“是啊,我感到,我仿佛从我出生以来就一直在注视着你的面容,可是我的眼睛仍然是饥渴的。我感到,我仿佛把你紧紧拥抱了几万年,可是我的心仍然是不能满足。”

“叔同,你是个不同寻常的人,我早已在你的怀抱中溶化了,我早就没有自己了。”“对不起,真是对不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既然我能跟你漂洋过海到中国,我也可以跟你一起走进寺庙,一起修行。”“中国的和尚是不能带妻室的”“日本的和尚可以带妻室,你可以到日本出家。”“我是中国人,我只做中国和尚。”

可见李叔同同雪子的婚姻一点问题都没有,他只是痛感他的“眼睛仍是饥渴,他的心仍然不能满足”。如果这个解释还是有点儿莫测高深的话,那么李叔同的弟子中国近代著名画家丰子恺,曾有过专文述及他的恩师出家的根本原因。

他说“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

可想而知住在第一层的人是芸芸众生,是大多数。住在第二层的人是少数的所谓的学者、艺术家或是文化人。只有极少数人,他们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还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这样的人就住在了第三层。

用丰子恺的话说,就是“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

显而易见李叔同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在人由肉体到灵魂的升华中他又比常人先走一步,开始在佛国里呼吸与追求人生。他皈依佛门后选择了最苦行僧的律宗作为他的进身之路,通过守戒与持戒来完成他的心愿。

当时律宗长老寂山法师这样问他:“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你为何偏修律宗?”李叔同回答道:“弘一罪孽深重,出家又晚,非酷戒不足以灭障,更何况律宗博大精深,惟其了解,才知进退。”

影片告诉我们,戒律从唐朝南山道宜创宗,自南宋以后南山律便失去真传了。弘一法师被寂山法师收为门徒后,历时四年闭关,遍考中外典籍,鉴于南山律戒相当复杂,难以记诵,于是弘一法师用列表方式写出书稿,这一创举与贡献,奠定了他后来被公认为律宗第十一世祖的基础。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未知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一直就是人们孜孜以求的问题。李叔同因着要“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个最大的“人生欲”,便从艺术家,教育家的身份转变成笃信佛学的出家高僧,这个跨度之大的变换,令人难以置信,却又是历史的真实。他精神之高尚,人格之伟大,堪称师表,令人仰止。

这部电影从编导、演出到摄制,都是那么得生动精彩,完美感人。用电影艺术形象逼真地还原了弘一法师的风貌,将他的事迹,生平,翔实而灵动地展现在今人面前,不由得令人感悟到中华民族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河,也拥有无数的先贤志士,弘一法师的出现就为中国近代名人篇加上了厚重的一笔。 

影片中弘一法师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与这个人物的扮演者濮存昕的表演是分不开的。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每一个肢体语言,都恰到好处地诠释出人物的心态与神态,可谓出神入化,令人叫绝,弘一法师的形象也便栩栩如生,感人非常。濮存昕的精湛演技,足可以让他成为殿堂级的表演艺术家。

台湾女星徐若瑄也有上佳的表演,她把雪子演得惟妙惟肖,楚楚动人,最后与弘一法师分手的一幕,她演得哀婉伤楚,却又无怨无悔,令天下有情人不胜唏嘘。剧中那些扮演学者名人的演员也都请演得传神有致,非常到位。这是一部很严肃,很有水准,深具艺术魅力与感染力的传记片。最后部分,弘一法师临终前夕,对众人那番“念佛不忘救国”的谆谆教诲尤其令人感动难忘,对他心生景仰之情。

前中国佛教学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对弘一法师的评价是:无尽奇珍供世眼 一轮圆月耀天心”,所以这部传记片的名字就是《一轮明月》。弘一法师李叔同生于1880年(光绪六年庚辰)1023日(农历九月二十日),圆寂于1942年(壬午民国三十一年)1013日。

我们不会忘记这轮明月,就像我们不会忘记那首沁人心脾的送别歌。近一百年来,有许多人为那首美国曲子填词,可是能够留下来的还是李叔同的这个版本: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仅此一点,他就是一个有资格活在我们心里的人。弘一法师,功在俗僧两世,名垂千古。 





电影《一轮明月》弘一法师链接: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pgzmIIAH6s&feature=related
http://v.pptv.com/show/L9DFQ6sRgb8iaoC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