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在实际面前总有落差——看《中国好声音》第十一期
文章来源: 点缀2012-09-22 11:32:02







梦想在实际面前总有落差
——看《中国好声音》第十一期

 

 

这一期(11期)的《中国好声音》,可谓琳琅满目,惊奇连连,内容丰富得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刘欢与哈林分别率领各自的四名爱徒粉墨登场,拿出看家的绝活,令观众大开眼界,享受了一把流行音乐的豪门盛宴。这样的机会绝无仅有,只有《中国好声音》这种平台才能有这样超乎寻常的表演。

 

《中国好声音》的观众群体是多元的,很多从来不看电视才艺节目的人,都能够在荧屏前坐下来,这本身就是一种颠覆,一种胜利。可见流行音乐的影响面,由于《中国好声音》的开播而与日俱增。事实上这台节目大大提升了流行音乐的地位,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壮大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知道是出于何种原因,越是到了关键之时,《中国好声音》的音像制品就总是显得时间不够用,总是先松后紧,虎头蛇尾。这一期就没有将哈林团队的节目播完,留下了一个不小的尾巴,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从已经完整播完的刘欢团队的节目来看,这一期的比赛方式,又发生了重大变化。参赛的四位学员要经过三轮比赛,才能决出最后的胜负,也就是产生出唯一一个优胜者。从四位已经非常出类拔萃的学员中,再选拔出一位最终的优胜者,不能不说这个企图是多么得不近情理,也是相当残酷的。

 

但是想到这是一种才艺比赛,比赛就要有规则,否则就失去了公平与趣味,也就见怪不怪了。只希望不要太离谱,输也要输的有尊严,赢也要赢得不可太张狂。因为这样的比赛,实在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往往一首歌没有选好,就能中止一个学员的前进之路。胜者不是比别人有多好,败者也不是比别人有多差。来自天平上的重量比较,还能有多大差别呢!仅仅是个意思,略表质量上的有所分别而已。由此可以想见,如果这期比赛,换上产生四强之前,被淘汰出局的四位学员上场,一定也会一样的精彩。

 

这一期最大的不同是有了媒体代表参与评比,他们是来自全中国九十九家平面与网络媒体的代表。他们的出现使一台好端端的节目,枝杈横生,变数顿添。《中国好声音》所以受到喜爱,是因为评委是专业人才,又能出以公心,不偏不倚地做出判断与取舍。这本来是别的节目很少有的亮点与长处,可是从这一期开始,这种导师一言九鼎的状况不再存在了。这样的改弦易辙是这台节目设计思路上的一个严重倒退,令人惋惜之极,也令这台节目的严肃性与权威性被摇动,并遭受质疑。

 

首先人们不禁要问,这九十九位评委出现的理由是什么?他们投票的依据又是什么?他们既不是学有专长,造诣颇深的歌手、歌唱家,更不是音乐行业的专才、专业人士,他们的投票是不是只靠他们的感觉与偏好呢?因为从他们的投票表现来看,他们连媒体所应有的最基本的客观与公正都没有,他们对待徐海星的态度就证明了这一点。徐海星能够从十六进四,本身就说明她具有相当的实力,而且四强之内,歌手间的差距是微乎其微的。

 

可是在九十九位媒体评委中,只有二十八位评委给徐海星投下了肯定票。在第一轮比赛中,媒体的投票是没有限制的,就是说可以同时支持三位歌手。然而九十九位媒体代表,竟然有三分之二强的七十一位代表,没有善加使用手中的选票,他们无视徐海星的歌唱得如何,却用投票权表明了他们对徐的拒绝与成见。这让老成持重的刘欢都看不下眼,他说他知道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有别的原因。

 

某名人曾经说过,开放的网络就是公共痰盂,什么人都可以往里吐痰。对于《中国好声音》的非议,网络上也没有闲过,好事之徒出于他们的龌龊之心编造了许许多多的消息,用来抵毁这台节目和参赛学员。这里也不排除节目竞争对手有计划,有目的的恶意而为,可是做为媒体评委至少应该保持最基本的公正与客观的精神,听歌评歌,不应该涉及其它的什么事情,更不应该被似是而非的网络消息所左右。

 

遗憾的是,媒体评委的首次亮相,就让人们大吃一惊,原来他们的表现还不如一般的观众,就连最必要的礼貌与善良都没有。他们坐在那里,齐刷刷地整齐划一,就是不举牌,好象徐海星是个大逆不道之人,罪当封杀。这样的媒体太小家子气,太人云亦云,太没有责任心,更不能指望他们哪怕还有一点儿使命感。当他们集体羞辱徐海星的那一霎那,其实就是在羞辱自己,丢人丢到了全中国的观众面前。

 

刘欢在四位导师评委中一直是一个核心人物,但一直也是个寡言少语之人,但在这一期里,他却不能三缄其口,默不作声了,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媒体评委的出现。刘欢为他的爱徒徐海星、原娅维出头,也是在循循善诱地开导在座的九十九位媒体评委。他们身居“要位”,不见得他们的学识与能力就与这个位置相当,刘欢看出了他们的致命缺失,所以才当仁不让地站出来说话。

 

《中国好声音》可以没有刘欢这个评委,但是不能没有刘欢在这期节目中有感而发的几个长篇大论。刘欢为徐海星说公道话,肯定她在声乐上有扎实的基本功,又为袁娅维的歌与能力正名,这些都是在告诫在场的媒体代表,对每一个学员都应该有至少的尊重,对于不懂的要虚心学习,决不可以不学无术,反而又无知无畏,伤害别人,也无益于社会与自己。

 

刘欢的话句句在理,掷地有声。刘欢能唱出“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好汉歌,在实际行动中,他也确实也是这样做了。刘欢不仅歌声迷人,他的人品更是感人,所以落败后的权振东由衷地说,跟着刘欢老师不仅学习了唱歌,也学习做人。德艺双馨这话用在还年富力强的刘欢身上,有点儿为时尚早,但刘欢在这一期节目中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样子。刘欢的存在,实在是中国流行歌坛的幸运,更是《中国好声音》节目组的成功举措,因为有刘欢的镇场,《中国好声音》即使受规则左右,也不会太俗不可耐。

 

《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形式本来就是个舶来品,看这样的节目就是像吃套餐,既然选择了这个组合,就没有什么好挑剔的,喜欢不喜欢的,都一齐摆在了你的面前。媒体充任评委就是一道不受欢迎的菜,可是却没法不要,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不要太把这道菜当作一回事儿,看着还顺眼,就浅尝两口,看着太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就视而不见。毕竟节目就是节目,无法摆脱既定的社会空间,有些弊端更不是因为你不喜欢就销声匿迹了。一台好节目是能够造就人的,相信这些媒体评委也是可以造就的,希望他们在下一期的表现能成熟与公正一些,可以不再令人愤怒与失望。

 

尽管梦想与实际总是有差别的,但人们有理由要求这个差别不要受过多的人为因素影响,那么这个差别即使再大,也没有什么可诧异的。人生就是如此,梦想是目标,差距就是不断缩小的距离与过程,就是最实际、最真实人生的每一天。《中国好声音》的学员们用他们的勇敢和行动,为靠近梦想迈出了扎实的一步,实践了这每一天。

 

其实失败是成功之母,不断的失败才会有不断的激励与奋起,才能够更接近梦想成真的绚丽。《中国好声音》给了人们一个样板,一个启迪,一组最光彩耀眼的导师与学员,还有一群为数众多的观众。这些素昧平生的人们,因为这台节目凝聚在一起,在梦想与实际的落差中,就像坐在过山车上,一齐激动着,呐喊着,刺激着,满足着。日子就是这么一天天地过的,滋味就在其中。

 

 

 

 

《中国好声音》第十一期链接:http://www.youtube.com/watch?v=C_w_A-d8s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