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爱,太沉重——看电影《倾国之恋》(W.E.)
文章来源: 点缀2013-10-08 16:01:35






这个爱,太沉重
——看电影《倾国之恋》(W.E.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却更像是小说家笔下的一部文学创作。这肯定不是一个童话,但是它比真正的童话还像童话,只不过这个以假乱真的童话一点也不浪漫,相反却很残酷,太残酷。因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风流倜傥的王子,后来又成为一国之君,是大英帝国包括海外英属自治领地5亿臣民的王。这可是当时世界上最有实力的君王,可谓位高荣尊,无人能出其右。不过极具讽刺的是,他却无法将自己中意的女子沃丽斯·辛普森娶入宫中,哪怕是他宁愿这个女子日后没有王后的名分都不行。

 

英国皇室,政府与英国议会下院结成神圣同盟,制造了一场宪政危机。年轻气盛的这位国君,哪里能忍受如此屈辱。既然江山与美人不容兼得,他就毅然地把王位摔在了那些道貌岸然之人的脸上,宁可失去江山,也要义无反顾地与自己所爱的女子结成夫妻,这就是日后的温莎堡公爵与温莎堡公爵夫人。他的这个洒脱那才叫真的洒脱,说放弃,立时就与王权、地位与尊贵毫不留恋地一刀两断了。虽然他在位时间不到一年,因为有此壮举,所以他是历代英国君王中最不会被人遗忘的一位。他就是卓而不群、别具一格的英王爱德华八世。

 

他的故事在今天看来都是惊天动地的了,更不要说77年前,当故事发生时会引起一番怎样的震惊与轰动,对于英国以及海外英属自治领地的政府与民众来说就是发生了一次极大的地震!从来都是有人不择一切手段地要称孤道寡,还没有听说过有人会自动离开王位,甘心情愿地放弃已经到手的权柄与荣耀,而且其目的就是要与一位女子结婚。一定有人会说他是疯了,失去理智了,更或是太自私了,只考虑自己的一己私利,完全忘记了他作为一国之君的责任与义务。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看,舍弃了江山社稷就是舍弃了他的臣民,而不仅仅是权势。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还是太幼稚,太感情用事,太看重自己的尊严与爱的名份。反过来也可以说成是,他太天真,太相信那些政客和皇室的许诺。结果,他被卑鄙的政客所耍弄,也被狡诈的皇室所欺骗。他用皇权换来的爱情与婚姻并没有得到半点祝福,至少连该有的礼遇与认可都没有,相反还遭受了无尽的凌辱与戏弄。他被他的国家弃绝,等同于流放,被挡在英国的国门之外,他与他的妻子无处可去,“就像世界上最有名的寄生虫一样,到处乱窜。”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特别是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急于想回国为国家做事的愿望都实现不了,这让他万分焦灼与痛苦。

 

因此说他的悲剧不是因为他放弃皇权,而是他退位后被落石下井,而遭遇的种种不公与折磨。他为爱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不仅仅是王位,而是人格与生命上的被羞辱,被作践,被遗忘,被冷落,被任其自消自灭。而对他施以迫害和报复的不是他的敌人,却是他的亲人,朋友和臣子,这正是这位昔日的君王所无法接受的。这个结局,也让作为围观者的世人非常惊讶与不平。做为一国之君,他爱上了一个有夫之妇,这在卫道士的眼里是一件让英国皇室蒙羞的事情。可是,充其量这只是他的错,而不是罪。为此他愿意下台,离开了王位,这已经是最大的惩罚了。然而,令他,也令世人震惊的是,这个惩罚并不是终极的,而仅仅是对他一系列的敌意与打压的开始,并且穷其漫长的一生,都如影随形地跟着他,烦扰他,压制他,让他不得翻身。

 

爱德华八世的故事令人哀伤,让人们看到了由于人际间的冷酷无情所表现出来的丑恶与狠毒。最仇视爱德华八世的人物不是他的弟弟乔治六世,而是他的弟媳,乔治六世的妻子,伊丽莎白王后,也就是后来于2002年以101岁高龄辞世的伊丽莎白王太后。尽管这个人物在英国颇受欢迎,而且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好像也因为鼎立协助过她的夫君乔治六世国王,建立了不错的名声,可是编导还是揭露了她对爱德华八世的不公,甚至是诬陷与迫害。不知道出于何种目的,她恨不能置爱德华八世于死地而后快。要不是她的劣行,退位后的爱德华八世一定会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所以,随着爱德华八世的悲剧重新被提起,被人关注,伊丽莎白王后的历史评价也会有相应的改观。历史会还给爱德华八世一个公道。

 

麦当娜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她不仅是摇滚女王,流行歌坛上的巨星,还是一位唱而优则演,演而优则导的电影人。1996年,她出演的《贝隆夫人》和一曲《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令她誉满影坛,好评如潮。她于2011年又吸足了人们的眼球,她自己出资,自编自导拍摄的电影《W.E.》把人们的视线引入到那件尘封的往事,英王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史实与故事又成为人们的街谈巷议,成为关注的焦点。影片的名字是两位主人公爱德华(Edward)和沃丽斯(Wallis )的英文名字的缩写组合,也取英语中我们的意思,是一个很巧妙的双关语。这部影片的中文名译名则没有简单地译成《爱德华与沃丽斯》,而是译作《倾国之恋》。这四个字很形象地道出了爱德华八世这个恋情的声势与代价,是一个既精彩又传神的好名字。

 

这部影片以麦当娜所独具的视角,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爱德华八世的这段悲壮的爱情故事,让观众有机会从如烟的往事中重温这些带着心酸之味的旷世之爱。上文所提到的内容都是来自影片里的叙述与演绎,由于情节非常给力,演员又演得非常逼真,令人享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在对爱德华八世的命运给予深深地同情之时,观众也会想到很多。历史本来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可是,它的客观性只有当主要的参与者都远去之后,才能显示得比较完全。也就是说越是年代久远,越是能够看清历史的脉络,反映出它的本相。

 

事实上在该片上映的前一年,有一部叫做《国王的演讲》的影片就与爱德华八世的故事有关,这部影片讲的是爱德华八世的继任者,他的弟弟英王乔治六世的事情,影片中自然少不了许多爱德华八世的情节,也有沃丽斯这个人物出现。这部电影虽然成为2011年第83届奥斯卡奖的最大赢家,但是还是被史家质疑它的真实性。其中一个主要之点就是这部影片过分美地化了英国皇室,美化了当时的英国政府。把他们塑造成一早就看出了希特勒的野心,对德国纳粹早有提防的高瞻远瞩者,事实上根本不是。

 

另外一点就是丑化了爱德华王子和日后的爱德华八世,把他描绘成一个成天只知道寻欢作乐之人,全然不把国事放在心中。实际上爱德华王子聪明亲和,深受民众的喜爱。他退位后,很多人还希望他能够再重掌王权。相信,麦当娜萌生了要拍《倾国之恋》的念头,一定觉得这部《国王的演讲》太歪曲史实了。人云亦云不是她的性格,她有自己的主张与见解,于是她挺身而出,以一部很有特色,又非常有水平的《倾国之恋》演绎出有关事实的真相。所以,麦当娜是值得钦佩的。

 

对于当今的时代来说,不仅同性恋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同情与认可,就是同性婚姻也登堂入室,成为一种时髦了。相比之下,爱德华八世当年的爱情还是相当的正宗与传统,然而却为此丢掉了王位,又遭到了终生的惩罚,不要与同性恋相比,就是与他亲侄女的长子查尔斯王储相比,这位老王子,昔日的国君也是太冤枉了。虽然距今才不过区区的77年时光,却就是那样的不可思议,不可理喻。那个时代的愚昧简直就不亚于欧洲的中世纪的蒙昧,实为哀哉悲哉。爱德华八世只是早生了几十年而已,就遭遇了如此巨大的不幸。

 

编导的立意是从女性的角度对沃丽斯这个人物加以探讨,重点在于说明在这场世纪之恋中,作出很多牺牲的并不仅仅只是爱德华八世,他的恋人沃丽斯也作出了莫大的牺牲,甚至可能比她的夫君所做出的牺牲还大。因为在他们35年的婚姻生活里,始终都没有离开过大英帝国对爱德华八世不原谅不饶恕的阴影,所以作为退位后的爱德华八世唯一的生活与精神依靠就是沃丽斯,是她的坚强与支持使这个昔日的君王能够活得很久。退位后的爱德华八世于1972年离世,享年72岁,比57岁就离去的他的弟弟,英王乔治六世多活了整整20年。无情的事实是,因为要参加丈夫的葬礼,沃丽斯在35年之后才重新被允许进入英国。

 

不过,就人们的感情而言,还是对爱德华八世的同情大大地超过沃丽斯。沃丽斯的牺牲再大,也远不及爱德华为她所付出的一切。诚然,对于沃丽斯来说,一开始她爱的那个男人仅仅是皇家贵胄,是男人,不是君王。可是由于这个男人一定会是未来的君王,这个男人又是那么得书生意气,不顾一切后果地爱着她。这就等于说是沃丽斯不知深浅地放了一把火,并酿成严重后果。那么到了后来,沃丽斯就不应该再有什么好抱怨的了。一切都是她愿意的,都是由她引起的。而且爱一个人,不仅是要能够同荣华,还要同艰难。既能同进同甘,也应该同退同苦。一个男人失去了江山后,还要被驱逐于国门之外,这个痛苦如果不被共同承担,不被爱与婚姻化解,也是说不过去的。这也是沃丽斯应该付出的代价,是天经地义的,不可逃避,无可厚非。

 

而且,爱德华八世在位将近一年,从他继位的第一天起,奥丽斯如果想逃走的话,还是有足够的时间的。本来她是可以挽救爱德华八世政治使命的人,但是她没有这样做,而是一味地被动应承,她的种种表现既不明智,又为皇室与政客们提供了迁怒于爱德华八世的口实,很可能成为一代明君的爱德华八世就这样地被毁掉了。影片中有一个镜头一恍而过,可是却让人无法不动容。当爱德华八世亲自在广播里宣布自己的退位声明时,人们都在收音机旁边默默地收听,沃丽斯的第二任丈夫,一个憨厚的绅士,辛普森先生也在家里的收听,他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当听到国王决定为了这个爱情放弃王位时,他痛苦地低下了头。他一定是认为这位国王玩大了,也一定会很内疚,很后悔,他的良心没有放过他,因为太姑息迁就他的妻子,以至于最终害了这位善良的君王。他的痛心是真实的,因为他是当事者,也是促成该悲剧的推手之一,难逃其咎。

 

在影片里,编导麦当娜设计了一个虚拟的人物,一个名叫沃丽的年轻女子,跟沃丽斯一样也是美国人,不过她生活在美国,她的故事就发生在纽约。她出场的时间是1998年,距离爱德华八世退位已经62年了。这个沃丽把当年的那段倾国之恋看成是一个浪漫无比的童话,对女主人公沃丽斯崇拜得无以复加。当时苏富比拍卖行正在拍卖后来被称作温莎公爵与温莎公爵夫人的生前用品。沃丽几乎是每天都去,在那一件件物品面前流连忘返,想象着当时的情景。影片中关于爱德华八世与沃丽斯的故事情节,大部分都是在沃丽出神的想象中浮现出来,并被推进的。编导甚至还让沃丽与沃丽斯有过不止一次的时空穿越,让沃丽斯现身说法,谆谆告诫沃丽,哪里有什么童话?都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幻觉,应该醒醒了。

 

沃丽这个人物的出现,使影片的开始阶段有些混乱,快节奏的场景与人物的交替变换,让观众反映不过来。不过,当知道这是又一个人物时,情况才有所好转,也令这个角色有了一定的价值。实际上正是有了这个人物,影片的叙事方式才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否则就会成为一部不是传记片的传记片。不过拍他们的传记片,还有很大的难度,因为还有一大段空白需要填补。由于英国政府与皇室的对爱德华八世的打压与封锁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因而有关爱德华八世退位后的生活,特别是他与沃丽斯那段漫长的婚姻详情,世人还是所知甚少,极其有限。因此要为爱德华八世的这段伟大的爱情树碑立传,拍成一部传记片,现在还为时尚早,难以实现。

 

所以,麦当娜是聪明的,她用沃丽这个人物与她身边发生的故事,来回望与点解发生在62年前的那场惊天动地的爱情。并且麦当娜的智慧还在于,她通过每个时代都有的问题,比如婚姻暴力来揭露并阐述一些人生的难题与际遇。沃丽斯因为在第一段婚姻中遭受了丈夫的暴力摧残,所以她不可能为那个为她放弃王位的男人怀孕生子,这成为她永远的遗憾。沃丽因为也遭受了家庭暴力,所以最终她发现如果一个男人能尊重你,即使他是一个门卫,一个保安,一个从难民营出来的外国移民,也比一个衣冠楚楚的名校毕业的医生值得托付终生。沃丽从沃丽斯的忠告中结束了她在感情上的痛苦与困惑,选择了正确的人生之路。

 

爱德华八世的爱情故事,总是一个很能够吸引人的话题。同时,他遭受的不公平对待也会让人耿耿于怀,又愤愤不平。《倾国之恋》这部影片就代表了这样的一种感情与呼声。一石激起千层浪,相信这部影片就是一块引玉之砖,随之而来的对有关史实的挖掘与讨论一定会越来越多。在那些应该被谴责的得到了应有谴责的同时,人们还非常想知道退位之后的爱德华八世与沃丽斯那35年的婚姻生活的更多细节。这不是好奇,而是出于对两位主人公由始至终的关注,尤其是对曾经的爱德华八世所给予的景仰与尊重。不过,有一点可以让当事人与关心他们的人为之欣慰的是,1986年,在法国家中辞世的沃丽斯,即温莎公爵夫人,被允许葬在英国温莎城堡爱德华八世的墓地之旁。这一对恋人终于结束了在地上的苦难,得以最终团聚,并美好的生活在天堂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