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我
文章来源: freemanli012019-01-07 12:47:21

受母亲的影响,我一直崇尚低调的人生。妈妈的口头语就是:"每个人都是极其渺小的,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在开导我认清生活的本质时妈妈喜欢这么说;在探讨那些人类历史上著名的跌宕起伏的名人生涯时妈妈也喜欢这么说。

------------------------------ 

思韵如蓝博客里的这段话感动了我。关键在于她母亲的教导不是对个人,不是个人的妄自菲薄,而是结合历史名人的生涯,总结认识出人世共有的本质。

“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就像科学定律一样,不是我的、不是你的,而是所有人的限制。也因此,我们看世界上任何的东西,都要轻松,不要严重。

大部分的人生苦恼,都是存在于思想里面,都因为不认识自己,不认识自己的局限和普通。就像没有学过热力学定律的人,想造永动机,跟自然规律对着干。结果,无论再聪明,生活也就浪费、悲催了。

现在慢慢理解,人是两个我:

一个是真我,是能开导生活本质的灵魂,他(她)是智慧,可以认识生活的本质,但是她本身并不做事。 

另一个是做事的我,是大脑,是身体,是灵魂的工具。这个工具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技能、能力,因人而异。 

作为灵魂的我可以合理使用工具,但是不能彻底改变作为工具的我。 

别说我们普通人不能打NBA,即使林书豪能打NBA,他也不能把自己变成LBJ 詹姆斯。 

量力而行,就是灵魂对身体的体力、大脑的脑力的体察、认知。

知道自己就是大千世界里一个芸芸众生,普通的工具。一如其他人,终会生老病死,存在、消失。

能合理看待、使用这个工具,发挥它的效能,享受它的功能、产出,就算是智慧了。 

智慧是无限的,能力是有限的。

灵魂不再把工具误认为自己了,知道自己做了正确的判断、估计了,进行了正确的行动了,就高兴了,心就安乐了。 

至于身体的境遇,如果我们不违背自然规律,强行要求林书豪变成詹姆斯的话,上帝也不会剥夺他的生命的吧。

随遇而安,当我们已经做了自己的智慧判断,合理的使用了自己的身心技能,剩下的难道不就是随遇而安了么?

============================

灵魂可以使用肉体,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只是我们知道,身体、思想、感受,都不是究竟的、最核心的我。

心灵安逸的人,如果信基督,可以把自己的心思用在探寻永生;如果信佛,可以用来实证观察解脱的真义。

按佛教的说法,真我的能力是无限的,一切唯心造。心,就像基督教的上帝。不过我们不认识真实地自己。灵魂把这个肉体和大脑当成了自己。就产生了迷惑和内心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