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光彩夺目的一生
文章来源: spot3212016-09-24 07:53:37

一个人的毅力到底有多大?这得因人而异。几十年前的中国,人人都要把背诵“老三篇”当成神圣的无产阶级任务去完成。虽说那是一种极端政治体制下的极端表现,却不能否认那确实也是一种能够使人刻骨铭心的教育形式。千千万万的孩子们几经阅读背诵,真的是把《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一字不差的铭记在了脑子里。

记得《愚公移山》里讲到,愚公为了移走挡在自家门前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不顾自己已经是年近90岁高龄的老人,仍然带领家人夜以继日的开山凿石,希望有一天能把这两座大山凿平为家人开出一条出山的大路。有个叫智叟的人讥笑愚公,说凭愚公那风烛残年的一把年纪怎么可能把两座大山移走呢?愚公长说道:“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在;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还怕挖不平吗?”。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就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大山。。。。。。

愚公的故事虽然是个神话,但却使许许多多的人认识到了一个事实:只要肯努力,只要肯吃苦,只要不半途而废,一个人的志向多半都是能够成功的。

前些日子在锻炼的时候看过一个纪录片,讲的是世界上各种奇奇怪怪的房子。那些房子最初都不是作为民居使用的。它们中有曾经的冷战时期的潜艇军事基地,有几百年前的古代堡垒,也有老式年间的钟楼,还有矗立海边的早已弃用的灯塔,但最后,它们都被改造成为普通人的温馨居所。那些花了小钱买下这些根本就没有人要的建筑的人们,为了把它们变成自己和家人最终的栖身之地,却都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和精力以及财力去改造它们,有人甚至在几十年的时间中从不间断的对自己买下的老旧建筑进行再设计、再更新、再加固、再装修、再改建,直至自己满意为止,那种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毅力真的是十分的令人钦佩。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不折不扣的现代“愚公”的生动写照。

说到“愚公精神”,就不能不说说一个叫Rowena Cade的女人的故事:

话说在英国的最西南角,有一个叫波斯科诺(Porthcurno)的渔村小镇,它地处偏远的天涯海角边上,却吸引着全世界无数的游客前来拜访,因为这里有一座高踞悬崖之巅的剧院,即米奈克剧场(The Minack Theatre)。

这座峭壁上的剧院面对碧海蓝天,俯瞰康沃尔郡崎岖不平的狭长南部海岸,和“Land's End”(大地尽头)仅相距4英里远。

Minack取自英郡康沃尔(Cornwall)的本地语言,意思是“石头的、岩石的”意思。你看到它最初的样子就明白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了:

八十年前的样子

如今的样子

这个坐落在海边峭壁和巨大的岩石上、看似古罗马遗迹的扇形剧场,让人疑心是古历史文化遗址,或者古代大力士的劳作成果,但其实不是,这个建筑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粒沙都出自一个英国女人(Rowena Cade)之手,而这剧院起初不过是女人家的后院。

剧院上刻着“建筑师”的名字:Rowena Cade created this theater

Rowena Cade出生于1893年,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来到英郡康沃尔的,她和母亲看中了康沃尔最西南的这块悬崖,就以一百英镑的价格买下,建造了自己居住的屋子,当时谁也不会想到,从此将开始她“愚公移山”的一生。

亲手雕刻岩石的Rowena Cade

1929年,Rowena Cade在小渔村的草地上观赏了当地的演员们排演的莎翁戏剧《仲夏夜之梦》,当她得知剧团计划在第二年表演莎翁的另一部作品《暴风雨》时,热爱戏剧的她就按捺不住粉丝的心情,主动邀请了剧团和观众们都来自家后院看演出,因为她的房子临海,大海、悬崖以及远处的海岸线是这出戏不可多得的天然布景。

大海、悬崖以及远处的海岸线形成天然的舞台背景

得到同意之后,Rowena便开始积极向家里的两位园丁学习,把自己家和天然海滩上一切可利用的材料都派上用场,一点点修葺了台阶和舞台,经过一整个寒冬的努力,第二年夏天,《暴风雨》如期而至----当月光照亮舞台时,人们被米纳克剧场的魅力征服了,演出获得巨大成功。

Rowena看戏的“后院”

事实上,在海边悬崖上表演,对演员来说是一项功力上的挑战,他们不得不放大音量,施展浑身的表演才华,才能使演出紧紧吸引住观众,使他们不被海豚的可爱嬉戏、海鸥的鸣叫分了神。然而能在英格兰的天涯海角,伴着海浪、海风,看一出莎翁戏剧,本身就是一件令人热血沸腾、惊心动魄的艺术体验。

自那以后,Rowena就开始着手,把自己家后院的悬崖峭壁一点点挖掘、搬运、雕刻成剧场的样子。因为英国西南角的天气恶劣,冬夏交替,她只能每年冬天工作,希望夏季的6月-9月有人来表演。其余时间不停地扩建改造,直至形成现在的雏形。

Rowena Cade事必躬亲,水泥雕刻不在话下。

将大海踩在脚下。

Rowena Cade亲手雕刻的座位,座位号码和扶手雕刻得完全就是艺术品。

Rowena Cade从1930年产生了建造剧院的设想,就一刻不曾止息。从自家后院到直接在陡峭的悬崖上凿建出来的大剧院,其中的艰辛和快乐只有她自己知道。如今剧院已有750多个座位,5月中旬至9月中旬是表演周,在花岗岩座位上,人们可以找到《威尼斯商人》、《麦克白》、《仲夏夜之梦》等熟悉的剧名,以及这些名剧首次在米纳克上演的时间。米纳克剧场已全年对外开放。

五十年,Rowena Cade怀揣着一场仲夏夜之梦,犹如英国荒原上的那株石楠花,任凭大西洋怒涛拍岸,风沙割面,裙袂飞扬,她就是这样坚定且坚强地将余生都奉献给了这座悬崖边上的露天剧院,直到1983年她去世,享年89岁。

很平凡,却很伟大的一生。看到她白发苍苍在海边阅读的样子,感觉有句话说的很对,“我更爱你那饱受岁月摧残的容颜。”

Rowena Cade坐在小推车里,那是她平时用来干活的工具。

 

她的身上没有华服绚丽,她的脸上没有脂粉遮盖,她饱经风霜的容颜显露出坚强与刚毅,她粗糙多皱的双手创造出了惊天动地的奇迹。她的生活在王公贵族的眼里无疑是寂寞无聊的,但她的一生却是无与伦比的精彩夺目。她把一个女人毕生的对艺术的爱都一笔笔的镌刻在了不朽的岩石上,她的精神永生!

 

 

 

 

Spot321整理转载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