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星伯昭—《笔中情》里的飞舞二字是怎么写出来的
文章来源: 多伦多橄榄树2015-11-10 08:34:25
多城小树     海外游子微生活  微信号:hwyz018
 
关于伯昭:他是一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我在成为他的粉丝后,有幸与他在童年相识,他是上海戏剧表演戏的高材生,因为《笔中情》这部戏而一举成名。86年留美以后,曾经是纽约艺术团体的活跃分子,现在他出演的电影《顾景舟》即将公映。在他的明星之路上,留美的经历也给了他很多人生启迪,我在后面将写一些他在美国的生活,欢迎大家关注。


电影《笔中情》最精彩的一场戏,是主角赵旭之在看了羽大娘的剑法之后,突然发现了剑法与书法的相通之处,从而找到了书法的精髓和真谛,在心中如潮水般的激情和冲动的驱使下,冲到庙中,拿起毛笔,在寺外的空墙上,势不可挡地写下了飞舞二字。

 

艺术是需要激情的,只有当你的心被激情带动的气势涨满的时候,才能创造出旷世无双的作品。

 

古人说,字如其人,由此可见一斑,看这飞舞二字,既刚劲有力,又飘逸洒脱,像极了主角赵旭之这位少年才子的内心世界,那一刻的赵旭之,心中充满了对文娟小姐的爱慕,文娟小姐用三次的等候和激励,鞭策他戒掉心头的狂躁与傲慢,脚踏实地地去寻找书法的最高境界。突然从羽大娘的剑法中找到书法灵感的赵旭之,已经不再是三年前的那个轻狂少年,三年的苦练增加了他的书法功力,刚劲有力就是功底的彰显,而那份飘逸里,满是他对文娟小姐的渴望和倾慕,沉在心底的等待啊,终于跟着心底的呼唤,跃然墙上。

 

要演好这样一个角色,没有很强的表演功底和书法才能,是无法做到的。

 

为了练好这两个字,伯昭不仅虚心和上海书法大师李天马和他的弟子张森虚心求教,更要求他自己拿起毛笔,一笔一划脚踏实地地去刻苦练习。草书飞舞二字,借签了张知的今草流派,当时的伯昭,只是一位普通书法爱好者,起初,他按照初学者对书法的理解,按部就班地练习,在写完了身边所有的报纸以后,发觉自己并没有到达戏中飞舞二字的境界。

 

一部好电影,就是一部让人受益的教科书,认真研究剧本的伯昭,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了戏中,是的,要想演好赵旭之这个角色,就要把自己由内而外变成赵旭之,伯昭演着演着,他也随着剧情的变化而成长了起来,飞舞这场戏的要求,触动着现实中的王伯昭,努力去寻找书法的另一种境界,剑法的轻重缓急,节奏起伏,情绪收放,升华了一个初学者对书法的理解和感悟,那些被条条框框约束起来的灵感与创造力,终于在伯昭的心里爆发了出来。

 

飞舞二字,深深打动着所有爱上这部电影的观众和影迷,王伯昭不仅因为这部经典的作品开始走红,也因为这部作品与书法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选择伯昭饰演赵旭之,是导演的精明,饰演赵旭之这个角色,是王伯昭一生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