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经常是件很简单的事情
文章来源: 多伦多橄榄树2017-07-14 14:41:12

有一道宫廷菜,是将绿豆芽中间抽空了,然后再塞入鸡茸,再加以各种调味品炒了端上桌,菜名叫什么我忘记了。我没有吃过这道菜,也实在不想花功夫去做这道菜。

绿豆芽,已经是很细弱了,还要在中间抽个洞,这样做出来,已经是高难度的动作,还要再塞鸡茸进去,这鸡茸要剁到多么细腻呢,这塞肉的过程要多么高的技巧呢,这样一碟菜,想象一下,几口就可以吃一大半了,如此费时费工,是不是太过分了。如果这真是一道宫廷菜,那皇帝老儿也太能折腾了。很多功夫菜是值得的,这道菜就有点太那个了。

童年的日子,生活在双职工家庭的我,感觉吃饭始终是件不能太讲究的事。父母都经常出差、加班,他们回家迟了,我就吃点饼干、巧克力,父母常在食堂打来馒头、包子,只是不太买菜。母亲觉得食堂菜太咸、太烂,父亲觉得食堂菜太淡、太硬,父亲因此常把赫努小夫的一句话作为吃的经典名言:“在吃这件事上,没有同志”。

其实,在吃的这件事上,我既是妈妈的同志,也是爸爸的同志。母亲喜爱清淡的凉拌菜,我也喜欢,父亲喜爱红烧的炖菜,我也喜欢,在这件事上,我就是没有个性,我只是希望他们早回家做饭给我吃。

八岁的时候,我学会了自己做饭,有回把米淘好,端到炉子上,就出去找朋友玩了,玩一半想起来没有加水,吓个半死回家去看。想不到,邻居阿姨已经帮我加了水,还调小了炉火。看我吓得一头冷汗,一边不停地安慰:“作孽哦,这么小的孩子自己做饭。。。”

十二岁的时候,有天放学回家,实在饿得受不了了,做好了饭,父母都没有回来,就自己做了一道丝瓜鸡蛋汤(至今想不起来我是如何刨掉丝瓜皮的),没有把当时的菜籽油炼熟就做了,结果父母回来了,告诉我要把油炼熟了做菜,还鼓励我味道调的很好,妈妈不觉得咸,爸爸不觉得淡。从那时起,我这个生活在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看似掌上明珠的独生女,就经常自己做饭做菜了。

我会做的菜,都超级简单,以能很快吃进嘴里,味道较好为标准。那时候最会做的就是西红柿炒鸡蛋,皎白炒鸡蛋,卷心菜炒鸡蛋,香肠蒸鸡蛋,青椒炒肉丝,白菜炒肉丝,芹菜炒肉丝,肉丝炖豆腐,豆芽炒鸡丝,青菜豆腐汤,凉拌黄瓜,凉拌茄子,就这些吧,其他的大菜,什么红烧五花肉,红烧牛肉,红烧鱼,水晶肴蹄,都要等到一个父母有闲的周末或者节假日,看着父母怎么做,做好了放在冰箱里,并不是一天就吃完。

出国以后,吃饭更简单了,刚出来时候,也经常做三明治,后来全家人都吃腻了,而且孩子要长身体,逼着我不能一日三餐太马虎。好在华人超市里很多中国菜,鸡鱼鸭肉,牛肉、羊肉的,买回家,给孩子炖汤,红烧,味道很好,做法都非常家常美味,偶有一些,工序复杂,一两周做一次,这样才对得起家人。

家人都不在家的时候,我就自由了,吃,将会变成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或者打扫剩菜,或者下一碗速食面。

很喜欢自己一个人在家下速食面,物美价廉,速食面的调味包,会把人的味蕾带入下馆子的感觉。为了增加点营养,可以自己加点蔬菜、鸡蛋,或者昨天剩下的荤菜,面条端到桌子上,有种特别丰盛的感觉。

懒人,寻找幸福感的方法都很独特,吃,不需要高标准严要求,也一样能吃出生命的精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