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娘的铸铁锅之二,万能锅的联想
文章来源: 如斯2023-05-31 15:03:04

六七十年代台湾经济还没有起飞时,青年学子来美留学也得洗盘子打工。有一个叫赵宁的,将经历写成一本《赵宁留美记》。九十年代初我是个穷学生,能否生存的不安如大雨匆遽而下,落汤鸡似的却读的忍俊不禁。

赵博士自号赵茶房,自画一戴博士方帽的漫画肖像,题书“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洗碗盘”。他自台湾带出一只大同电饭锅,蒸炖煮烩,荤素一锅,称是他的万能锅子。好像他有被评为台湾的杰出青年一类的,成为学弟学妹们的好榜样。他的确十分励志,都惠及我这个大陆的后来者。当年他写的集子七七八八我都看过。他出身将门,父亲是中将,盘子照洗不误。英雄不问来路,亦不自艾自怜,是他给了我及时的鼓励。

爱屋及乌我也给自己弄了个大同饭锅。大同锅是隔水蒸饭,又让我想起中学食堂蒸饭的气味。既然是个蒸锅就不拘蒸饭了,也蒸鱼蒸肉。大同锅蒸饭的原理是水干跳键。什么事情懂原理就都好办,取走内锅拿锅子打边炉火力恰到好处,水不干就不会跳键,可以一直涮下去。如今虽也专买一只锅子打边炉,直觉得没有必要,每每都还想起围着大同锅子捞食的情景。锅子深,有人站起身,被蒸腾的水汽雾了眼镜。站起又坐下,涮得开心并不介意,那个时候年轻,热闹。

十几年前读黄宝莲的《未竟之蓝》,一个台湾妹妹坐火车游欧洲的游记。她在青旅社遇见一个韩国哥哥,独行天下随身带一只电饭锅。非吃白米饭不可。那只锅就是他的原乡。在我面对法国人的铸铁锅时,很奇怪地我想到那一只韩国锅子。手中准备着料理,心里闲闲地点数,法国人拿这铸铁锅做些什么?

在铸铁锅的原乡,首推应当是Pot-au-feu吧,牛肉蔬菜炖锅。冬天的,乡村风的,温心暖胃的。除了牛肉还要放牛髓骨,和韩国人煮汤相通;除了根茎蔬菜,还要放那种大宽叶子的青蒜,蒜长的可比山东人的大葱,切段煮。土豆先煮熟了后加,并不能一锅乱炖。吃的时候分成两道端上,先喝汤,后吃肉和菜。粗日子细过,断不和你说什么精致。

再就是烤牛肉,放许多香草香料,一定有迷迭香。锅子烤肉要放蔬菜,土豆和胡萝卜。衍生出烤鸡,也放蔬菜,仍然是土豆和胡萝卜。他们通常不在家烤面包,如同南京人不在家做盐水鸭。拿铸铁锅烤面包的多半是日耳曼人,法棍在街头面包店买,下班顺路带回家。每家都有个储法棍的木盒倒是,使面包在一两天内能保持干湿度。干了的面包,和干花一起装饰厨房,我心灵的原乡是从瞥见那样的巧思开始发生漂移。

炖菜,Boeuf Bourguignon,红酒炖牛肉;Ratatouille,普罗旺斯炖蔬。煮汤,Soupe Normandie aux legumes。鱼香肉丝我从没有吃出鱼香味,但诺曼底蔬菜汤却真真切切喝到肉汤的鲜美。那样的汤适宜用铸铁锅子煮,锅盖密封性好,阻止汤水蒸发。

铸铁锅文火慢煮,日子慢慢过。走过的路煮成混杂融合的味道,从前自己一点点加进去的,如今来品尝独一无二。所谓独特,所谓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这一生就要这样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