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比美国更绿的三条理由
文章来源: 人到中年的摩羯2016-05-22 17:33:32

  都说看邻居家的草地比自家的绿,我拿在欧洲十天的印象跟在美国二十多年的印象比,觉得欧洲至少有三条比美国更好的理由。

  第一条,意大利是个人长得非常漂亮的民族,尤其是男的,无论是黑发棕眼还是金发碧眼。这也算是我们这次欧洲游的一个意外福利吧。可惜当我几天后才意识到这点,想照相作证的时候,已经晚了。在国内,为了突出颜值,要先整容才闯荡演艺圈;在欧洲,只有拼实力了,因为人人都长得像电影演员。

  我从来对人的外貌不敏感,也就是说对普通人的相貌相当宽容。比如说,上中学的时候,曾经有一阵一直听我姨唠叨,她朋友的儿子,是一位大龄剩男,因为长得太丑找不到对象。后来他终于找了个远郊的。准备结婚的时候,他和他对象有一天拎了点心匣子去我姨家,我们一帮孩子就都跑去看热闹,看看“丑人”和他的媳妇是啥样。等他们离开后,大人们立刻释放天性,兴高采烈地大聊特聊各种政治不正确的八卦。有谁随口问了我一句,是不是觉得长成这样的能找到这样的媳妇就不错了,我说了一句真心话,”他长得还行”,立刻惹得大家笑得都要趴下了,”哎哟,摩羯,到你找对象的时候,你可怎么办啊!?” 后来大家真的因为担心我的审美和标准而一直很关注我找对象的事。

  说这个故事就是想说明,像我这种最不重外貌的人都能被罗马街上的当地人所吸引,可见他们确实有出众之处。 他们五官漂亮,身材挺拔,讲究服装搭配;头发和胡子也都是精心梳理过的。全身上下,无可挑剔,总是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即使年纪大一些的也是如此。

  我跟我姐在街上想找个难看的意大利人,还真没有看到过。相貌是爹妈给的,也就算了,他们竟然也没有身材不好的。从一个人的身材最可以看出他的自律。

相比之下,美国人就显得比较自由散漫了。我们后来几天捕捉到几个体型夸张的,再看一眼,原来都是搭乘同一条邮轮来的美国游客。

  欧洲之旅,把我们本来不是花痴的也变花痴了。

  第二条,相比美国人和中国人追求的更大更多,欧洲人更环保。去欧洲之前,听说那边的超市不提供免费塑料袋,我特意往行李箱边上塞了好几个塑料袋,以防万一。去了一看,果然处处讲环保,就连麦当劳的标致都是绿的。据说麦当劳迫于环保组织的压力,停止使用了靠破坏亚马逊热带雨林生产种植的大豆;在菜单中增加沙拉减少汉堡等。他们通过改变标致颜色,大声宣告,他们不利欲熏心,是用实际行动支持和保护自然资源的。

  欧洲餐厅里也极少提供一次性餐具,即使是纸杯咖啡也没见过。倒是有一个例外:纸杯冰淇淋。但是,同样大的一个球,放在纸杯里要比放在甜筒里贵一块钱。我当时没搞清为什么,只图纸杯比较容易拿,现在回想,应该跟环保有关。

  欧洲如同玩具的微型车超级可爱,而且因为占用空间小,排碳量少等,非常环保。

  我第一次看见这种微型车还大惊小怪了一下,它们的长和宽差不多,不管横停竖停,只要能挤进去,怎样都好。是不是因为有这种车型,所以罗马街道少有停车线的划分呢?

即使有这样的迷你小车,更多的人还是选择公交,短途则是自行车和步行。

  曾经有国内同学去欧洲旅行,在罗马租车时遇到一个附加费用: 进城费。他当时挺不高兴,“意大利是穷疯了吗?” 可是在欧洲,不利用星罗密布的火车,就是要为图个人方便而破坏环境买单啊。

  在世界文明发源地的欧洲,我看到人们守着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尽量地保护,试图fit in生存环境。在地大物博的美国,人们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大气,或者说,有资源就任性的脾气。

  第三条,欧洲人更会享受生活。我们到达巴塞罗那的那天刚好是星期天,几乎全城商家都关门。从港口开车到市里, 一路畅通无阻,看见有景点适合游客照相,司机就贴心地当街停下来。当地导游开玩笑说,不怕被开罚单,因为连警察都在睡觉。

  享受不是懒,而是一种细嚼慢咽、安于现状的生活态度。

  他们吃的东西少而精。

  在意大利,仅仅一个普通的pizza, 就让我们几个大人大赞美味。这个在家里只是我平时懒得做饭拿来临时给孩子充饥的。意大利的 Pizza做得极薄,馅料口感新鲜不腻,咸淡适中,完美搭配脆脆的微糊的边。相比之下,Pizza Hut那种油乎乎的堆满了火腿香肠咸得发齁美式大发面饼,不知是为了适应美国人的大胃口而改良,还是这改良品种把人们的胃口越撑越大。

  不知道他们喜欢坐在外面吃饭晒太阳的习惯是不是对保持身材有好处,总不能在街上甩开腮帮子大嚼大咽吧。我觉得如果能在欧洲生活一段时间,遵从他们的崇尚自然、环保的生活理念,自然而然就会排毒减肥有气质了。

  如果要给美国人和欧洲人画个像的话,我想欧洲人应该是出身书香世家、思想传统、热爱户外运动、讲究生活品味的草食动物;而美国是身材微胖、不拘生活小节、有五颜六色的朋友和热衷科技创新的肉食动物。


从欧洲回来第二天,我就忙着出去给家里采买。排队等付款时,看着Costco巨大的购物车上装的15磅肉、25磅面粉、成箱的橘子、两只鸡、三打鸡蛋还有10磅的土豆和洋葱等等,外加三盒牛奶,还有一些零七碎八的冷冻食品和零食,我忽然心生惭愧。这个购物车本身,如果在罗马,几乎就是可以开着走的mini market了。

P.S 这两天在重温一本书,Tuesdays with Morrie。已经看过很多遍了。一个垂死的老人,Morrie,对他以前的学生讲他的人生感悟。其中一段讲到美国教育是如何洗脑的。Owning things is good. More money is good. More property is good. More commercialism is good. More is good. More is good. 老人认为对物质的过分追求是缺爱的表现。我觉得这段话针对“拥有越多就越成功”价值观的现代中国更为适合,可惜这个声音太微弱,人们听不到,也听不懂。

看看老人理想中的完美一天应该如何渡过吧:早晨吃sweet rolls and tea,  然后 散步,游泳, 聊天,晚餐要 pasta and duck. 接着以跳舞结束一天。This was the whole 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