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史笔记:交城的山交城的水
文章来源: 布周山2023-12-01 03:12:58

“交城的山交城的水”是一句歌颂华国锋的歌词,曾经在中国大陆广泛流传,又很快销声匿迹。如今除了党史工作者,中国大陆知道这首歌的人不多。学习党史,华国锋这位历史人物是很难绕过去的。另一位很难绕过的历史人物是张国焘。中共对张已做了结论,张在长征中另立中央、分裂党分裂红军,最后叛变投敌。中共对华则是歌颂,华粉碎四人帮立了大功,但华坚持两个凡是又犯了错误。应该说中共对张的结论没有大的毛病,但是对华的结论疑似有较严重的问题。

粉碎四人帮无疑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结束了文革,改变了中共的历史走向,还为邓的政治翻盘与改革开放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当年看这件大事,似乎有道理,似乎难以避免。但从历史的角度看,华主导的这件大事很可能对中共的长远发展造成大的危害,甚至比张的危害更为严重。

为什么这样说?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繁多。从人员构成看,中共的横空出世,也是一次农民起义。但同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相比较,早期的中共却有很大不同。早期的中共有明确的政治信仰,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还有一大批勇于献身的精英人物。因此当年看似弱小的中共有很强的战斗力,有很强的生存力,有别于乌合之众,有别于历史上的任何一支农民起义队伍。

一支队伍组织纪律的严格或松散程度,不仅体现在对外斗争中,还体现在内部建构中,还往往集中反映在最高权力的变更与迭代之中。梁山泊的晁盖,带队伍上山,杀王伦占地盘,靠的是林冲等武艺高强的将领,站在实力的地位上夺权,没有什么组织纪律可讲。早期的中共则不同。举例来说,中共创建初期,博古李德等上了井冈山,一纸决定就解除了毛的军权。红军是毛创立的,要讲实力毛当然占上风。可是毛讲组织纪律,服服贴贴离开红军养病去了。遵义会议上,毛也是通过严格的组织程序重新获得领导权的。

显然中共的组织纪律不是天生的。中共多数成员是农民,农民习气很严重。在毛的苦心经营下,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共的组织纪律性才逐步建立起来。从毛早期著作中,如《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反对自由主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等,都能看出毛的良苦用心。长征中张国焘依仗着人多枪多,将组织纪律变为废纸,站在实力的地位上夺权,另立中央,分裂党分裂军队。幸亏有毛的运筹,整个过程有惊无险。虽然当年张对中共的危害很大,但中共后来对张进行了系统的批判,特别是经过延安整风,中共的组织纪律性更强了。中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军队迅速扩张,许多将领手握重兵,实力比当年张的四方面军厉害多了,但中共没有出现大的分裂,没有出现第二个张国焘,这同中共严格的组织纪律密切相关。

中共夺取全国政权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毛晚年召开了中共十大,这次大会总结了刘林接班人的教训,为中共制定了新党章。新党章去掉了“接班人”的条款,还对中共最高领导人的产生制定了明确的规则,成为中共的组织纪律。毛去世后,中共又一次面临最高权力的更替与迭代。华在这个关键时刻做出了令人惊奇的举动。他利用自己实际一把手的职权和掌握中央保卫部队的实力地位,居然拉帮结派,采用诱捕的手段,将中共核心领导层一半以上的成员“四人帮”扣押,然后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坐上了最高领导人的位置。华将中共五十多年辛苦建立起来的组织纪律又一次变为废纸,实现了当年张未能做成的事,重现了晁盖杀王伦夺权的一幕,彰显了农民起义队伍的本色。

有一种观点认为,四人帮犯下了“滔天罪行”,华粉碎四人帮是大功一件。有关四人帮的讨论不在本文范围内,但可以参照一下毛当年是怎样对待博古李德的。众所周知,由于博古李德的领导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中湘江战役之后,八万中央红军仅剩下三万人,中共命悬一线。因此说博古李德犯下了“滔天罪行”并不为过。但毛并没有“粉碎博古李德”,而是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争取到党内的多数支持,再通过组织程序在遵义会议上解除了博古李德的权力。后来博古李德不仅跟着队伍走完了长征,在反对张搞分裂的斗争中还站在了正确路线的一边。比较党史中的这两件大事,中共高层领导者的政策水平与纪律养成高下立判。

为什么说华可能对中共长远发展造成大的危害,甚至比张的危害更严重?其一,张并未得逞,而华成功了;其二,中共对张已经做了批判,对华则是长期盲目歌颂。据说当年只有陈云说了句“下不为例”,但前面又加了一句“难以避免”;其三,张所处的年代中共还很弱小,而华所处的年代中共已经是大国执政党。

因此华可能的危害在于,他不仅在某种程度上撼动了毛去世后中共执政的合法性,还为后人的模仿借鉴,开创了成功且极具诱惑力的先例。还由于他忽视纪律的表率作用,加上其它诸多因素,使中共在一个长时期内,逐渐蜕化为农民起义队伍,蜕化为庞大的经济组织,甚至蜕化为一群乌合之众。一些党员干部没有信仰、不要主义,只迷信摸石过河;不讲政治也不要纪律,有点实力就离心离德,拉帮结派内斗不断;近年来虽然中共内部反腐力度很大,由于没有解决众多的基础性问题,因此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最后应当指出,华与张是非常不同的。站在中共的立场,华没有像张那样叛变投敌。华只是思想水平不高,具体讲是马主义理论素养与政策水平不高,纪律养成更差。但是华无论在地方还是在中央,工作都是勤勤恳恳的,这得到了当年毛的肯定。在大是大非面前,华也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在一个很长时期,中共否定前三十年、批判毛晚年错误成为主流。华不但没有随波逐流,反而每年都去毛纪念堂鞠躬献花,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发出不同声音。有人说华去纪念堂鞠躬献花是仅仅做给别人看的;有人说华是从内心有了悔悟。我倾向相信后一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