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小四打败了小三而成功上位的故事
文章来源: 手拉手来2015-08-26 10:34:21

话说几十年前的一天,在上海的华联商厦门口,就见几个男人追赶着一个弱小的女人喊着:“打,打死她,这个不要脸的女人。”当然那个小女人跑不过这些男人的。过去的时候,人们还是喜欢拉架的,路人见到这么多男人在打一个女人,不管因为什么原因,都觉得应当阻止,尽管大家都听到了他们在喊这个女人不要脸。

几十年前,还没有小三这个词,只是第三者插足说得比较多。就这样一场血战被众人平息了,那时候的人也不懂得什么事儿都可以找警察,谁也没有惊动,那帮男人觉得痛打了这个女人,也算出了口恶气,骂骂咧咧地就离开了,还满嘴的上海话。

这个故事中的男主人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只是当时在单位里是一个部门的头头,而这个女人当时是他办公室的秘书。男人其实新婚不久,两人都属于晚婚的,男人的老婆比男人学历高,因此婚前老婆家是不同意他们的婚事儿的,而其实在此之前秘书对头头就已经有了好感,只是苦于自己文化不高,没有挑明。

那时候的人相爱也许单纯就是因为喜欢吧,因为要说利益,金钱啥的真没有什么,都是一家比一家困难,一个比一个会过。据很多有这样问题出现的男人或他们的家人讲,男人是抗不住女人的诱惑的,过去都称作是勾引。谁知道呢。

后来我才知道,那帮打人的人,是男主人老婆家的兄弟,哇塞,当时我就想,这家里有兄弟就是好啊!

其实早在男主人老婆的家人出手之前,他们已经闹了很久了。故事的过程就不用说了,跟现在的没有多大区别,只是过去都坐公共汽车出门约会,一起吃饭都是女人从家里带来自己做的各种拿手菜,没有现在自己开车去餐馆,茶楼或洗浴中心,当时还没有那样的环境和条件。

一来二去,男人的老婆自然有所察觉,最后到什么什么程度呢?那个女人会在下班的时候坐公共汽车去男人家里,告诉男人的老婆:“他今晚加班,不回来吃晚饭了。”那时候家里还都没有电话,当然手机也还没出现呢。然后呢,估计女人再坐公共汽车返回单位跟男人吃饭或者聊天什么的吧。

跟现在相比,那时候的人有多辛苦啊!再说也很容易暴露的,是不是?

就这样,男人和老婆打了几年的架吧,最后终于离婚了。那时候执法还是比较严格的,男人有了外遇,房子判给了老婆,还好,他们当时还没有孩子。过去的住房都是靠男方单位分的,男人没有住处,住进了单位的宿舍。

几十年前可能还没有真爱这个词儿,人们对婚内出轨的行为是很鄙视的。男人无法在众人的戳戳点点中生活,加上宿舍住的多数都是未婚的年轻人,单位也考虑这样的人住在里面对其他年轻人的影响不好,所以就送这个男人去在职读书了。

男人是个聪明人,虽然由于文革的耽误没有读到大学,但只要有机会,他还是不落后于其他人的,他以优异的成绩在那所学校毕业了,继而由单位内部调整,调到了同一系统的另外一个局工作,很快又升了职。

读书期间男人跟后来的女人结婚了,同样,婚前的女人家里也是不赞成这门亲事的。那时候的人,不管男人还是女人离婚了都会被觉得是有问题的,一般再婚比较难,再说女人是未婚的。女人兄弟姐妹都反对女人嫁给这样一个男人,预言,这个男人婚后还会犯现在的毛病,也就是说,女人很可能会被另外一个第三者替代的。

女人哪里听得进去家人的劝告,一来,她可能真心喜欢着这个男人,另外在华联大厦门前挨打的事儿单位里不少人都知道了,她如果不嫁给这个男人,日后再找对象也是比较困难的事儿。因为几十年前插足别人的家庭,可不是普通的事儿,即便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样的事儿男人也有着很大的责任。

婚后的男人和女人,开始生活得不错,因为女人家人都不同意他们的婚事儿,他们也就没有大操大办,只是去外地住了几天,像现在的旅行结婚一样吧。回来后自己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也少有跟女人家里来往。

男人在原单位很受领导的赏识,虽然因为男女问题换了单位,但原单位的领导对他真不薄,送去学习摘掉了没有文凭的帽子,换了单位又得到了一套住房。第二年女人又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儿子,他们的日子跟普通人没有太大的区别了,每天油盐酱醋地生活得还算不错。

转眼来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男人在单位也又升了官。出国考察在当时算是很稀有的事儿,男人摊上了,全市好像只有几个名额,一行人去了欧洲考察了一番。乍眼一看国外,哇,各个惊叹不已。回来后,这一团的人就成了好朋友了,他们好像跟其他人有所区别了,因为出过国了,那时候跟现在不一样的,人们刚刚知道外国是这个样子的,加上改革大潮的影响,自然很多人跃跃欲试。

不知道这伙人里的哪个人特别有能力,在广州那边办了一个公司,这样,这伙人就迈步走进了新时代。同去的还有男人当时办公室里的女秘书。

生活中很多故事都是跟女秘书有关系的,似乎只要有女秘书的男人都会跟女秘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我眼见的这个故事里的男主人还真就在这个规则中。

后来的事儿就不用说了,跟第一个女秘书一样的是,这第二个秘书也是喜欢上了这个男人,而且理由是:“他的女人没有什么文化,他们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了。”这时候的人已经有了点新意识了。知道有些婚姻是名存实亡的,知道人和人在一起是需要有相同的兴趣爱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才能使婚姻维持下去的,婚姻的长久仅仅靠责任和义务是不够的,尤其对于再婚的人群来说。

男人在广州的那些日子里,女人一个人在家带着孩子,生活不能说没有困难,好在当时的家人已经接受了她嫁给这个男人的事实,有困难的时候父母还有兄弟姐妹都会帮助她,这对当时的她来说还是很需要的。

等她发现男人跟新任女秘书好上了的时候,可谓痛不欲生。记得我当时很好奇,怎么一个抢了别人男人的人,会再撒手让他独自去外边闯江湖,何况身边还跟着个比当年的她更有诱惑力的女秘书。要说她发现男人有别的女人了,也很戏剧性,一次男人回来探亲,她给男人洗衣服的时候,从上衣兜里发现了女人的一封信。

如果别人写这个故事我看到了,我也会觉得就是故事,但我知道的这个故事真不是看来的,原来看故事,看影视剧的时候,很多情节都觉得是编的,后来我就不那么认为了,因为好多事儿就发生在你的身边。

记得当初我问那个女人:“你怎么可以让他一个人去南方工作,你不担心他会被别的女人拐跑吗?”她很自信地回答我:“他不是你想象的那种男人,再说我们还有儿子。”所以当他男人再一次跟另外一个女秘书在一起的时候,她几乎要崩溃了。

开始她采取了好多女人愤怒之下采取的方式,拒绝跟男人在一起睡觉,再后来拒绝男人回家。可是当她明白了她这样做会永远失去这个男人的时候,她又后悔了,而这时候男人已经决定放弃这个家了。

此后的很多年,这个女人活得很辛苦,现在写出来,自己依旧感觉得到,我当时对她的可怜和同情的那种感觉。

当你知道这样一个故事的时候,你也许会痛恨这个女人,你会觉得她后来的日子很活该。但当你真的认识她或者说在她最难的时候,你恰巧看到了,那么你的感觉会完全不同,这一点如果不是我亲身经历是绝对不会有这样的体会的,因为此前的我是最会说“活该”这两个字的。

他们的离婚过程比起前一个更艰难了,因为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因为一方的出国,或一方的外出打工、做生意而使得婚变的情况越来越多了,法院对于哪一方的对错已经不那么有明确的界限了,所以那段时间对于他们双方都是一个折磨和摧残。

还别说,那个新任的女秘书倒是通过那场恶战让我刮目相看了。她曾经信誓旦旦地跟说过“我的能力非一般女人能比。”当时我记得我心里一直因为她的这句话而鄙视她来着。而就是这个女人,用了一招,让这个拖了很久而结束不了的大战由女人的主动妥协而宣告结束。

一日,男人打来电话,说公司贪官司了,如果打输了,财产的赔付要大家出钱,没钱的会追究到房产上,如果女人执意不肯离婚,或许失去房子,那样她日后住在哪里都成问题,男人甚至要女人去跟她娘家商量一下,是不是到时候可以住到娘家去。

而至于离婚与否,男人说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今后也没有能力再往家寄钱养儿子了。女人毕竟是女人,想到今后无家无房的日子,终于妥协了。法院判下来,房子孩子归女方,男人每月要给孩子抚养费。就这样,男人的第二任女秘书,也就是咱们现在说的小四成功上位。

要之后事如何,且听下次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