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我们指望谁?
文章来源: 南胖子2014-01-19 18:04:13

二十多年前,我在一家养老院工作碰到了在养老院唯一的中国老人。老人家大约八十多岁从台湾来。听说有七八个孩子,因为工作都忙无法照顾老人,只 能送他进老人院。小儿子和他住一个城市,每到周末过来看看老人,和他说说话或只是安静的坐在老人身边。只有这时老人才会露出一点笑容,我想这时儿子一定会感到很内疚。

老人不懂英语,在养老院无法和人交流。而且看上去他的性子很急,脾气暴燥。每当他的需要无人能够懂得,他就暴跳如雷,甚至骂人。所以大家都躲着他。一天到晚他没有一个人可以交流,所以很孤单。有时他只能自言自语。自己躲在一个脚落里暗自流泪。

我去了以后老人看我是中国人还会讲国语,非常高兴。养老院专门安排我去服侍他。在这其间,他和我讲了不少他的过去及他的孩子们。他不怪孩子们把他送到老人院,他只怪自己活得太久了。

因我当时是学生只是在暑假打工想得到一些工作经验,很快我就离开了那里。那天,当我告诉他我要走了老人很伤心,一路走一路哭着朝他的房间走去。我想这绝不是他想要留给我的最后印象,只是他老了巳无能为力,也或许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想实现养儿防老是不现实的。那我们应该怎样为我们的养老做准备呢?

我觉得要想晚年幸福其中二个要素不可少。健康的身体和开朗的性格。健康是最为至关重要的。我住的这个城市听说是全美老人人口集中的第二大区域。常常看到八,九十岁的老人独来独往,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什么打猎,钓鱼,养马,义工,蔬菜林园,样样都来。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他们看上去要比他们的实际年龄小十到二十岁。而 且他们思维也很敏捿。每当问到他们的人生秘籍是什么,他们几乎都给我同一个答案。运动!!人要活到老动到老。不光是身体,脑子也一样。性格开朗也是一要素,什么事都要简单化,当遇到不可逆转的情况时,坦然面对。这一生应该享受的都享受到了,活得值了。所以在死亡到来时,他们一点也不惧怕。非常安详。这给 我的印象太深太深

下面的转载补充了我的上文。

老了,我们已经老了!

只不过我们现在身体还好,头脑清醒,所以还没有“老”的紧迫感。

老了,指望谁? 要分几个阶段,几种情况来谈。

第一种情况,退休以后六十岁到七十岁,身体比较好,条件也许可。喜欢吃就吃一点,喜欢穿就穿一点,喜欢玩就玩一点。不要再刻薄自己,这种时日不多了,要把握住。钱把住一些,房子留住一点,把自己的后路退路都安排好。不要出现了突然状况一切全乱。孩子经济好是孩子的,孩子孝顺是孩子的好品质。我们不拒绝他们的资助,不拒绝他们的孝敬。但还是要立足依靠自己,安排好自己为好,这样只会锦上添花,不会被动难受。

第二种情况,七十岁过了没灾没病的,生活还能自理,这没有太大的问题,但要知道这是真老了,慢慢地体力精力都会不行的,反应也会越来越差,吃饭要慢―防 噎,走路要慢―防跌。不能再逞强,要照顾自己啦,不要再去管这管那,管儿管女,有的还去管第三代,管了一辈子,该自私一点,管管自己啦!一切都要悠着点, 有条件的就用个人,帮助打扫打扫卫生,买买菜做个饭,洗洗涮涮也就那么点事。把自己的健康的状态保持得尽量的长一点。给自己能够自主生活的时间尽量的长一 些,不求人的日子总好过。

第三种情况。身体不好了,要求人啦!这一定要有所准备,绝大多数人都逃不过这一关。心情要调整好,要适应。这和退休后调整心态是一回事,从一种生活方式转 变为另一种生活方式。没办法的,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应坦然面对。这是人生最后一段路,没有什么好怕的,早有准备就不会太难过。或是进养老院,或是用人居 家养老,量力而行,酌情而办,总会有办法。原则就是不要磨子女,给子女心理、家务,包括经济添加沉重的负担。自己多克服一些,我们这一代人什么苦、什么难都经历过,相信我们人生最后的旅程也会坦然度过。

第四种情况,自己头脑清醒,身体疾病缠身无法治愈,生活质量极差时,要敢于面对死亡、自我决断,坚决不要家人再抢救(例如切开气管等),不要亲友做无谓的浪费。如果是痛苦不堪、毫无尊严而言的话,要坚决选择离开。(这最好要在自己头脑清醒时,留下遗嘱,否则子女亲友难以下决心。)

这就是我的“老了怎么办”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指望谁?自己,自己,还是自己!

人从出生那天起就注定有一天会死,这是不会依据权势、金钱来区别对待的。何况天有不测之风云,不知哪天就会发生痴呆、脑梗、又呆又瘫的......久病卧床不起怎么靠自己呢?靠老伴、靠子女、靠养老院、靠政府,多少是能靠点谱的,但既浪费资源又拖累众人......。

“人大”是应该把有条件的实施“安乐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讨论了。“安乐死”对社会、对个人是双赢的好办法。要报名我会第一个响应。人嘛,就是光身子出来,应该光身子离去。我觉得眼下还比较健康的,一定要当好自己的保健医生,改变平时太马虎,有了病找医生的观念。身体是靠“养”出来的。平时过分随意,营养不全面均衡,免疫力 自然下降,病就找上来了。病来如山倒啊!等有了大病,什么治疗药物都显得微弱。病去如抽丝啊!所以,我们把重点精力放在认真呵护生命上才是“上上策”,把 大病堵在门外。

老去不痛苦!子女也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