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浴缸中的表现
文章来源: 牛城地主2015-12-26 08:16:08

学学阿牛,起个吸引人眼球的题目来唬唬人,这里面跟色情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您要是想猎奇,现在就可以走了。

今天是圣诞节,先祝网友们节日快乐!忙了一年了,好好歇歇吧!可我还闲不下来,瞎鼓捣一些平时没时间做的事情,如做做酒,收拾一下久未动手的老红木椅子,写写博文啦,对于我来说,这都是休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最大的休闲和娱乐,不一定非得啥都不干。

昨天忙了一天,晚上躺在浴缸中,突然在脑海中浮现出以前种种洗澡的情景。从小到大,洗澡的进化史大概也反映出了生活条件的进化吧。

能想得起来的最早的洗澡大概是从小学时,七十年代时在偏远小镇既没有公共澡堂,也没有家庭浴室。那时洗澡是件很不情愿的事,在家里的大木盆里放些热水,在母亲的威逼下很不情愿地完成这一活动,特别是在被洗头和搓脖子耳朵上的皮垢时,每每地挣扎,似乎很疼的样子。

以前用的不是这种澡盆,而是。。

什么都干的万用盆


上了初中,洗澡变成了自愿的事情,一星期一次,还是在木盆中。夏天还好,西北的冬天是很难熬的,屋子里尽管生着火但温度不高。每次洗澡都是对自己意志的考验,最糟糕的是,那时跳蚤横行,大概它们也喜欢干净的肉体,每次洗完后,都会被它们袭击一番,痒啊!等过几天好了,又要洗澡啦。。。

上高中来到了郑州这个还不小的城市,八十年代初时家庭仍没有淋浴,更别提浴缸了。每到周末,和几个同学约好去附近大学的澡堂里去,在大浴池里泡泡,再互相搓搓后背的皮垢,怎一痛快了得!要是去晚了,大浴池里的水不知会泛出何种味道,有时黑黑的,因为很多人都会边泡边搓。。。那时的记忆深刻,以至于时不时的在梦中浮现些场景来。。

老澡堂子


上了大学,条件不错,浴室离宿舍楼不远,每天踢完球后便会去冲洗一番,都是淋浴,也就没有了泡的问题。年轻时身体就是好,数九寒天时,洗澡后敞着怀穿件单衣走几百米回到宿舍,身体是热的,头发上已结成冰。那时冬泳流行,没机会尝试,只是在深秋时洗冷水澡。洗完后可以穿得很少在宿舍里学习,没有寒冷的感觉。


上研究生后淋浴不再是问题,有一年(90年代初)带弟弟回青海,突发奇想,我们从西宁走回了我们的县城,大概四十公里。走完后真累,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找个澡堂子泡泡热水澡。可是发现县城里没有公共浴室,只好很无奈地在家随便洗洗。这次是方向走错了,应该从县城往西宁走,这样的话就可以泡澡了。

出国后无论是公寓还是住家,澡盆不再是问题,于是泡澡成了很大的享受,儿子们也继承了这一习惯。第一个自住房是普通浴缸,想换房子时儿子们(当时还小)很不愿意(小朋友们都在一条街上),于是就用假库基对他们进行了引诱,大获成功。

每天泡泡还是很舒服的,对免除疲劳有很大帮助,而且神清气爽,泡后脑子变得清晰起来。而且连脚一起泡了,这在中医上还是很推崇的。用不用假库基的喷射功所谓,我也很少用。

现在主卫成了房子的亮点,无论是尺寸还是装修都往高大上发展。吸人眼球的三角浴缸,看起来漂亮,但不太适用,每回用水太多,用得少便成了摆设。比较适用的是大些的单人浴缸,既够大也实用,当然了,您要是想在里面搞点花样,就小了点。。

 

这个较为适用


天朝的洗澡变成了另外的意思,就不在我们的话题之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