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蒂克的法国人
文章来源: 睿智与弱智2017-05-12 20:04:07

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了,真的就那么可喜可贺吗?媒体铺天盖地把他描绘成了:一个给人的印象是极富教养,彬彬有礼。马克龙是此次大选冲出的一匹黑骏马,因其所受的精英教育和普世价值观,又被称为白天鹅。他年轻、英俊、温情、优雅,几乎就是一位完美的绅士,是法国政坛的宠儿,获得了各界政坛大佬的支持,特别是现任总统奥朗德的鼎力相助。

以上是有些是媒体的报道,因为时间久远的关系,人们似乎忘记了。也许就在24年前的今天,当时只有15岁的马克龙和女同学的妈妈布丽吉特相恋了......。这本该是件十分荒唐令人难以启齿的糗事,为什么在今天,人们会如此津津乐道又乐此不疲?我想绝不只是因为马克龙成为了法兰西共和国总统。而正如他自己所言:黑猫白猫捉住耗子就是好猫。(这是邓小平生前被人们誉为的警世名言)看到了吗,到底是他当选后才喜欢上这句话的,还是以前?我们无从考证了。但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这句话肯定会比法兰西共和国的历史要长得多得多,是毋庸置疑的。也许法国人不像东方人那样尊重历史,他们似乎更愿意忽略或是忘却那些所谓无关紧要的东西。就像放荡不羁的少年马克龙与不能为人师表的老师布丽吉特,他们如此有失水准的情爱史。被法国人民以至于世界媒体大加赞赏为“高学历、银行家、高颜值、高气场”,初出茅庐就成功征服了法兰西......。

对于他们的过往都轻描淡写的依旧而过,甚至还不无赞扬的加以描述,那毕竟都是些不能登大雅之堂龌龊之举。我下面就引用一篇报道的原文仅用12年,39岁的马克龙就一跃成为法国新当选总统笑到了最后。中学成绩优秀,17岁爱上自己中学41岁的女老师。一结婚就有3个儿子7个孙子,并瞬间让同学成了自己的儿子。谁的人生能与他相比。”......

两人初遇时,马克龙才15岁,热爱诗歌和话剧,还会弹钢琴、跳探戈……这样文艺气息浓郁的少年吸引一大群迷妹,其中就包括40岁的布丽吉特。布丽吉特已踏入不惑之年,但知识的渊博和优雅的气质为她镀上一层温柔(我更是“荒唐”的愿意用上,知识的渊博和优雅的气质,来赞赏她的"知性与睿智")。

然而又因为同样对戏剧和文学的热爱,两人越走越近。在一场话剧表演落幕后,布丽吉特给了马克龙一个温柔的贴面吻,这时感情开始浮出水面。一个是前途无量的少年,(就因为今天他是当选法国总统。所以,才可以说当初他是一个前途无量的少年)一个是离婚带三子的中年母亲,即使在浪漫的国度,这样的爱恋也终究不被包容。马克龙的父母当场做出决断,高三的时候给马克龙转学去了巴黎。这些就是他们发生在24年前罗曼蒂克的发情史。

然而为什么人们不愿意换一种思维方式,来解读:41岁不守妇道和没有职业操守的女教师道德败坏的勾引情窦初开的少年学子。法国女教师用及其下流的卑劣手法大搞师生恋。把学生培养成老公(再把老公培养成总统 )。为什么人们此时此刻都用了逆向思维?“ 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教书育人,应该给法国的教育体制点赞!”由此我感到马克龙夫妇对待性爱的偏好是如此的重口味,就在于他们的行为已然成就了新一届法兰西共和国的总统!

本末倒置了?所以我们不难看出人们思维的随意性。这种摇摆不定性是政治不成熟和衰败的表现和开始。寄希望于不曾有过的新奇,人们现在只是随心所欲庆贺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奇迹”出现了。

这显然是道德伦理的缺失,是教育的失败,更是对民主法治的亵渎与践踏。希望这仅仅只是法国式的教育,法国式的人文和法国式的罗曼蒂克与法式的民主。一旦尘埃落定真正的法国人定是会“痛定思痛“。却原来法国是被如此道德沦丧的教育制度,国情所左右了。这是法国的悲哀,更是全世界道德伦理的悲哀。完全丧失了道德底线,毫无厘头。这种事只会发生在法国。就像1848年的法国大革命一样......!

在美国是绝对的不可能,美国也有相同的案例发生,有关与女教师不伦之恋的条目有近百万条。她们与学生发生了恋情,最终的结果是被捕进监狱,失去工作。所以,说法国人的浪漫是不着边际没有底线的。居然还可以搞出个划时代的总统来?人们没有惊慌失措,也未有诅咒骂娘。反倒大书特书的为其歌功颂德,难道这不是时代的悲哀又是什么?

为什么报道评论都说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说他是个成功人士?为什么法国人会选择他当总统?这也有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性。当今资讯发展传播速度之快,令人咂舌不已。说是时代造就了法国当选总统,不如说是24年前的那场有惊无险的师生恋......!为此我们也不难看出法国人对待性爱的偏好是多么有失水准的重口味.......!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