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炒菜油,料酒以及它们的容器
文章来源: 上海大男人2015-01-31 19:00:10
   “毛头,买酱油去,顺便买些料酒”,老爸一声呼唤,我熟门熟路拿上瓶子就出去。当年家里烧菜的调味品,常用的就是三件宝:酱油,炒菜油和料酒,都是零买,自带容器。我家这三个瓶子用了至少20年没有被敲破,我们兄弟几个容易吗?

  酱油瓶,是中规中矩的葡萄酒瓶,直直的瓶颈,直直的瓶身,颜色被酱油染成红色。炒菜油则装在一个威士忌酒瓶,瓶身是方的。料酒瓶形状有点特殊,细长的瓶颈,瘦瘦的瓶身,底部还向内突进2寸。三个瓶子绝对不会拿错。还有二个不常用的,一个是放醋的,一个是 放麻油的。

  当年的酱油店(我们都如此叫,尽管还卖其它),东西品种 很少。跑遍 全上海,酱油大概就是二种,二角四分和二角七分一斤的,区别在颜色,我们称红酱油和白酱油。出国看到生抽,老抽,一时还搞不懂。

  炒菜油也是,八毛八一斤,豆油或花生油,还有八毛一斤的菜油,但因为当时菜油后处理技术不过关,油的杂质较多,一般不买。后来传闻花生油含有黄曲霉素会致癌,所以就只用豆油。

  料酒更简单,就一种,每次买五分钱,可以烧几次带鱼或黄鱼。

  各位可能怀疑,你咋价钱记得如此准确。同志们啊,20年不变的价钱,物价稳定, 通货膨胀为零。

  偶尔也有买别的调味料。老爸要烧豆腐干酱了。拿上一个小碗,手里攥着一角钱,路上就在盘算这豆瓣酱和甜蜜酱的比例,首先保证最后一分钱是买“辣火酱”。是要甜得多?还是豆瓣味多?反正加起来就是九分钱,四加五,六加三,有时甚至二七开。搞得我们家的豆腐干酱味道每次不一样。谁说味道不好,下次他去买调味酱,但辣火酱绝对不可缺。

  夏天吃冷面,有时要买花生酱。这是个美差,回来路上,指头不停去蘸花生酱吃,那个香啊,至今不忘。

  酱油店也卖酱瓜之类的酱菜,那是“小姑娘”吃的,阿拉男男头不碰的。

  另外有一点搞不懂,都是液体,但却按重量卖,而这儿都是按容积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