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沙面情结
文章来源: 南岛水鸟2016-09-01 13:45:27

曾经有电影人说在中囯,无论把摄像机摆在哪里,镜头里面都是美的。在自己心里,老家是在广州的沙面,无论把摄像机摆在哪里,镜头里的沙面都是美的。

每次回广州,就想回沙面走走看看,想看沙面有什么变化却又不希望她改变。

沙面,广州珠江河上的一个小岛,四面环水,长不到一公里,宽不过五百米,东西两面有桥连接陆地。沙面是广州闹巿中一个世外桃源。沙面很美,她的雕花刻叶的欧式建筑群,她树影婆裟的老榕树,她绿草如茵的街面草坪,恬静而不见车辆只有行人。沙面的美丽有着辱国丧权的印记,有着先辈为争取人权和主权、与西方侵略者欲血奋战的历史。沙面东桥外竖立着一块纪念牌  -“毋忘此日”,就是记录了当年发生在沙面及对岸的“六二三沙基惨案”。

从小在沙面长大,童孩时常和小伙伴一起,喜欢在草坪上捉蜻蜓,在大街上跳橡皮筋、学骑单车,喜欢在不同的楼房里玩捉迷藏。在沙面小学读书时,学校轻轻的钟声就是生活的时钟,家门离校门只是数步之遥。作为学校的少先队队员,曾随队进入沙面的外国领事馆进行礼仪活动;也见证了沙面的天主教堂,曾经被“文革”的政治运动所破坏,又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得以修复、重归教徒。

记得窗前竹杆上有啴鸣,古榕树上传鸟语;记得沙面小学的钟声,还有西桥旁边、水上人家卖“艇仔粥”的叫卖声;记得仲夏夜与家人、席地乘凉在沙面的河堤上,面对珠江河上来往船只的灯光,点数着与之相辉映的繁星,吸允着湿润的沙面空气中淡淡的白兰花香。

再次行走在这熟识的街道上,是那份放不下对沙面的情;去探访还健在的老邻居,欢声笑语中闪烁着老沙面人的泪光;坐在旧貌全非的沙面小学面前,忘不了惜日朗朗的读书声;依着江边的围栏远望,仿佛又看到白鹅潭畔小亭里、一对对情侣相依的身影。

在沙面,一座引人注目的、与沙面建筑风格完全不同的建筑,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兴建的三十二层酒店。一条水泥车道从酒店伸出,绕着并且遮档了 ( 也破坏了 ) 半个沙面岛面向珠江的景色,恬静的沙面从此热闹起了:游客越来越多,来制作广告和模仿做广告的人。酒楼的出现 ( 沙面原来只有一个西餐厅 ) 和星巴克的生意,还有商店和太多的雕塑( 风格相同的铜雕 ),车辆的进出 ( 沙面禁止外来车辆 ),还有令沙面居民担心的一些商旅建设规划。沙面热闹啊,酒红灯绿,欢歌笑语,游人乐亦不绝,分不清白日黑夜。

想起一位老沙面人的问话:“让她 ( 沙面 ) 安安静静地美丽下去,不好么?”

 

抓拍的沙面风景。

在沙面小学读书时的学校。

现在的沙面小学,1986年在原址上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