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儿一起读哲学
文章来源: 维立2016-06-13 17:07:31

大约一年前,女儿告诉我们她打算辅修一个哲学学位。从那以后,我就对哲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跟女儿打电话时,我常常追问她课堂上都讨论了哪些哲学家;平时读书读报看电视听广播时遇到跟哲学有关的话题,我都会多留点心;上次女儿说她的一篇关于康德的论文得了A,我也让她把文章寄给我,认真研读了一遍。

但真要跟女儿谈哲学,这些零星知识显然是不够的。我早听说罗素的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是一本不错的关于西方哲学史的书,也有读它的想法。现在在满足好奇心之外,又多了要跟女儿交流这一动力,终于把这个想法付诸了实践。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是一本八百多页的巨著,按我现在的阅读速度,至少要三个月才能读完。但西方哲学史是个大题目,罗素能在八百多页之内把它写完,而不是洋洋洒洒地来它一套四卷本、八卷本,已经是难能可贵。虽然要花些时间,但读完这本书就可以对整个西方哲学史有个粗略的了解,以后跟女儿也有了更多共同语言。掐指一算,这个投资绝对合算。

罗素是从小就听说的大名鼎鼎的人物,但就像很多从小听说的大人物一样,我对他并没有多少了解。现在要读他的书,正好趁机认识了一下。古人读书前要沐浴更衣,现代人读书前谷歌一下作者的生平事迹和八卦新闻,也算是必做的功课。罗素是英国哲学家,于1872年出生,1970年去世,活了98岁。罗素出生于显赫的英国贵族家庭,但三岁就失去父母,成了孤儿。他从小喜欢数学。他在孤独的少年时代多次动过自杀的念头,只是因为还想对数学有更多了解才没有付诸行动。他的第一本重要著作就叫《数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后来还写过《相对论入门》(The ABC of Relativity)这样的著作。

罗素于1950年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但他之所以得奖,不是因为什么伟大的文学作品,而是因为他的哲学写作champions humanitarian ideals and freedom of thought。凭非文学作品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不多,另一个有名的例子是邱吉尔。去年白俄罗斯记者Svetlana Alexievich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因为她的作品多是新闻报道,不算文学作品,引起一些争议,大家还搬出罗素和邱吉尔的例子来为她辩护。

但罗素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让人心悦诚服的。一打开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就感到他的文字简洁干净,清晰流畅,像春风拂面一般。他的书虽然是谈哲学,却既不佶屈聱牙,也不枯燥无味,比前些日子读的Virginia Woolf的文学评论《普通读者》还要浅白顺畅,琅琅上口,怪不得成为成功的通俗哲学读物。我对罗素的学识也很佩服。西方哲学史贯穿了人类文明的历程,要写清楚这段复杂漫长的历史,还要写出几千年来哲学对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影响,从苏格拉底之前的希腊哲学家一直到二十世纪的尼采、杜威、马克思,真是难以想象作者要有多么渊博的学问。

所以看起来这本书是要陪我几个月了,这个想法让我很快乐。星期天的下午,坐在后院的树荫下,一边品茶,一边读书,凉风习习、鸟语花香,心里就感激女儿,因为她对哲学的兴趣让我读起了这本书。在我看来,跟着孩子一起扩大视野,人到中年还能不断成长,这是养儿育女的最大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