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心理医生的经历和身边有忧郁症的朋友
文章来源: 波城冬日2017-05-02 21:55:59

女儿的书今天面世了,朋友们的祝贺排山倒海,真诚情感令我感动。我这两天微信群收到不少不认识的朋友的加友要求,令我哭笑不得的是,大多数都是来问育儿经验的。面对那些如山花野草、大地山河般发散的微信名字和没有脸孔的头像,我只能抱歉的关微信了,真的很抱歉,一是我一介羊妈,家里所有的权威最多大概就是一个炊事班长,要我的经验,不误人子弟才怪,二是我微信里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的形象实在不想吓着别人。

其实一开始女儿也没让我们知道她写啥,我也不问,知道她写的是青少年的精神问题的题材时觉得挺意外的,还以为她写的是爱情小说呢,因为她高中时的几位闺蜜的恋爱史都挺精彩的,那不乏是一个好的取材。

女儿小说里的主人公是五个青少年,但其实精神问题老少都可能有,说到这个,我想到了十年前我看精神科医生的经历。

记得那时我在一家万人公司的总部工作,工作卖力得有着当初高考前的劲头,谁知高层内斗,我们整个部门给端了。那时我第一次碰到失业,虽然给了三个月的补偿金,我心里还是不平,整日郁郁寡欢提不起精神。我自己觉得得了忧郁症,网上一查,好像我所有的症状都match。于是我就在网上一堆的医生里选了一个,定了个黄道吉日第一次去看也是至今为止仅有的一次心理医生。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医生还真是一个中年帅哥,但我那时满肚子烦愁,根本没心思养眼。那天的经过是这样的,一坐下他就问我怎么会想要看心理医生,我心想这个问题真是滑稽,我看心理医生自然是心理问题,难不成是感冒发烧拉肚子。我开门见山地说我觉得我得了忧郁症,然后在他循循善诱下,接着就眼泪与鼻涕齐飞,悲愤共伤心一色地吧啦了好一会。在我擦眼泪带喘气的间隙,他问我他能做什么来帮助我,我一听就傻了,这不是我该问的问题吗?难道我看上去比他更像医生?

在他看似平和实则逼人的眼光下,我惴惴地说:你开点药给我吃吧,吃了药我就会快乐了!

医生大人温润地笑着说,:“你没病,不用吃药。”

我一听就知道碰到庸医了:“我没病找你干嘛?我不快乐,我心里压力很大,我担心找不到工作,我有时候失眠,我忧郁,我要吃药。”

“哈哈”,医生大人笑得欢畅,“你这是遇到不如意和压力一时情绪消沉,不是抑郁症。”

然后他跟我解释了一通两者的区别,其中很多专业术语简直就是欺负我这个歪果仁,我越听越生气,越生气越觉得自己千挑万选地却找了个江湖郎中,尽管这是一个挺帅的江湖郎中,却也摆脱不了糊弄人的事实。末了我问他我这个情绪低落要什么时候才会好,他笑着说这个问题他没法给确定的回答,最后他说他可以继续见我,能够把心里的郁闷讲出来对舒缓我的心情有帮助。他还告诉我千万不要自己乱吃药,还信誓旦旦向我保证我绝对没有忧郁症。哲人医生其后又淳淳教导我,人生道路起起伏伏没有一帆风顺,人的情绪自然也会随之波动有喜有忧,我的情况属于正常的喜怒哀乐范围。赶我走前还很善意的提点,我的保险可以报销十次心理咨询。

本来我是还要去见他的,毕竟可以对一个人痛快地说出心里所有的郁结,而不用顾虑形象和担心可能的扩散是一件很快意的事,但结果第二个星期我就得到了工作offer,  还比原来涨了15%的薪水,眼前一下子呈现出九九艳阳天,整个人立马回到蹦蹦跳跳快乐无比的状态,自然地,俺就浪费了那余下的九次免费咨询。

和前面那个医生相对的,我们有一个做心理医生的朋友,圈子里有个关于他的笑话,谁要对他说自己有失眠或情绪问题,他保准说你有忧郁症,然后说你需要吃药,哈哈,熟悉他的,一听他讲忧郁症就逃。

我身边其实就有抑郁症患者,还为数不少。要他们不说,你根本看不出。上两周在朋友家见到一位半年多没见的熟人,问起才知道他忧郁症犯了,这半年在治疗吃药,我们觉得奇怪,他看上去很快乐,而且工作也是那种一点压力也没有的,家庭也很美满,怎么会有抑郁症呢?他说他有这病好多年了,一直在吃药,去年自己偷偷地停了药,没多久就感觉不对了,发作的时候生不如死,幸好自己知道问题的严重性,赶快就医恢复吃药,半年后病情才得到了控制。他以前也这样干过,每次都以病情加重重新见医生再吃药结束。

还有一例真是惨烈,多年前在一位朋友家认识了她的一位大学同学,还一起聊了几句做点心的心得,谁知朋友的这个同学两个月后在家自杀了,原来她一直都有忧郁症, 唉,可怜了她幼小的孩子和还年轻的丈夫。

这忧郁症还真的是什么年龄都有,年轻时有位朋友的儿子,还是初中生呢,不可思议也得了这病,莫名其妙的发病了, 住院了不少时间,还休学一年,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也走散了, 不知这个孩子现在可好。

还有几位在很接近的圈子里不能说了,总之很难以想象很令人震惊。

现在大学里其实很注重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做家长的也是谈忧郁症色变。我家闺女在中学的时候大大咧咧,老师谈起她总说她不在乎成绩,人家是extra credit 绝不放弃,她从来不做,只有在她最喜欢的历史课上用用心,其它课都不上心。到了大学不一样了,突然就自推起来,回来就说压力大,说是周围全是聪明得不得了的人,要保持好成绩不容易。后来因为学校接连几位学生自杀,她又总是在采访第一线,几次下来,几近情绪崩溃。他们学校有很多counselor ,校方非常鼓励学生找心理咨询师谈,我们也是非常鼓励她有压力情绪不好就找counselor 谈,毕竟孩子有些话可能不愿和父母讲,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情绪都需要有一个宣泄的渠道,孩子大人都是。千万不要对找心理医生有顾虑,他们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知道怎么引导人的情绪往正面的方向走。听孩子讲,大学生中定期见心理医生的比例不小,很常见,只是有些孩子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让父母知道。不过,那种需要用药物控制的忧郁症应该不是一般的情绪起伏,也不是因为压力大而产生的,那是一种复杂的病,至少我知道的几位不是因为压力,可能有忧郁症的人更经不起压力,但压力决不是起因。以前看过一部奥斯卡得奖影片“the beautiful mind" 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鸡毛蒜皮的唠叨了一番,希望我们大家对孩子和个人的精神健康都能重视,不要对见医生有顾虑,也希望我女儿的书能给读者启发和帮助。

《 Four Weeks, Five People 》

https://www.amazon.com/Four-Weeks-Five-People-Jennifer/dp/0373212305

http://www.barnesandnoble.com/w/four-weeks-five-people-jennifer-yu/1124690519

女儿的书周二上架了,这是用手机从网上截下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