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城的华人能代表美国华裔吗?
文章来源: 荔枝1002017-05-01 07:43:21

经常在文城里看到有文章(特别是政论文章)说“我们华人”怎么怎么,有一种囊括一切的气派,总觉得不太对,因为文城的美国华人不能代表全美国的华裔,只能代表中国改开以后出国(留学或移民)的这样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在文学城的气势很大,但从全美国的华裔来看,也只是一部分而已。

来自大陆的美国华人,可以按出国的年代大致分为三种:(1)解放以前移民的老华侨及其后代;(2)文革后出国的留学生,主要是80-90年代;(3)千禧年后出国的留学生和移民。这三种人,无论是出国前后的经历、出国原因和途径、融入主流程度、生活方式和政治观,都有很大的差异。

第二种华人(文城大多数,包括我),常爱把自己称为老移民(相对于千禧年后的新移民)。其实真正的老移民是第一种,及其后代ABC 。他们不会在文学城看帖、写博,也极少会出现在你的微信群里。但你不能否认他们仍然是很大的一群华人。

我来聊聊我家的老华侨亲戚。

我父母双方都是大家庭,解放前夕,他们各有几个兄姐离开大陆,部分去了美国。他们都是“老华侨”一族,现在年纪最大的87岁,在美国生养了两、三代人。

我二叔是1948年到达波士顿的,可以说是“逃”出大陆的。有四个子女,都出生在美国,目前都居住在麻州。


老华侨和所有中国人一样,都很注重子女的教育。我这四个堂兄姐都是大学以上的教育程度,理工文商都有,基本上可以代表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人士。

其中有三个嫁/娶了非华人。这不奇怪,他们年轻时(70年代),美国的中国人还很少,也没有华人交友网站、微信什么的。中国闭关锁国,不能回去找对象,也没地方去和同胞们扎堆,周围都是非华人。他们每年发来的全家福照片上,皮肤有深有浅、眼睛有大有小、鼻子有高有低,很多元、很美国。

这四家人家的政治倾向 ...... 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阶级、居住在新英格兰、周围是知识分子成堆的高等院校和大医院…… 不奇怪,他们从来都支持民主党。

再说说我表哥一家。表哥于五十年代出生在中西部,工科硕士,现在他是宾州一家制造公司的部门经理,表嫂也是ABC,金融会计出身。他们夫妇是坚定的保守派,从来都是投共和党的。

但中西部的表哥、新英格兰的堂兄姐,其理念虽然有左右之分,却都是温和派,趋向中间,可能中国人的血液里都流动着儒家中庸之道的血液吧?他们有个共同点:对极端思想和言行都很反感,无论是极左还是极右。
他们不论男女,都高度关心社会、政治,不仅仅是选举前后,而是一惯。他们读各种深度文章和书籍,他们可以把全国有影响力的众议员、参议员、白宫大佬的名字都背给你听,把白宫和两院之间的权力斗争、两党内部的猫腻,都看得清清楚楚。他们会冷静、幽默而睿智地在亲友之间议论政治,而能做到不大打出手。但他们几乎从不参加任何政治活动,不入党,不做“粉”,更不会在网上到处和别人吵架或拉票。
我用自己的几个亲戚来举例,主要想说明一件事:在美国,各式各样的华人多了去了,他们也许在家说英语(或粤语)、不写中文博客、不知微信为何物、不看大陆娱乐节目,但他们还是华人,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他们的老祖宗坟墓在中国,他们同样长着黑发黑眼黄皮肤,在家里90% 吃中国餐,在美国人口普查、民调统计中,他们都属华裔。
因为融入了主流,也没有微信这样的社交媒体,所以老华侨人群比较散,没法扎堆,很难组织起来“拧成一股绳”,但并不等于这群人就不存在。而且,老华侨们因为在美国生活和生儿育女的时间很长很长了,都积累了好几代了,纯粹从人口数字上来看,他们也是很大的一个群体。

美国是个人口很复杂的社会,以人种或族裔来分类,还真不应太笼统。可以再举个白人的例子:从华尔街/华盛顿/硅谷精英,到中西部的汽车厂蓝领;从德州的牧场牛仔,到阿巴拉契亚山区的拖车区贫民;从东北海岸爱尔兰人的后代,到近几年从东欧来的新移民 ...... 都是白人,老祖宗都是欧洲人。他们一样吗?太不一样了。曾看见有文章说“我们华人”要向白人靠拢,我不知他说的是哪类白人。


所以,最好慎用“我们华人”这个词。我们这批在中国大陆出生长大、改开后出国、在中文网站和微信上活跃的华人,若把自己看作全体美国华裔的代表,不免显得自大。据我在亲友中的观察,真正的老华侨,在历史文化上坚定地自认为华人,但在政治和日常生活中早已超越了“华人”的概念,很少听见他们把“我们华人”挂在嘴边了。
*****

据美国政府的人口普查,美国现有华裔人口约3百50万。粤语是美国第三大语言。
 
2010年美国亚裔人口分布:


 
2000年美国华裔人口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