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里忆往昔
文章来源: 暖冬cool夏2016-09-08 14:29:02


再过一两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看到新闻里沸沸扬扬的热闹,想起了往事,想起自己七年的教师生涯,恍如隔世。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号角吹遍大江南北,邓小平开始重提“尊师重教”。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走入了师范院校。记得踏进学校大门那一天,迎面而来的是红色的巨幅标语,“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那标语写在又宽又大的布条上,从高高的教学楼的顶端垂落而下,非常醒目。

毕业后,我留校任教。第一年,省里下达了红头文件,要求各院校派师资支援贫困县的教育。我自然而然地被列入此名单,被分配到下面一个中学支教一年。我就这样背着行囊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分配住的地方是一座四层楼男生宿舍顶层的一间,下面住的全是住宿的高中男生。同屋的,是一个来自省里某水利学校的女孩小马(今日写起这篇短文,居然记起了她的名字)。隔壁住着一个支教的男老师。那一层就几间房,再走过去就是很大的一个平台。因为是男生宿舍,我和小马不能在这栋楼里上厕所、洗澡, 好在宿舍还比较宽敞,我们也没啥家当,除了日常用品之外,我俩在宿舍里添了痰盂和洗澡用的盆子。

那时的我刚刚毕业,除了实习了几个月,并没有什么教学经验。记得最初让我教初一英语,那些孩子们欺负我是新来的,无所顾忌,课堂就像菜市场,讲话的讲话,做小动作的做小动作,不听的不听,我常常是提高嗓音用尽力气在讲,管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所以一堂课下来,就觉得嗓子很吃力,更何况通常要上一上午,回到宿舍,嗓子痛,精疲力尽。学校的老师刚开始时来帮我压阵,还真奇怪,那个女老师一出现,眼珠子一顿,教室顿时肃静。女老师告诉我,对待这帮孩子就是要凶,不听话的,请他出教室,罚站。而我终究觉得这与我在学校学的教育理念相违背。其实,越是调皮捣蛋,看上去坏坏的孩子,你对他好,他越是有感觉的。我想我就是靠着这种感觉和信念最后搞定了这帮孩子的。

那一年的时光是短暂而快乐的。我们平常吃饭有食堂,只有米饭要自己准备。每天早上要将盛着米粒,放好水的饭盒放在一排排高高的蒸架子上,并记住位置,等中午去拿就行了,当然有时饭盒没盖严实,里面的水被倒掉,蒸出来的饭就硬硬的。只记得那年的冬天很冷,我的手都生了冻疮。但总体来说,日子过得很自由自在,也基本没什么人管着我们。我们有几次一起去路边偷雪豆,拿回宿舍煮,在电炉里用水煮着吃,新鲜的雪豆不用油都非常鲜嫩甜美。有时周末我们会走路去县城买点海鲜回来打打牙祭,偶尔还相约去别的点的支教老师那儿串个门。

后来发生了两件事,却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一件事是因为没有浴室,我和小马常常是从楼里打来水后,在宿舍里洗的澡。宿舍北面有扇窗,有点高,窗外隔着一条沟就是山坡。一日,我洗完澡,把水从四层楼的窗户倒出去之后,随手就把窗关回去了。过了一会儿,听到窗户被什么东西重重地敲击着,最后窗户被咂破,飞进一块石头,把我和小马都吓坏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又过了一会,听见楼下吵吵嚷嚷的,等我们推门走出去,看见楼下围了一大群人,有个老农手拿粪勺,朝着我们骂骂咧咧的。我们下了楼,人群中有个教导主任极力劝说着老农,边上的人也拼命拦着。原来那老农的那勺粪便是冲我来的,我从窗口倒水时,他人正好在沟里,据说是正好泼到了他的身上,这在那儿的习俗可能是很晦气不吉利的。我不太记得事情后来是怎么收场的,或许我给老农赔礼道歉了,或许是教导主任在中间调和的,但是那个愤怒的老农手扛一勺粪便的样子却让我至今想起来还有点后怕,what if 他真的泼到我身上?

另外一件事情是,跟我教一个年级的一个女老师,新婚不久后刚刚有个baby,她的丈夫也是学校的老师,婆婆跟他们一起住在校内。一日晚,丈夫去县城,回来的路上,下大雨,人在桥头走时被水冲走了。那是通往县城的唯一一条路,我们去县城常常走路来回经过的。我始终无法想象,是怎样的大雨,会把一个活生生的人顷刻之间吞噬。消息传来后,女老师的悲伤是显而易见的,而那个背后无声寡言老母亲的哀恸确该是如何的无法承受。她就他一个独子。生命之轻,有时轻得如一叶之舟,可以随时被颠覆而逝去,不再拥有。

那年的支教结束后,我回到了学校,又教了两年书。再后来,南下去了广州继续我的教师生涯,直到来此。

教师这个职业算不上是最好的,可不同当今其他职业,日日面对的是一台电脑,老师每天是在跟活生生的人打交道,跟那些大多年幼于你,但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朝夕相处。不说教学相长,不说你从学生身上学到什么,光从老师自身的角度来说,有那么一批又一批学生坐在下面,听你传道授业解惑,做你的听众,当你的判官,该是件多么荣耀的事。如果你在单位受到不公,你有你的学生,他们对你的认可、认同会激励你走下去。一路有他们相随,有他们簇拥,人生会少些世俗,少些遗憾,多一份纯真,多一份美好。

怀念那曾经有过的岁月。如果有一天,我的人生无所牵挂了,我还愿意重回故土,走入大山,走入民风淳朴之地,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地方,在青山绿水环绕的乡间,再当一回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