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琴与"虎妈的战歌"
文章来源: 思韵如蓝2017-02-27 11:47:50

大宝的钢琴又被老师批评了。每次学新曲老师都不住夸她聪明,领悟力强,识谱快,懂得举一反三。然而一周以后再上课回顾,弹得就像新曲一样,原地踏步: 毫无疑问,根本没练。我坐在一旁,听着这音符里的挣扎,心里愧疚,无地自容。我想起了"虎妈的战歌"里人家孩子练琴的经历,人家妈妈的用心良苦,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还有什么可说的?!

我不喜欢功利式,攀比性的教育,所以当初一听"虎妈"二字就先抵触,再加上媒体上的争议和质疑,我对畅销书"虎妈的战歌"不屑一顾。直到朋友一家移居美国,临走时把一堆来不及清理的东西留给我们,我扔掉了没用的,发现大纸箱的角落里还塞了一本书,正是"虎妈的战歌"。既然送到手里,那就好奇地翻翻,再扔掉不迟,我这样想。

带着批判的心理翻开书,我却立刻被蔡美儿的文字所吸引。所实话,我在大公司,大企业工作了那么多年,很少遇到上级或同事有和蔡美儿同样出色的英语。 她的用词优雅恰当又不晦涩玄虚,真不愧哈佛的高才生。她头脑清晰,条理分明,逻辑严谨,关键她能用最幽默诙谐的方式,用最妙趣横生的描述,道出她的想法,真不愧耶鲁法学院的终生教授。我从开头读到结尾,合上书,想到先前媒体上那些断章取义的嘲讽,铺天盖地的责难,感叹妖魔化一个人并不是难事。

"虎妈"再三强调她写的并不是自以为是,居高临下的育儿手册,而是自己做为母亲在陪伴两个女儿成长过程中的记忆和回顾。这是她被误解的其一。蔡美儿最可贵的地方就是真实。她几乎象川普那样不顾及"政治正确",口无遮拦地写出自己曾经所坚信的教育理念。这在习惯了皇帝新衣,人云亦云的"祥和"社会,如同炸出了不谐的音符,当然引起轩然大波。大家却没有看到蔡美儿是在一边教育,一边反思。高智商的人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其开放的心智,懂得调整和修正。在遭遇小女儿的叛逆后,"虎妈"开始改变,放弃了部分"爱"的强悍。她的结论正是: 每个孩子独一无二,教育应当量体裁衣,应人而异。

人们以为严厉的家教培养的必是没有独立自我的乖顺孩子,这又是一种认知的误解。其实"虎妈"的书中自始贯穿的更是"叛逆",这乃是一种有原则的"叛逆"。最早的叛逆来自蔡美儿的父亲,她生命中敬仰的偶像。蔡家祖籍福建,下南洋来到菲律宾,美儿的奶奶强势,做生意成功,家族开始富裕。家里期待美儿的父亲承继产业,继续商场生涯。但蔡老先生年轻好学,向往知识生涯,毅然拒绝。他独自赴美苦读,获得麻省理工的博士,后在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任教。他对子女管教甚严,美儿从小学业优异。但优秀的美儿也叛逆。她父亲希望她就读自己任教的加州大学,她却偷偷报了哈佛,录取后父亲一夜之间由震怒变为骄傲。父亲规定女儿们将来婚嫁华人,结果如今父亲与她的犹太丈夫是最好的朋友。美儿对女儿沿用了同样的家教,大女儿Sophia很合作,小女儿Louisa则反叛。但乖顺的Sophia在哈佛毕业后选择从军却是完全的自我主张。一代代后辈并没有被严厉所打压,反而吸收了严厉教养下磨练出来的自律和进取,用来追求自己全新独创的梦想,尽管这梦想也许上一辈亲人当时还理解不了。

有人指责"虎妈"死守中式教育的糟粕,我觉得这又是一种非此即彼的误解。"虎妈"是中西最和谐的结合。在杨澜采访"虎妈"的对话中,蔡美儿说,我强调东方教育的严格是针对西方教育日渐松懈放纵的现实而做出的平衡,如果我的孩子生活在功课埋葬童年的中国,我一定会做出相反的调整,站出来捍卫孩子的快乐和自由。家庭,不就是跟身处社会的不完美进行拔河,让孩子们成长得不偏不倚吗?

我看英文媒体竟然有文题为"Tiger Mom's Husband is a Wimp!"。我想在离婚率超过一半的西方社会,有多少家庭有"虎妈"的幸福,竟还说人家丈夫是懦夫!杰德,同为教授兼作家,应该是佩服"虎妈"的。书中有一段我印象很深: "虎妈"不允许孩子面对困难轻易放弃,跟孩子斗智斗勇。杰德感慨地说,他小时候练习提琴,厌烦了提出放弃,他的父母出于"尊重"同意了。他现在后悔自己丢掉了一个很好的爱好,甚至幻想如果父母强势坚持,他今天会感激。他目睹"虎妈"的事必躬亲,呕心沥血,体会到了东方人伦里的亲密和大爱。当然,如果他觉得"虎妈"过头了,就自己带着女儿们骑车运动,郊游娱乐。他们全家通过旅行走遍了各地,带孩子亲历不同文化,体验世界的多元。在海外华人纠结与争论着第二代移民母语的流失是损失悲哀还是杞人忧天,"虎妈"的两个混血女儿,有着华裔血统的海外第四代,说得一流利的汉语。

随心所欲,顺其自然就是真正的幸福吗?现代西方在强调对个体尊重的同时,把过多的选择权利下放给了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于是芸芸众生们在跌打滚爬中摸索,强者走过"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路而超升,弱者则只有在沉沦中挣扎。而"虎妈"认为,人生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值得去经历。引导孩子避开那些人生陷阱,走康顺的阳光大道,是为人父母的责任。真正的幸福是在执着中释放了所有的潜力,自信地知道对于自己的生命已经给出了最完满的交代。

追求卓越并不是为了出人头地,居人之上,而是做最有尊严的自己。"虎妈"有三个妹妹,其中两个和"虎妈"同样优秀。还有个小妹妹,天生是唐氏症。但是"虎妈"的父母付出大量心血帮助她成就自己版本的"最佳"。她在残障运动会上得过金牌,做到了自己所能的极致。

"虎妈"对自己的两个才华横溢的女儿严格高标,但在她们上了大学后则给出所有的自由让她们选择自己的未来。她说:"My job is done. "杨澜问她,你多年紧随女儿,等空巢了,会不会失落空虚? "虎妈"笑答:"我有书要写,有课要上,有学生要辅导,我有自己的世界呀!"常常就在这自以为聪明的问话和平静又成竹在胸的回答间,人与人的高下一目了然。大女儿Sophia 选择从军,立志在军中做检察官。"虎妈"虽意外但很快接受了女儿的选择。看到"虎妈"和杰德一边一个为女儿佩戴军衔章,我这个对"军队"有偏见的人都不禁动容。

"虎妈"当初选择古典音乐作为孩子的爱好,就是希望在音乐的重复训练中培养她们吃苦耐劳,努力恒久,执着坚持的品格。她以身作则,陪学陪练,甚至女儿睡觉后,自己还继续琢磨。我实在没有"虎妈"的精力和才华。"虎妈"凡事都要最好,女儿后来得奖无数,还在卡耐基大厅演奏。我想也不会想"虎妈"的大格局,我只是生活在自己的小格局小世界。我对女儿的要求只是将来和好朋友们在一起时,大家兴致所至,每人弹上一曲时,你不要因为当初轻易放弃而后悔不能融入众人的欢乐。这是跟她说的面子话。我心里更深层次的想法,什么音乐陶冶情操,抒发情感之类的,讲了她也不服不解。可是我发现,即使要求这么低,孩子这么聪明,还是举步维艰。我终于知道,如果不努力,再平坦再大众的路也走不远,更不用说那通向成功必须攀登的别人皆胆寒畏惧的羊肠天梯。

这不是练琴,这是生活态度,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方方面面。随心所欲,率性而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生活真的如想象般美好吗?我怎么看日光下慵懒之人多是迟钝的表情,空洞的眼神呢?抛开名利不谈,就是做一个身心健康的平凡人,不也是需要同样的努力吗?我不能保证孩子将来的工作不是枯燥重复的,难道就有理由不好好做吗?!我和先生都是扔到人堆里就找不到的普通人,但是我们走到今天,都是付出了踏实不懈的努力。我们并不追逐"成功",我们知道所谓的成功离不开天赋,机遇,甚至黑厚,我们甘心我们的普通。"虎妈"最怕"富不过三代"的咒语,而我只期望在我的家族历史里,每一代都能踏着先人的足迹,再往前迈上一小步。这样全无野心的梦想,都离不开全心的投入,踏实的努力。

即使没有"虎妈"的能力,也要学学人家的心气。我从自己开始,先学会给予孩子有质量的陪伴。"人世间所有意义非凡,值得去追求的事情,都充满了艰辛!"让这句话成为孩子的勉励,也成为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