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着鼻子去守法
文章来源: 思韵如蓝2017-04-14 06:30:18

我的工作,职位不高,约束倒不小,最恼火的就是不能自由交易股票。我们如果需要买卖股票,一定要填写申请表,上报Compliance Department,等候批准,获准方可进行。如果我们个人交易的股票与当天公司为客户投资所交易的股票有撞车,那就会被视为Conflict of Interest,或者涉嫌Inside Trading ,我们员工的交易申请会被拒绝。

我们不但要向公司及时通报自己所有的交易帐户,连配偶的交易帐户也要上报,让公司存档。其实我先生的股票交易都是瞒着我的。我曾经因为他的失手差点要家暴,还逼他以后交易要经我同意。后来他真听话了,事实却又证明我的策略更昏庸。我终于知道江湖的艰难,经过实践体会了先生的努力和不易,干脆还他自由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能气坏了身子。我不但放手了先生的交易,连自己运气不佳时也如此安慰。我跟公司抗议:"我从来不看丈夫的帐户,为啥要麻烦我去讨问他的账号?"不行,条例就是条例,公司也许不会每天查你,但如果要查,所有的信息资料必须都在。公司按照法律要求员工,我们自觉服从公司规定,这样,政府每年定期派驻来审查监督时,就能顺利过关。

人在对命运不甘心的时候总会靠"白日梦"给自己寻一份宽慰。股票对我就是这样。我不买彩票,也不去赌场。我固执地认为股票是靠分析和智慧得胜的,跟"赌"有本质的差别,虽然我的傻子式"低买高卖"其实跟"赌"一点差别也没有。除了孩子,股票是我一眼望到头的人生里的另一个念想。然而公司的规定如同紧箍咒,让我在想翻跟头时动弹不得。差不多所有的高质量蓝筹股都在公司的交易单上,也就是当我们熬过望眼欲穿的等待后,见到天赐良机的市场波动,终于跃跃欲试渴望逢低建仓时,却几乎铁定被拒。

我们能交易的股票大大有限。我只好改而研究ETF。公司在收到我们的申请后要等到下午1:00后才会审理。即使是批准,往往是在我收到批准时要买的股票价格又升上去了,或者想卖的又跌到水下了。一次次白费劲去申请,望市兴叹。我亲眼见过一个同事,有点急,在接到批准前几分钟就买卖了。后来被查,不但留下警告记录,而且没收了成交利润,被迫捐赠慈善机构了。

我在银行14年了。员工福利之一是每次发薪可以贡献一点来买公司股票,公司另外再match你贡献的一半给你。杯水车薪地积到今天也有了小小的一笔。我看过这个账户在次贷危机时的大缩水,以及而后多少年的起起伏伏。现在终于越走越高,特别藉着川普旋风更上新高,我动心了。谁也无法预测未来,也许现在逢高锁利正是时候。

我们银行是多伦多证券交易的头号优质股之一。公司交易自己的股票每天都在进行。在连续被拒绝了两个礼拜后,我绝望地发现要卖公司股票的机率几乎为零。那么是不是要等到退休才能卖,或者不幸裁员了才能卖? 关键是能卖的时候是不是还是最佳时候? 为什么堂堂CEO们都能上万股地抛售兑现,而我等小民连几百股都不行? 为什么明明看到富人更福,穷人却完全无能为力,连改善的机会都不给?! 这是什么骗人的法规,压迫的法规?!我越想越气,上班路上跟闺蜜发牢骚时又开始信口开河:"我还不如跟卡斯特罗打游击去!"

闺蜜建议我打电话给Compliance Department, 直接询问员工还有哪些选择。我照办了,电话里质问,如果百分百不可能,我天天浪费时间填表,签字,电传,你们再浪费时间审读,通知,还有意义吗?有没有人得到过此类批准?! 部门接待很客气,告诉我,公司确实几乎每天都要交易这只股票的,所以多半员工私人交易都不会批。除非员工有特殊紧急情况,急需经济后援,我们会做特批。噢!我脑子空空的,没辙!

我又跟闺蜜聊起,继续抱怨无路可走。闺蜜冷静,她说,咱遇事不要急着往道德层面上去论断。毕竟法规的建立原本是为了公平,为了保障市场上绝大多数散户。金融机构某些部门有便利得到比他人更多的信息,应该受到制约。你们所给与的便利是为了工作,为了客户,而不是私利,所以法规没错。但你也不是决策者,也不是分析师,确实被捆绑得委屈。我们可以make a case,看看能否得到法规的通融。对了,你不正好要换车吗?你的旧车可能已经有了安全隐患,必须更换,这不是需要钱吗?

我照着提示写了一份申明,陈述了自己的情况。Compliance 回应我:"我们仔细讨论了,严格地说,你的case 并不属于紧急求助。但我们未来仍然可能有灵活的余地。你明天再试一试吧!"事已值此,我已经没有了信心。第二天,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我又递交了同样的申请和个人陈述。等到午后,接到回电:"我们原本想批准你的申请,但是今天公司的交易量巨大,容易引发利益冲突之嫌。我们建议你明天继续尝试。"在我每天被拒的这几个礼拜,股价天天创新高,我的幻想却在熄灭。第三天,我一看,又要做投资组合调整了,那交易量肯定大,再加上股价经过了长期一个方向的上升,今天开始转向了。我叹口气,不会批的,再说也跌了,不批也罢! 我没劲折腾了,不抱幻想了。到了下午,收到Compliance 的邮件:"你今天还愿意交易吗?"我几乎不相信,他们还会主动询问! 激动中再匆匆瞄一眼市场,股价竟然又止跌回升了!我忙不迭地回答:"卖,我卖,等着我,我这就填表,签字!" 发出申请不到5分钟,我得到了批准的回复!

我后来跟闺蜜谈体会:你说得真对。法规的建立是为了保护可能想到的大多数人,出发点并不邪恶。但是世界是复杂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保证绝对的公平。当我们作为个体感到委屈时,会情绪化地认定自己是某个阴谋的受害者。其实那个阴谋可能仅仅来自我们的想象。在个体和强大的机器发生碰撞时,如果不涉及道德,尽量不要强分黑白。要设身处地地理解社会机制后面的成因,与其对抗,不如合作; 与其沮丧,不如争取。毕竟人类社会到今天,有了这许多相对的文明,相对的公平,多不容易啊!是大多数人的守约,循序才撑起的世界。如果看到法规的僵化和阻拦,可以设计出通融的个体故事去软化她,绕开她。只要合情合理,法规也会向你展现其灵活温情的面目。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必须是: 身正不怕影子歪。

如今我有意交易,依旧坚持守候批准。哪怕我错过了许多机会,我有足够的耐心去尊重法规,我也有足够的信心,知道守约会给我带来最终的祝福,就像我一次次被拒绝交易,直到在最佳的时刻,批准突然降临。为了秩序和公平,不但作为个体的我在忍受不自由的痛苦,企业作为群体也无奈地承担着繁复的工作。世界不是理想乌托邦,只要人性的私欲和罪性还在,法规就依然是全社会被迫的选择。个体也需体谅理解"大机器"操持运作的复杂和不易。我"有愧"自己反复打扰审核部门,甚至电话里说:"总是添麻烦,不好意思!"他们说:"别这么说,这是我们的工作啊!" 

法规也非一成不变,她需要修正更新,与时俱进,以达到更多更好的公平,如果可能,我也一定愿意贡献我的观点,提供我的建议。我们审核部门正在讨论是否每月在某个短暂固定时段开一扇"窗口",方便员工自由交易。但愿法规愈加成熟合理。至于我,其实交易操作更是一种调遣,一种解闷,因为我愈发相信,人生在世,富贵由天。

至于法规背后是否藏着对弱势的限制和欺凌,对强权的纵容和维护,法规究竟虚伪到什么地步,则是另一个话题了。法规永远需要大家的监督和反馈。公平,更好的公平,永远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