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傻傻的羊妈
文章来源: 思韵如蓝2017-05-16 07:31:40

我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瞄到过一本书,是女作家张洁写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据封面介绍是写母亲的。我没读,但是我跟张洁一样,若被问道谁是世界上最爱我的人,没有丝毫的怀疑,我必答母亲。

母亲节应景写母亲是困难的。因为天之大,唯有母亲的爱墨书不下。我这么说,妈妈自己可是第一个不同意。妈妈并不高举母爱的"神圣",她更爱说"是孩子们自己要好"。她是超级理性的人。她说外公外婆就不是因为爱情而有了她,她只是两个年轻生命本能之下的产物。母亲说这话倒没有责怪外婆外公的意思,而是同情他们。我们都知道,在外婆外公所处的时代,他们已经最好地尽了自己的责任。妈妈也常说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为母者都是合格的母亲。每当说到这里,她都非常肯定地告诉我们,我和妹妹都是她想要做母亲才计划得来的,没有阴差阳错,不是生活强加。如今我也肯定地告诉两个女儿:你们是妈妈诚心向上帝求来的宝贝。我抄袭了妈妈的说法,又加上了自己的夸张。不过回想自己的超级晚婚晚育,我又觉得自己并没有夸张。

我小时候,跑跳摔了跟头,伤了皮肉,第一怕的不是自己的身疼,而是母亲的心疼。想到妈妈又要心疼了,我才难过得哭了。几十年后我的大宝也摔伤了,她死死拉住裤子不让我查看,哀求我:"妈妈不要看,宝宝不怕腿疼,就怕妈妈心疼!" 我如电击般惊住,恍惚间穿越到了从前: 谁说孩子不是生命的传承? 我说简直就是复制!

妈妈当高中班主任的时候,有学生情窦初开。男生跟妈妈描述了自己无意间回头,看到嫣然花开般的笑脸后的心动,妈妈说完全理解他,只是高考这么紧张,前面的路还长。男生听进了。现在事业有成的男生已经是风度翩翩的中年,妈妈回国,他在聚会上给妈妈敬酒。如此开明的妈妈怎么养了我这样不开窍的女儿,赖在妈妈身边赖成剩女了还理直气壮:因为没人象妈这么对我好!妈妈着急啊,她说:你什么时候有了自己的幸福,幸福到了把妈妈忘掉了的地步,那我就幸福了!

妈妈跟着我们去教会,心里有勉强,觉得整个敬拜形式让她又联想起中国经历过的"个人崇拜"。理性的她对过度狂热和痴迷虔诚都是冷眼旁观,保持警惕的。但是有一晚我睡梦中醒来,却清楚听见隔壁屋里妈妈在大声祷告:上帝,求你赐我女儿幸福!无声的热泪瞬间浸湿了我的枕头。妈妈明明觉得仪式化的祷告有些荒唐,但她还是克服抵触,带着虔诚的心去做了,仅仅是为了女儿!爸爸玩笑说,你妈妈信的不是基督教,她一辈子信的是"女儿教"!

我读"虎妈的赞歌",很羡慕人家有个强势的妈妈在成长中一路扶持。我妈妈就没有这些周密的安排,不落的条理,清晰的远见。她甚至都没有明确表示过希望我们将来有什么样的"出息"。她后来承认,做为数学老师,不算题目时她的脑子有时真能达到"真空"。这让我十分不解:我连睡眠时脑子都是通过梦境充实的,怎么会有"真空"?所以妈妈没有给我灌输过"人生观",相反,妈妈的思想倒是一直被我影响着。沉默寡言的妈妈生养了一个喜欢高谈阔论的女儿,我尤其喜爱奢谈"三观"。我一路成长,思想的演绎变迁都要及时传达给母亲,让她与我保持高度一致。母亲出于对女儿的盲信,灌输什么就接受什么,还美滋滋地感悟道:"人啊,确实是活到老,学到老!"

妈妈是名副其实的"羊妈",但随遇而安的她也曾经因为爱的缘故"虎啸"过两次。

一次是在我刚满一岁的时候。那时候奶奶和妈妈是同一所中学的同事(父母的姻缘是奶奶一线牵)。因为历史背景的拖累,我家成了下放动员对象。中学还派工作组上门开学习班。远在外地的父亲接到家信难过地流泪了。外婆一家心急如焚,派年轻的舅舅连夜从常州赶到南京,给我们送日用品。先已落户苏北的大姨每日张望一辆辆自南京城里开出的车,生怕我们已经混迹其中。大家在极度痛苦中已经准备接受命运强塞的苦果。那天妈妈下班回家,看到一屋子的人在给低头不语的爷爷奶奶做最后通牒,温良连蚂蚁都不踩的妈妈怒火中烧,她喝斥众人:"我爱人在外地工作,家里上有年迈的老人,下有襁褓里的婴儿,你们要我们怎么到广阔天地,怎么大有作为?! 实话告诉你们,我就是想不通!" 在满屋的惊诧下,母亲愤然摔门而去! 奇迹出现了! 第二天工作组就找到妈妈,"诚恳解释":" 政策归政策,具体落实也会具体考虑的。"最后的关头母亲用豁出去的抗争挽救了全家。妈本是出了名的清心寡欲,与世无争,但在山穷水尽处却爆发出火山喷岩般的"勇敢的心"。我也由此得以南京生,南京长,直到离开中国。

另一次是在我大学毕业之际。那年就业市场很严峻。作为优秀学生,我被学校推荐去了某学术单位见面。现在回想,我不敢相信自己当初的可笑,竟然让妈妈陪我去面谈。接待我们的是老中青三个梯队的代表。老的是离休顾问,中的是在职主管,青的是付主管。谈得很好,他们当场就表示,招聘目标是冲着未来接班人的标准定的,本来不想要女孩,但学校极力推荐,才决定见见。见了谈了确实喜欢,准备破例接受了!我如释重负。几天后,准单位主管突然给母亲电话,说有其他学生打报告,反映你女儿在学校就是一门心思出国的"托派",我们一心要招的是能打"万年桩"的后备主管的,你若能口头保证我们将来不走,我们马上拍板!母亲想到了我的追求我的梦,她甚至连回旋的余地都不留,斩钉截铁地说"某某长啊,你也是从年轻过来的,人生不能没有梦啊!"就放下了电话。那"人生不能没有梦"就是我当年给母亲灌输的世界观之一,妈给活学活用上了!妈妈常说自己缺乏主见,畏惧决断,但是一旦涉及女儿的信仰,妈总是定夺执行得无比坚定。我们放弃了这份工作,后来又得到了更好的,则是后话了。妈妈当年的义无反顾也是我后来在困苦时的明灯,每每回想,总又能激起百折不挠的勇气。

至于成长中母亲的无微不至,病床前母亲的悉心体贴,高考挑灯读书时母亲的夜夜陪伴,挽着胳膊逛街时和母亲说的闺蜜私话,早被我当作天下母亲的千篇一律,被我当作理所当然,潇洒地大笔一挥,不值得书写了!其实正是日日流淌的涓涓母爱,消耗了母亲的气血,让青丝渐成华发。

妈妈的"女儿教"信仰在照顾两个外孙女时受到了冲击,开始出现坍塌和动摇。妈妈终于觉得从前把女儿看得甚高有点上当,有点主观。她现在看着俩宝,总忍不住说:"比你当年强多了!" 是啊,我是敏感的孩子,上个幼儿园也哭,害得妈不忍心,又领回家了,不像俩宝,欢快热情拥抱新世界; 我体弱多病,三天两头让母亲心惊肉跳,无奈泪下,不像俩宝,朝气蓬勃,健康活泼; 我在运动,观察,创新,尝试方面的薄弱,俩宝都不在话下地擅长。妈妈通过孙辈这面镜子重新客观地认识了女儿,知道了女儿的诸多不足,然,眼光会变,观念会变,唯有爱,至始不变。

母亲节,微信里有人提醒,孝子都在网上,而妈妈不在网上,快放下手机去看妈妈吧!我很幸运欣慰,因为我的妈妈就在网上。我的博文妈妈会读到,而且因为我写博,妈妈也迷上了文学城。从幼稚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再到工作单位,我认识谁,妈妈就从我的嘴里知道了谁。她说得出我的所有同学和朋友,可见我在她面前是何等滔滔不绝。如今,我们俩会议论读到的博文和我交往的博友,妈妈把文学城当作了我的新学校。

我无论是身还是心,去到哪里探索世界,就会把妈带到哪里,多远都不会落下她。因为我这个孤独的"教主",这辈子只收了妈妈一个"信徒"。没有这个信徒的追随,我内里虚幻,外在架空。妈妈是我可以携带的"故乡",是我心灵的家园。妈妈是忠实的桑丘潘萨,让我这个堂吉诃德在最潦倒的时候都能象个昂然的骑士。我再不济都确信,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最坚定地,无条件地""我,那就是妈。

妈妈,祝您母亲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