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近年赢得了四次奥数冠军
文章来源: 林向田2019-09-15 06:42:45

以前谈到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自然想到的是非中国莫属。中国赢得多次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冠军,以至于奥数培训班在中国非常流行。前几天才知道中国已经不是奥数冠军的霸主了,几年前就被美国取代了。

2015年,美国队赢得第56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冠军,这次是美国自1994年夺得冠军后,时隔21年再度夺冠。白宫在赛后专门发布推特庆祝这次的“大胜仗”,《华盛顿邮报》说,这是“一次惊人的逆袭,一次历史性的回归”。报道甚至追忆起1980年那次美国冰球队战胜垄断奥运冰球金牌长达40多年的前苏联队,而这次美国队终于战胜了“中国大脑”。很多人以为美国人当时只是偶然夺冠,中国队一时失误。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美国夺冠四次,从2015年到今年美国队只有一年没有得冠军。

为什么美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水平突然提高了呢?一个重要原因是从2014年开始担任美国奥数队总教练、卡内基梅隆大学数学教授罗博深。罗博深的父母是新加坡华人,因此,在他很小的时候也曾接受过来自作为数学教师的母亲“很典型的亚洲教学法“,刷题,大量的重复的题。但进入高中后,参加了大量的数学竞赛,他逐渐意识到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1 罗博深本身就很喜欢鼓励学生,让他们不会怕我,然后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个很好玩很有趣的事情。让他们自己真的爱上学数学,因为只有真的热爱,才能走得更长远。罗博深: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比赛的输赢。每年美国的夏令营都会从全国选拔出差不多60个学生,对我而言,有这个机会带领这些学生尽情享受数学,让更多人喜欢数学才是最重要的。我最希望的不是现在催他们做这些奥数题目,而是让他们真的学到一些更有用的东西,这样可以让他们以后有一个非常好的,非常成功的未来。

2 中国的数学教育和美国的数学教育有什么不同?中国有很多考试。如果有考试的话,每个考试是有固定套路的,都是可以准备的。你可能在研究20年的考试题目后就知道这个考试可能会有什么内容,把里面的内容练好,然后考试时希望自己每一道题目都已经准备过了,而且因为已经练过解法就可以一定做到正确。小的时候我的父亲就告诉我,考试是可以准备的,我也是用这些方法来准备考试的。如果用这些方法来学习,的确不需要太多思考,完全不用想别的东西。

但在美国,进入初中或高中是不需要考试的,进入大学也没有统一的考试。没有这些考试,学生必须要思考,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创造新的题目,提出新的想法。因此,在美国主要锻炼的是学生思考的能力。

3 不上培训班也没专人辅导,美国孩子更多靠自学。与中国家长强势介入孩子的学习不同,美国孩子在数学方面的超前学习,更多是兴趣使然。他们没有什么培训班可以上,甚至连老师和家长的辅导都没有,主要借助互联网自学。“Home-schooling(在家学习)是美国尖子生最常见的学习方式,除了向别人寻求帮助,主要靠自学。美国学生从小就被鼓励,要不断思考,不断超越自己。”罗博深说。小时候在他家里,即便父亲有能力辅导,也会选择袖手旁观,让他自己琢磨。

4 美国孩子喜欢挑战,一直在试着超越别人。除了自学,美国奥数选手还有个特点,喜欢跟同伴交流,努力超越同伴,将此作为另一种学习方式。

罗博深参加全国初中数学联赛的最好成绩是全国第三,他弟弟第一次参加就拿到全国第二。据说,弟弟比他低三个年级,从小就是看哥哥做什么,就觉得自己也能做到。“在弟弟看来,我俩吃一样的东西,住着相同的屋子,我可以的,他当然也可以。结果就真的超越我了。”这位哥哥的语气里透着点无奈。

“美国顶尖的学生学习奥数,其实不一定需要教练陪在身边。他们向教练请教也抱着这样的态度:将教练视为超越的目标。”作为美国队总教练的罗博深坦言,自己就常常被排名全美前30的优秀学生“打败”。这也是很多美国孩子学习奥数的最大乐趣。在美国,奥数竞赛的目的不是一味追求快速做出答案,而是将竞赛看作一种促进个人成长、让人享受思考的途径,“你和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比赛,便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处在什么位置,并从中学会思考,不怕挑战。”

美国奥数的成功是“亚洲教学法” 与美国孩子喜欢挑战超越别人的结合。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