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 的理解兼谈人与人的关系
文章来源: 我心依旧20082021-12-27 16:40:04

人与人之间关系很难处,孔子说“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这句话说明智慧如孔圣人,也无法搞定与女人和心细,敏感或者说不明所谓春秋大义的男人的关系。

如果引申开来,任何人都难养,任何人都有个性,太近了容易互相有矛盾,太远了彼此又成陌路人; 互联网,微信,脸书拉大了彼此之间,甚至陌生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好还是不好?难说。

每个人居于自己的学识,背景,阅历对同一件事看法不一,互联网让彼此的思想一览无遗的呈现在熟悉的,不熟悉的朋友面前,这就容易形成孔子所说的近之则不逊,某种程度上也许人还是与人保持一些距离比较好,无论是配偶,父母,子女,同学,朋友还是网友。

微信群中本来两人有可能谈得很来,但却因为一两句话成陌路人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因为总有不一致的地方,也有自己没想到对方的想法的时候,通常会想,“我原来以为你是如何如何的好,居然有这种想法。。。“, 其实不理解是常态,理解反而是不常态。

另一种状况是,通常一人说话并非针对某人,只是泛泛而谈,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这也容易造成矛盾。

就本人来说,对于违反法律,法律程序尤其是宪法特别的敏感,这主要归结于当年在中国受宪法专家北大教授贺卫方先生的影响有关,自己本身也有些法律知识;而一些朋友却认为法律是人制定的,所以违反法律无所谓,道德更重要;但我知道,道德的底线是法律,法律不遵守,道德也高不到哪去。当然,违反大多数人利益及公自序良俗,人性底线的法律为恶法,不在前述法律之内;因为专业, 知识,阅历的不同就很容易与朋友的看法相左。

包括谈到基督教,也经常与教友相左,有些教友认为只要上帝保佑,不在乎疫苗不疫苗,然而,耶稣也说过,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因此,宗教的归宗教, 世俗的归世俗,科学的归科学。矛盾的起因是双方对圣经里话语理解的不同,即使是资深的牧师神父对圣经的理解也未必是唯一或完全正确的,因为宗教是有关来生,灵魂的东西,每个相信上帝的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这与世俗的各个专业各个专家不同。

昨日发的一篇小文,并针对任何人,如果有人觉得不爽,被伤害到,那可能是笔者行文用词不够严谨,也是无意无心而为之,希望不要放在心上。

说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谈谈最近的曾经的高大上的王帅哥事件;其实两夫妻大可不必在大庭广众面前开撕,一日夫妻百日恩,何况七,八年,能成为夫妻依佛教是彼此千年的造化,谁也不比谁高一等,哪怕是一方成就辉煌;把矛盾都暴露在吃瓜群众面前,其实彼此的人格,尊严都下降了许多;倒不如像比尔盖茨一样,夫妻乃是缘分,无缘了,彼此互道珍重,走好不送即是。

夫妻之间,如果不是家暴或者恶性事件比如赌博,吸毒或者犯罪,完全不必离婚时互撕,因为每个人都有原罪,都是毛病一大堆,爱情婚姻本质上都是原本自私的两个人在一起构建的介于天堂与俗世之间的东西;俗世中是从来而且永远不存在什么女神男神的,那只是神话,江湖的传说或者是屏幕上虚构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