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躲不过的慕尼黑鸿门宴
文章来源: ShalakoW2023-02-19 09:25:30

布林肯与王毅在慕尼黑国际安全会议期间的会面,是美国两国多日来私下沟通的结果,它是自气球事件后美中高级官员的首次会面。有报道说,鉴于美国积极推动这一会面,中方要求美方正式提出会面要求(日后国内宣传),遭美方拒绝。从会后的报道看,会面形式一面倒,中方站在墙角被美国一顿训斥,毫无还嘴之力。
【问题是,中方王毅为何同意这场会面?】
1
布林肯在会面后告诉记者,会面中他直接告诉王毅,
1)气球事件冒犯了美国的主权,违反了国际法,以后决不能再发生;
2)美国不愿见到中国对俄国入侵乌克兰提供(武器)物资援助,并明确表示,如果中国执意而为,将面临严重后果;
3)王毅没有就气球事件道歉。
同时,美方还利用这次国际安全会议的机会,详细地向盟友展示了中国国际间谍气球舰队过去几年的行动。
2
美中会面之前,王毅在会议上放风,责备美国小题大做,过度反应。作为气球时间的始作俑者,中方这种"以攻为守"的策略,除了能不冷场,很难说有多少实际的效果。然而,指责美国处理气球事件方式"歇斯底里" (Hysterical)的夸张语气,  让人感到指责不是为了赢得国际的认同,而是在给自己壮胆。
会后中国官方对会面的报道是,[王毅称向美方"表明了中方在所谓飞艇事件上的严正立场","要求美方改弦更张,正视并解决滥用武力给中美关系造成的损害”]。重复王毅慕尼黑会议上的立场, 一堆废话。
3

气球事件上,美国是受害者,这让美国在处理此事的道义上,上占尽了天时/地理/人和,在处理事情的节奏上,根据自己的需要云来雨去 -- It's over when I say it's over.
1)
作为受害者,美方争取当面斥责中方的机会,是美国要求这一会面的一个主要原因, 事关主权尊严。因为主权受到损害导致战争,是人类历史的一个主要部分。气球一事上,中国是挑事者,美国是受害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布林肯(美方)当面斥责/警告王毅 (中方)",是美国政府的基本责任,正常操作的一个环节, 无法省略。
2)
同时,依照拜登总统对中美关系的定位, "激烈竞争,保持沟通/管控危机",布林肯对王毅的斥责/警告,以及向世界展示中国在国际范围内间谍气球活动,是美方利用所有可能的机会,与中国"激烈竞争"的一种表现。
3)
最后,同时应该是最具体/最重要的原因,【布林肯对王毅"当面郑告"的举动,为"气球事件"画上一个句号。2月初"中方认领气球/美方推迟访问",对危机实施基本管控; 2月18日美中慕尼黑会面后,气球事件引发的美国国内政治风暴大致结束。作为事件的受害者,美国(政府)可以让此事落地/或找到了closure。从此,美中两国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其他事务上】。
4
作为肇事者,中国知道无论如何躲不过这场"斥责"。既如此, 让它在德国慕尼黑发生,比它在北京发生要好得多, 同时,早发生比晚发生要好。
于是,尽管美国没有提出会面的正式要求,在习近平的指示下,在事前喝下"指责美国行动歇斯底里"的壮胆酒后,王毅硬着头皮去赴这场慕尼黑的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