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共思维/王剑看不懂拜登操作
文章来源: ShalakoW2023-09-18 15:20:50

海外华人自媒体中有一种思维倾向,只要美中官员开始接触,"美中关系就会缓和/改善/回到从前,美国就可能再次上当受骗,中共就可能由此获利"。
这样的思维,让他们无法读懂拜登"激烈竞争,保持沟通"的对华战略,并对拜登上任两年多来这一对华战略带来的种种成果总是视而不见。当布林肯/耶伦/雷蒙多访华前,他们总是在节目中预测美中关系改善的可能性。尽管事后发现,美国不会再上当,美中关系回不到从前了,但他们的思维却拒绝改变。
王剑就是这样的一个自媒体人。

1
在前一篇"李强私下见拜登,转达习近平歉意"文章中给出的猜测: 
"拜登对习近平不参加G20公开表示失望后,习近平派李强G20上带话给拜登,解释缺席的原因/并承诺11月去美国与拜登见面"。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拜登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最近在马耳他的会面,显示这一猜测并不离谱.  两人会面,讨论/准备拜习会面的相关事宜。
对于即将发生的拜习会,王剑先生很不以为然。

2
在美中关系上,王剑最初将拜登"激烈竞争,保持沟通"的对华战略斥为"左右手互搏/幼稚"。 当发现拜登两年多的外交努力将中共至于极端孤立的处境,王剑摇身一变,成为拜登对华政策骄傲的拥护者。然而,王剑先生在今天(9月18日)节目中再次修改了自己的认知: 【 "每次看到拜登喊着要与习近平见面时,我就觉得他有神经病/有病,需要治"。】
促成王剑如此否定自己的原因是,
1)他读了一篇江枫的文章,其中的观点是,"与美国缓和关系,是习近平摆脱困局的唯一途径", 王剑极力认同这一观点;
江枫/王剑的思路,就是本文开篇谈到的海外华人自媒体的普遍思路,也是中国大陆人的思路。他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拜登是美国总统,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美国的利益, 政策的聚焦点是"美国是否因此获益"。"激烈竞争,保持沟通" 的战略下,美国政府两年多的努力,不仅让中国难有效应对"激烈竞争",还逐渐将自己纳入拜登设置的两国战略中,在美国部长官员访华问题上屈服于美国的要求。现在,习近平又不得不屈服于拜登的见面要求,以防拜登再次说"我很失望"。
2)引述共和党总统获选人海利得说法,"...当中共出现内部混乱时,由它去,何必与它沟通/帮助它..."这一牵强的政治攻击。
作为竞选中的一个政客,共和党候选人海里含糊其辞地批评拜登的政策,是竞选政治的需要。政治攻击的最大特点是"笼统",而政策的最大特点是"具体"。由于无法具体说美国几位部长访华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益处,海利对拜登对华政策的批评,因缺少实质内容而没有任何说服力,只是竞选聚会中的一句口号。
王剑把政治口号当成"令箭",拿到节目中作为批评拜登对华政策(拜习会)的依据,说明他完全不知道,在美国政治中,有"政治"与"政策"的区分。"有关美国国家安全的事情,没有谈判的余地", 是雷蒙多一口回绝中国希望放宽芯片出口的"美国政策",非常具体。如果说对中国内部混乱有什么作用的话,是加剧这一混乱。

3
在拜登"激烈竞争,保持沟通"的对华战略中,两个内容既独立又相互联系: 不会为了"保持沟通而削弱激烈竞争", 但"保持沟通"有助于控制危机,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激烈竞争"。
这一原则"让布林肯/耶伦/雷蒙多相继成功访华后,美国与中国的竞争并未减弱"这一结果带有普遍性,拜习会的结果也不会例外。
布林肯/耶伦/雷蒙多相继访华,建立了相应的沟通渠道(外交/金融/商贸)后,拜登认为美中需要建立/重启军方沟通渠道,以进一步满足"激烈竞争/保持沟通(管控危机)"对华战略的需要, 是拜登追着习近平见面的原因。李尚福离任,美国对他的制裁失去实际意义/中国失去了一个拒绝沟通的借口,让拜习11月旧金山会面达成"重启美中军方沟通"成为可能/变得容易。
【如果两国重启军方沟通渠道,拜登的最后一个目标是"两国元首之间建立直通电话",从而让"激烈竞争,保持沟通"这一对华战略中的第二项全面落到实处。】这不是服软,而是按既定的计划努力达到目标的执着。

4
"激烈竞争,保持沟通"战略中两项内容的一个主要不同之处,"激烈竞争"是美国自己单方面掌握的操作,而"保持沟通"则需要美中双方的配合。恰恰是这一配合,让王剑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从而认为拜登幼稚/甚至帮助习近平从困境中脱身, 就如他当初指责川普总统对华软弱, 不联合英国派航母接收香港那么简单。
事实是,两年多来,中国政府极不情愿地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开始一步步地玩【拜登设计的美中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