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温哥华2 - 你和我的Ikigai
文章来源: 江南一朱2024-05-04 16:02:08

新同事介绍的那个温哥华市中心的日本乌冬面馆,我是去了两次才终于吃到的。

第一次去的时候,整条街所有的餐馆照常经营,只有这家日本面管闭门谢客。因为城市修理水管,那天的引用水颜色偏奶白。政府公告再三强调水的引用质量没有问题,在BC这样一个啥事都有点矫枉过正的地方,如果政府说水可以照常饮用,我是一定会相信的。

偏偏这家日本面条店选择了不相信。也许他们是相信的,但是选择了做自己的事,而不是由别人来决定你做事的准则。

用中国的老话,我们完全可以说这个是矫枉过正的行为。儒家提倡的是中庸之道,和这个日本行为算是格格不入的。

那么,这样一个资源缺乏的岛国,偏偏有着这样的一种执着,难道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吗?

不管对日本这个民族的情绪如何复杂,日本是我们见过的最干净、最有自尊的地方。一个小小的北部岛国,资源紧缺,交通闭塞,却曾经是世界上最强经济之一,有自己的饮食、娱乐文化,有国际品牌,有高科技,历史在那里保留得完整,但也没有耽误了赶上时代的步伐。

昨天一个来自香港的朋友问我:为什么世界上有石油的国家,沙特可以富得流油,而加拿大和委内瑞拉却可以如此贫穷、如此重税?

我除了抱怨政府的无能,一时也想不出更深刻的解释。

直到我今天想起那家日本乌冬面馆,我想也许我找到了解释一切的理由。

这个理由就是:人对自己的要求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旺衰落。

作为中国人,无论在国外生活了多少年,骨子里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在金钱和事业上要成功。

因为这个内在需求,我抛家别女,我日夜加班,我中年回校读书。然后要求女儿也重复我的老路,把人生过成了一个战场。

在温哥华,我更是见到了中国人对成功和金钱渴望的另外一个级别的极致:我拜访过的和没拜访过的温哥华房东们,可以把家里的豪宅变成家庭旅馆,一个四卧的房住了八个房客,每个房客花$1500 -2500加元,只能租一个房间,或是一个转不过身来的地下室。而有的房东自己就住在这样的一个房子里,和房客们分割着本该是用来奢侈享受的所谓豪华别墅生活。

用我家大狮子的话说:这感觉有断臂求生的决绝,为了钱做到这个地步,难怪中国在过去的20年很快雄起,成了世界经济老二。

狮子作为一个非常勤奋的加拿大人,他大二的时候选择退出大学,理由是要和当时的女朋友从哈利法克斯搬到阿尔伯塔去创业。生意做起来了,但是钱却没有积累下来,因为对他来说:生活质量很重要。

所谓的生活质量,其实就是要自由的生活,想喝酒的时候喝,想度假的时候拔腿就走,想买豪车的时候借了贷款就买。

如果自由是一个人对自己终极的要求,那么人很少会执意地对自己有任何长久目标的要求。长久的积累需要极强的自律,这和自由本身是格格不入的两种极端不同的活法。

对我来说,这解释了绝大多数加拿大人肤浅、不敬业、缺乏长期的进取精神,同时每个人却非常擅长夸夸其谈、极端自信。我从来没有看到那么多一无所长、却极端自由的人群,在加拿大,我看到了。

当一个国家的主流人群是这样的构成,难怪这样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偏偏要靠着移民和苛捐杂税才能奄奄一息地苟且生存。

日本,应该就是一个教科书级别的、和加拿大极端不同的例子。

Ikigai是日本文化中一个根深蒂固的概念。如果用简单的词汇来描述这个深奥词汇,那么ikigai就相当于一个人活着的意义。

对我们中国的个体来说,活得成功、有钱就是最有意义的。

那么对于日本人来说,他们定义上的活的意义并不是外在的、可以用金钱、或者房产、或者是职场级别来衡量的,这些外在的东西并不能衡量一个日本人的为人。

对于一个真正的日本人,你每天醒过来让你觉得生命的可贵,你做每一件事做到极致的好,内心的宁静、祥和,对自己的际遇由衷地感到欣喜。

不管有没有人在看你做事,你做事的质量和效率是你能做到的最好的。不管你是一个人做饭,还是为一家人做饭,你用心的程度都是一样的。

不管你做饭的原材料是高级海鲜,还是一块普通豆腐,你对食材的喜爱程度、把他们做出最美味的食物的执着是一样的。

不管你住的是豪宅,还是街边角落的一个小棚屋,你对屋子的清洁、和对屋前屋后花草树木的精心打理是一样的认真。

Ikigai,在我肤浅、忙乱的世界里,是我可以想到的可以让我安静下来,让我做一个大写的人的唯一的活法。

从我每天起床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开始,把床被铺得平整干净,喝咖啡的时候静静享受它的芬芳,在赶火车上班的时候不忘欣赏路边盛开的粉色樱花,不忘记对陌生人微笑,在办公室里把每一件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在和狮子晚上通话的时候让他感受到我因为他在我的生命里而感受到的快乐。

这样的活法,让每个人都有过得幸福的理由,和过得幸福的机会。

这,才是人生而平等的真正诠释。

Note: in The Little Book of Ikigai, Ken Mogi wrote: “Japanese do not need grandiose motivational frameworks to keep going, but rely more on the little rituals in their daily routines.”

原创来自“东张西望公众号”,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