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
文章来源: 国华P2021-05-25 07:58:05

5月18日拜登总统在参观位于密歇根州迪尔伯恩市(Dearborn, Mich)的福特汽车公司总部的电动汽车中心时说(下图1 CNBC),美国在多年前是全球电动汽车研发#1,中国大陆是#9。可目前中国大陆是第1,美国掉到了第8。同样的现象似正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出现。曾经,美国在人工智能研究上要甩中国大陆好几条街。由于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有望成为下个25年经济发展的最大推动力,中国大陆近年来开始迅速赶上美国,并在一些领域崛起,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授权业务(如语音和图像识别应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政府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和谷歌前CEO、国防创新咨询委员会主席埃里克·施密特 (Allison & Schmidt 下图2 BELFER CENTER)合作发表在《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杂志上一篇关于美中人工智能竞争的文章中,对中国大陆的快速发展以及未来十年中国大陆在应用人工智能方面超越美国的前景敲响警钟:“今天,在人工智能的商业和国家安全应用方面,中国是美国的全面竞争对手; 中国在规模、数据收集和国家决心方面的优势使其在过去十年中缩小了与美国这一行业领导者的差距。它正前行在未来十年超越美国的轨道上。” 艾利森和施密特还提供了一些中国大陆在人工智能领域赶超美国的数据 -- Facebook推出的支付,抄自中国大陆的腾讯;在2018年的国际面部识别比赛中,中国大陆队夺得前五名;在语音技术领域,中国人在包括英语在内的所有语言领域都击了败美国公司;在系统性能竞赛中,中国大陆的iFlytek经常以第二语言击败谷歌、微软、Facebook、IBM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团队。在斯坦福大学的国际机器阅读理解挑战赛上,中国队赢得了前五名中的三个,包括第一名;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开专利方面,中国在2015年超过美国,2018年的申请量是美国的2.5倍。

中国大陆学者也提供了大陆在人工智能研发急起直追美国的资料。根据《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China AI Development Report 2018)项目,以及一项正在进行的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影响的研究显示,中国大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论文全球份额已从1997年的4.26%(1086篇)跃升至2017年的27.68%(37343篇)(下图 Harvard Business Review),超过了世界上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其他国家,且这一地位仍在继续加强。中国大陆申请的人工智能专利也一直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截至2019年3月,中国大陆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达1189家,仅次于拥有2000多家活跃人工智能企业的美国。与国外同行相比,大陆这些公司更专注于语音(如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和视觉(如图像识别、视频识别)。

中国大陆如何能在短短20年内超越那些在这项技术上工作了更长时间的国家,建立起一个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研究基础设施?

大陆赶超的三个因素

三个重要因素使大陆得以在人工智能领域赶超美国,即开放的技术交流;巨大的市场;友好的监管环境。

开放的技术交流 人工智能研究通常是公开分享的,专利研究成果并不重要,改进往往来自用户生成数据和公司根据他们从数据中学到的知识改进产品的良性循环。与计算机硬件或药物开发不同,人工智能是开放科学(下图 Adobe Stock)。在知识和技术方面,人工智能领域的许多基本算法已经成为公共知识,可以从发表的论文和会议记录中获取。研究人员积极发表人工智能研究成果,这既可使她/他们得到同行认可和专业的荣誉,更可能获取更多的科研经费。这种开放性意味着后进者可在短时间内弥补与先进者间的知识差距,让新入门的后进者迅速了解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一篇论文发表后,其同行搞定代码并重现研究结果并非难事。

人工智能不同于传统行业的第二点就是数据和人才胜过专利。在制药或移动通信等传统行业,专利在确保企业地位和保护利润流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人工智能的开放科学本质意味着,企业的竞争优势往往源于他们能够以比任何人都快的速度建立一个大型数据库,并围绕数据库开发特定领域的知识或应用程序。这意味着在人工智能时代有两项关键资产:数据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人才。大陆恰好拥有这两种资源 -- 人口众多使其在生成和利用大数据方面具有优势,数十年来在促进技术和工程方面教育的努力使其拥有大量高素质的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下图 NEXTBIGFUTURE)。

第三点,我们今天开发的“弱人工智能”(weak AI)——解决狭义问题的人工智能——需要特定领域的知识和用户生成的数据来改进。例如,人工智能通常需要根据特定的业务场景进行定制。您首先制作一个产品(例如,语音识别)。然后,您吸引了许多用户,这些用户生成数据。最后,你可用机器学习来改进掌握的数据产品。大陆有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能够接受这些基于人工智能的新产品,而大陆公司将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引入市场的速度相对较快。因此,该环境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和人工智能驱动产品的快速改进。

利于人工智能的大市场 大数据集对人工智能创新的重要性表明,大陆庞大的市场规模极大地帮助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追赶(下图 daxueconsulting)。这个市场的规模为大陆企业提供了一个建立大型数据库的独特机会。以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共享单车公司、优步(Uber)在大陆的对手滴滴为例。据滴滴网CEO柳青介绍,滴滴网每天处理的数据量超过70TB,每天计划90亿条线路,每秒1000个用车请求。腾讯的微信支付(WeChat Pay)在中国有9亿用户,而苹果支付(Apple Pay)在美国只有2200万。大陆的iFlytek的用户群为7亿,几乎是3.75亿苹果Siri用户的两倍。

大陆巨大的市场不仅提供了大数据优势,也为企业应对技术挑战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动力。例如,尽管半导体芯片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信息和通信技术(ICT)行业的薄弱环节,但中国企业最近在缩小AI芯片的差距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全球最大的ICT公司之一中兴通讯的一位高级经理说,“中国AI芯片的发展相对较快…一旦有了市场,企业就有动力(开发人工智能芯片)。“中国巨大的市场给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规模经济,这意味着推动这项技术的投资将迅速获得回报。

中国市场除了规模庞大外,还品种繁多,变化迅速。这为初创公司和老牌公司创造了一系列机会,使他们能够快速探索不同市场领域的不同人工智能应用。正如先前的研究所表明的那样,这种市场动态往往有助于后来者迎头赶上,导致新产品和新企业的出现。在面部识别方面,现在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是大陆的SenseTime公司; 全球最大的语音识别初创公司是大陆的科大讯飞。

友好的政策环境 (下图 Forbes)近年来,大陆通过了一系列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制造2025》、《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这些政策向不同的人工智能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家、投资者,甚至研究人员)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人工智能是一个得到政府支持的领域,值得投资。

大陆在隐私等领域并无明确的政策和法规,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大陆在某些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发展如此迅速。例如,监控摄像头在大陆的普及为专门从事视觉和面部识别的人工智能公司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在许多对隐私有更严格规定的国家,这个市场不会发展得这么快。来自NISE智能技术公司的一位项目负责人指出,大陆宽松的隐私规定是其国内人工智能公司的一个关键优势。  

美国的优势,大陆的挑战

从许多指标来看,大陆目前在技术发展和市场应用方面都处于人工智能的全球前沿。大陆企业在新兴人工智能领域所面临的独特的技术、市场和政策环境,使它们有机会迅速赶上全球领先者。但大陆存在的一些短板,可能会阻碍它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考虑到人工智能的开放科学性质和快速跟进的优势,大陆企业往往缺乏投资开发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强大动力(下图 Quora)。与西方发达经济体中公司是人工智能专利的主要持有者不同,大多数大陆的大多数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来自由政府拥有或资助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而大陆大学与产业的联系相对薄弱,技术转让相当有限。而且,大陆人工智能研究成果(如科学出版物、专利) 仍然缺乏有独创性想法和突破性的技术,即便其数量在迅速增加。此外,大陆企业和投资者更青睐能够快速带来收益的应用人工智能研究,而非能产生长期影响的基础研究。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也让企业在做决策时畏首畏尾,因为不知道什么允许,什么不允许做。大陆医疗器械公司苏州蓝琥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Suzhou Blue Amber Medi Tech)的董事长就表示,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他的公司决定不接触任何可能属于某些灰色区域的数据(例如,将个人健康数据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我们目前的想法是,如果我们不需要触碰数据,我们就不会触碰它…但是,如果我们不接触数据,(数据的)价值的很大一部分就没有实现。因此,从我们公司的角度来看,我们确实希望政府能尽快明确规定。”今天,全球商业和技术环境面临一系列政治不确定性。其中包括美中贸易战、知识产权冲突加剧、去全球化运动、保护主义抬头等等。这些挑战将对大陆人工智能的进一步赶超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但其对大陆人工智能创新速度和方向的长期影响仍有待观察。

艾利森和施密特认定美国在这场美中竞争中拥有一些决定性的优势。首先,美国最聪明 -- 美国公司目前已经招募了100位世界公认的人工智能天才中的一半以上。而且,每年很多中国的AI优秀人才也都会选择来美国学习或工作。美国的自由开放制度意味着这些天才能充分发挥出她/他们的才华、创造力和创新。人才之外的语言也是美国的一大优势,英语作为科学、商业和网络的通用语言确保美国从开始即可持续竞争。今天,地球上75亿人中有一半以上说英语,另有10亿人正在准备学英语。而竞争对手中国人面临着要么学会用英交流语,要么自言自语的选择。美国公司还具备一个显著的先发优势 -- 拥有人工智能的主要平台,包括操作系统(安卓和苹果)、先进半导体设计(ARM)以及Instagram、YouTube和Facebook等杀手级应用程序。其中,Instagram每月有10亿活跃用户,Facebook超过24亿。尽管中国在许多指标上取得了渐进式的进步,但美国数据创新中心(Center for Data Innovation)分析了中国和美国的人工智能能力后发现,美国在四个方面(人才、研究、开发和硬件)领先,中国在两个方面(采用和数据)领先。在100分的总得分中,美国以44.2分领先于中国的32.3分。因此,尽管中国竞争对手的气势咄咄逼人,艾利森和施密特坚信美中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是一场美国能够而且必须赢得的比赛。

参考资料

Allison, G. & Schimdt, E. (2020). Is China Beating the U.S. to AI Supremacy? BELFER CENTER. 链接 https://www.belfercenter.org/publication/china-beating-us-ai-supremacy

Castro, D. & McLaughlin, M. (2021). Who Is Winning the AI Race: China, the EU, or the United States? — 2021 Update. ITIF. 链接 https://itif.org/publications/2021/01/25/who-winning-ai-race-china-eu-or-united-states-2021-update#:~:text=It%20finds%20that%20the%20United%20States%20still%20leads%2C%20with%2044.6,size%20of%20their%20labor%20forces.

Hudson, T. (2021). ‘This sucker’s quick’: Biden takes a test drive in Ford electric truck. Fox5. 链接 https://fox5sandiego.com/news/politics/this-suckers-quick-biden-takes-a-test-drive-in-ford-electric-truck/

Lahut, J. (2021). Biden floors electric Ford F-150 in test drive: 'This sucker is quick'. INSIDER. 链接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biden-ford-electric-truck-f150-test-drive-dearborn-michigan-visit-2021-5

Li, D. & Tong, W. T. & Xiao, Y. (2021). Is China Emerging as the Global Leader in AI?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链接 https://hbr.org/2021/02/is-china-emerging-as-the-global-leader-in-ai

Niedzwiadek, N. (2021). Biden touts America's electric automotive future during Ford tour. POLITICO. 链接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1/05/18/biden-ford-electric-vehicles-489291

Tadjdeh, Y. (2020). China Threatens U.S. Primacy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UPDATED). National DEFENSE. 链接  https://www.nationaldefensemagazine.org/articles/2020/10/30/china-threatens-us-primacy-in-artificial-intellig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