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鲁克学院助力贫寒子弟
文章来源: 国华P2024-05-06 13:46:02

中国民间有一句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于是就有了“官二代”、“富二代”、“拼爹”及“蚁族”等生动词汇,意思是家庭出身对一个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其实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美国:布什家族的父子总统和兄弟州长(下图 Austin American-Statesman/Bloomberg/freerkset),

川普家族父女(宾大)校友,山姆·沃尔顿(Sam Walton)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儿孙女、曾孙和她/他们的配偶接班控制沃尔马(Walmart 下图 Quartr),以及千千万万保持“低调” 代代相传的美国富裕家庭。

美国一份研究15年3000多万大学毕业生的资料调查显示,家庭收入为前1%的孩子就读常春藤名校的机会,远超家庭收入为最低的20%孩子。该份报告指出,在美国12所“常春藤+”学院中(藤校+斯坦福一类精英名校),只有4%的学生来自社会底层的20%。而藤校名校毕业生的收入要明显高于非藤校名校毕业生的收入。这种阶层固化的现象堵塞了向上流动渠道,让草根家庭贫寒子弟失去奋斗改变命运的动力,严重的话甚至引起阶层对立,社会动荡乃至冲突。这就是为什么无论是中国大陆,还是美国这样政治制度完全相异的国家,均强调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奋斗能改变命运,努力可实现“逆袭”,你得让穷人看见希望。 那么,有何捷径让尽可能多的底层家庭子女改变命运呢?当然有,而且古今中外皆可行。

古人曰:“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西方也有一句名言,那就是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 先后四次引用、由17世纪英国哲学家和政治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下图 THE COLLECTOR)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知识从何而来 – 通过学习嘛。曾经的犹太族裔,从欧洲和世界其它地方来美后,筚路蓝缕,胼手胝足,千辛万苦,省吃俭用地供奉自己子女读书。如今的犹太族裔在美国政治、经济、金融、科技、文化教育、新闻媒体界拥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美国政府,包括现在的拜登总统的民主党政府,也希望新移民,也包括非裔为主的社会最底层族群,能够有更多的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并改变命运。

其实最底层有色族群在内的社会各阶层都明白,教育可以改变命运。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低收入家庭孩子虽然愿意且确实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却往往由于经济或别的原因而不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从而失去了向上流动的机会。如何帮助这些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完成学业顺利毕业,便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课题。在这方面,纽约的巴鲁克学院被认为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

巴鲁克学院  

纽约有一所位于曼哈顿东区的城市学院(City College),校园里有一些写满历史的19世纪建筑。这所学校与众不同之处,便是不收学费,几十年如此。自然,学校吸引了很多学生,包括出身草根家庭的贫寒学生。虽然该学院有众多低收入家庭学生,其教育质量却颇高,毕业生(其中许多是穷人)中不乏诺贝尔奖获得者、公司首席执行官和民权领袖等。

在这所学校名为巴鲁克学院(Baruch College 下图 The New York Times)在助力贫寒子女改变命运方面堪为楷模的主要原因,就是在经济方面大力提携这些学生。据资料显示,由于免除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学费,巴鲁克学院多学生中大约75%的本科生是有色人种,全校有有超过60%的同学获得佩尔助学金(Pell grants)。佩尔助学金主要资助低收入家庭学生,自然解除了学生的后顾之忧,让更多的学生能安心学习。不缴学费且有佩尔助学金的支持,使巴鲁克学院的六年毕业率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74%,远高于全美平均水平。由此,巴鲁克学院仿如一台向社会输送向上流动人才的机器。在源源不断地向社会各行业提供高质量人才的同时,帮助多来自社会最底层的这些人攀升阶层阶梯,实现她/他们改变命运的美国梦。

美国人才倡议》  

2013年,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 下图 X)完成他纽约市市长的任期后,将注意力转向慈善事业。布隆伯格将提高高等教育的经济多样性作为他优先关注的事项,并提出了《美国人才倡议》(American Talent Initiative)。该计划的目标,就是扩大美国顶尖学院和大学中有才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学生的入学机会。具体到2025年时,布隆伯格的《美国人才倡议》希望在学生毕业率最高的270所院校培养额外的50000名低收入家庭学生。《美国人才倡议》今年4月在其发布的最新报告中,即提及巴鲁克学院,称赞它是一所(学生多元化)模范大学。

怀纳(Josh Wyner)是协助管理《美国人才倡议》的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一名研究人员。在积极评价巴鲁克学院的同时,怀纳认为“美国很少有像巴鲁克这样的大学。”因为在所有学生毕业率超过70%的美国大学中,巴鲁克大学是经济上最多元化的。巴鲁克学院的无学费或低学费,使那些低收入家庭学生不但读得起大学,其高毕业率还让主要来自有色族裔家庭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获得学位,为她/他们的职业生涯和改变命运奠定了基础。

彭博社(Bloomberg)的《美国人才倡议》小组在十年前就设定了目标:将毕业率高的大学中的中低收入学生年入学人数增加5万人,即大约10%。《美国人才倡议》项目的进展令人印象深刻。在该倡议的前三年,入学人数激增了2万多人,其有可能在十年内轻松实现年入学人数增加5万人目标。但新冠肺炎加剧了K-12的不平等,阻止了一些低收入学生上大学,使情况变得糟糕起来。到2021年秋季时,高毕业率大学的低收入学生入学人数已经略低于2015年的水平。

现在有一小部分大学退出了《美国人才倡议》项目,如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Penn State University 下图 Pen State U)

和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 Tech 下图 shikshaSTUDYABROAD)等公立大学,以及像维克森林大学(Wake Forest University)和俄亥俄州的丹尼森大学(Denison University)这类经济多元化程度低的私立学校。 但可喜的是《美国人才倡议》有包括整个常春藤盟校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密歇根州、得克萨斯州和威斯康星州的旗舰州立大学在内的全美125所大学。最近又有大约15所学校加入《美国人才倡议》,如巴鲁克(Baruch College)、科罗拉多学院(Colorado College)、伊利诺伊州立大学(Illinois State University)和托森大学(Towson University)等。在这些成员学校,低收入家庭入学人数已完全恢复到新冠前的水平。

继续推动美国人才倡议

《美国人才倡议》在其最新公布的报告中,列举了几个有希望提升多样性的策略,例如:已在波士顿大学(下图 VOLANT OVERSEAS)执行的将奖学金直接发放给表现出卓越学术和经济需求的学生,同时减少向富裕学生提供奖学金;从社区大学招收更多的转学生,因为许多来自中等收入家庭的顶尖学生往往因低学费等因素而选择从社区大学开始她/他们的大学生生涯。实际上中佛罗里达州大学(Central Florida)、代顿大学(Dayton)、乔治·梅森(George Mason)和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都注重录取接受社区大学转学生,普林斯顿大学最近也启动了一个类似项目。

再回到因帮助中、低收入家庭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做得好的纽约巴鲁克学院。巴鲁克为客服官僚作风,让更多的合格顺利入学,创建了一个名为BOSS的办公室 -- 巴鲁克一站式服务(Baruch One Stop Shop)-- 学生可以在这里获得帮助注册课程或填写援助表格。该学院还帮助一批一年级学生,注册学习相同的课程,以便她/他们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家庭收入不高的学生,到纽约巴鲁克学院学习不失为一项选择。

参考资料

Bloomberg Philanthropies. (2024). American Talent Initiative. Bloomberg. 链接 https://www.bloomberg.org/education/expanding-college-access-and-success/american-talent-initiative/

Chetty, R. et al. (2017). Mobility Report Cards: The Role of Colleges in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链接 http://www.equality-of-opportunity.org/papers/coll_mrc_paper.pdf

Leonhardt, D. (2024). Baruch College, An upward-mobility machine. The New York Times. 链接 https://www.nytimes.com/2024/04/08/briefing/baruch-college-higher-education-diversit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