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挺张雪峰?
文章来源: 务实小民2023-06-22 20:10:05

为什么那么多人挺张雪峰?

 

01

这次我站张雪峰。

02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

有家长咨询张雪峰,

说孩子高考590分,

想填报新闻专业。

张雪峰就跟家长说:

“理科590报新闻?你会后悔到崩溃的。”

“如果我是家长,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然后给他报个别的。”

03

几所大学新闻学院的教授,

就撰文告诫广大高考学子,说千万别被张雪峰忽悠了,学新闻还是非常有前途的,

211以上的新闻专业可以闭着眼睛选。

比如张小强教授说:

“新闻专业能文能武,进可以自主创业、到互联网大厂,退可以考公务员,到国有企业。”

比如杨清波教授说:“只要怀揣新闻理想,学好专业知识,提升素养能力,

还没毕业就可能被媒体看好,就业前景是很乐观的。”

比如陈笑春院长说:“我带的毕业生,无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就业前景都非常好。”

04

关于张雪峰和教授们的新闻之争,

我站张雪峰。

05

六神磊磊说:“作为一个前记者,关于张雪峰新闻专业之争的事,

我想了想,坦诚说是这样的:

我知道理想、梦想是怎么回事,

也知道怎么用文章把它说圆。

但前几年我堂妹高考,我对她说不要报新闻。

我不能和自己妹妹说不要报,又到网上对别人的孩子说理想、梦想。

现在还是先吃上饭最重要。”

06

我跟六神磊磊一样,我也是前记者,也做过主编,

省部级新闻奖一等奖,也拿过20来个。

去年我侄女填报高考志愿,咨询我新闻专业怎么样,

我说:“实在不怎么样,要不然我也不会转行了。

一二十年前学新闻还可以,现在学新闻,我都不知道以后能干啥。”

07

张小强等教授说:“你看我教的学生,也有考公务员的,也有进国企的,

也有进大厂的。”

我觉得这纯属抬扛,任何一个专业,再不好就业,也总有少数人是混得可以的,

但不能以这点少数人为代表,来证明这个专业非常有前途,这是误人子弟。

08

绝大部分的杠精,

都喜欢跟“概率”抬杠。

比如你说:

 

“不要贪财,

 

那些承诺回报率20%的理财都是骗子。”

 

总有人站出来说:

 

“我投了一个承诺20%回报率的理财,

 

去年回报率真的超过了20%。”

 

我说的“都是骗子”,

 

其实说的是概率,

 

就是大概率是骗子,

而不是“所有”。

所以你不能以极个别的特例,

来驳斥我说的这个常识。

09

张雪峰这个事情也是一样。

他说的“不要选新闻专业”,

针对的对象,是广大的普通人和穷人,

意思是:普通人家和穷人家的孩子,最好不要报新闻专业,

毕业以后不好找工作。

张雪峰所针对的对象不包括两种人,

第一种是家境优渥的人,家有万贯肥马轻裘,报什么专业都无所谓,

反正以后有的是出路。

第二种是把新闻当作星辰大海的人,就是喜欢新闻喜欢得要命,

新闻就是我的诗和远方,新闻就是我的星辰大海,

不干新闻我一辈子都觉得活得无趣,

那你可以填报新闻。

10

为什么那么多人挺张雪峰?

原因就一个,他的导向就是就业。

他说:“越是底层的家庭,孩子的试错机会就越少,所以选专业要格外慎重。”

张雪峰不是不懂诗和远方,

但他知道诗和远方只属于极少数人。

有个高考690分的女生,

想搞理论物理,

她的家长来咨询张雪峰。

张雪峰就跟家长确认,

她了解这条路上的困难吗?

她了解未来可能的待遇吗?

家长说这些孩子都清楚,

但她依然坚定选择理论物理。

张雪峰很果断地劝导家长:

那你应该支持孩子的选择。

你看,张雪峰不是不懂诗和远方,但他知道,诗和远方永远只属于极少数人。

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而言,“就业和赚钱”才是第一目标。

11

你可以说张雪峰现实,

你可以说张雪峰世俗,

你可以说张雪峰功利,

你可以说张雪峰痞气,

但穷人们需要张雪峰。

一个网民说得特别好:

“在人的漫长一生中,

改变人生轨迹的重大决策并不多,

高考报志愿算是最不靠谱的一次。

一个整天做题没见识过社会的孩子,

哪能有什么明确的规划?

所谓兴趣也是非常肤浅。

父母更加不靠谱,

自己都没活明白,

怎么能给孩子指出明路?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张雪峰的存在具有很大的正向意义,

他让很多普通人家和穷人家的孩子,

避免了很多雷区和弯路。”

12

张雪峰和教授们的新闻之争,

我在微博上看了看,

绝大多数人都是站张雪峰的。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张雪峰是了解普通人的,

知道普通家庭的痛点和需求。

张雪峰说:“我出身普通老百姓……”张雪峰是贫穷家庭出身,

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别人家是穷得叮当响,我们家穷得连响都没有。”

他是吃过很多很多苦才一步步爬上来的,

他知道普通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意味着什么,

知道普通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成本有多高,

知道贫贱家庭百事哀,

所以他的建议很契合穷人家普通人家的孩子。

而张小强呢,

就像了解他的人所说的:“学的工科,吃了半辈皇粮,

人近不惑跑到报社当副主任,

没吃过一天新闻的苦,享尽了新闻的福。

在他看来新闻这么阳春白雪,这么优雅的上层建筑,

干嘛要阻止人家学啊。

张小强怼张雪峰,

实际上就是圈层隔离。

不同圈层是真的不明白对方在想啥,

不能愁人所愁,不能乐人之乐。”

13

我为什么要谈论这个话题呢?

其实就是想说一种现象:

中国的精英阶层,

已经完全不懂普通人的生活了,

他们正在丧失对社会底层的感知能力,

以至于越来越不理解普通人的苦难。

14

人就是这样:

未经民间事,不知百姓苦。

知名评论家吴伯凡,

前不久讲到一个大经济学家,

这个大经济学家已经很老了,

走路都已经蹒跚了,

但是仍坚持做一件事情,

每个月坐两次公共汽车:

“我现在这么老了,

每个月还是坚持坐两次公共汽车。

你不坐公共汽车,

就不知道老百姓是如何生活的,

然后你不知不觉,

就会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意识,

说起话来免不了要夸夸其谈。”

我之所以写这篇稿子,

就是希望早就脱离了贫困的精英们,

或者从小在富足家庭长大的精英们,

能够像这位经济学家一样,

抽时间去田间地头走一走,

去真正的社会底层看一看,

了解一下普通老百姓是怎么生活的,

体验一下普通老百姓是怎么生活的,

这也是一种长见识,

甚至是一种更重要的长见识。

穷人需要张雪峰_凤凰网 (ifeng.com)

(3) 张雪峰的清醒发言,句句扎心,只有经历过社会毒打的人才能明白!#张雪峰#考研#社会#真实 -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