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的动机和原因
文章来源: 赵大夫话吧2023-07-14 06:55:20

86年前,即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或称七七事变),中国人被迫开始了长达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至今日,中国虽说国力已经非昔日可比,但中日的对立关系至今没有改变。中国人没有忘记那场战争,但日本人何尝忘记。他们时刻保持着警觉,担心强大后的中国报仇雪恨。

1.中日历史上的交战简史

唐朝初期,朝鲜半岛上有三个小国并不统一,其中的百济国联络倭人(日本人)合击与唐交好的新罗,唐朝派军增援,在白江口一带打败日本水师,日军战艇全军覆没。在《旧唐书·刘仁轨传》中有相关记载。

从此倭人自知落后,于是对唐俯首称臣,九百余年间不敢再入侵朝鲜半岛,并不断派遣遣唐使来中国学习。

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后,两次派代表要求日本天皇继续对中国俯首称臣,但遭日方拒绝。于是忽必烈发动对日本岛的“文永之役”和“弘安之役”战争,但最终因为日本人以逸待劳充分准备,以及部队遇到气象灾害而失败而回。

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再次入侵朝鲜,史称“壬辰倭乱”。明朝出兵保护藩属国,双方作战长达7年,这场抗日援朝战争,最终以中朝胜利、日本失败而告终。

2.日本全面侵华的原因

关于当年日本为何侵华,原因大致如下:

1) 首先日本国土面积只有37万多平方公里,仅仅相当于中国的云南省。并且日本列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边界,处于太平洋地震带,火山和地震频发,自然灾害较为严重;加之日本资源极其匮乏,日本政府和国民因而形成了强烈的危机意识,这个岛国千年以来就希望能登陆并落脚在欧亚大陆,早先其多次侵略朝鲜半岛就是明证。这是近现代日本采取扩张主义国策的重要原因之一。

2) 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之后,几十年间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其综合实力已经在亚洲首屈一指,军事工业在世界上也进入前列。当时的日本已经可以批量生产坦克、飞机、航母、军舰等各种先进武器装备。日本综合国力的提高,跻身于经济、军事大国行列,具备了向外进行侵略扩张的实力。

作为一衣带水的近邻,广裘的国土、丰饶的资源、相对稳定的地理环境、政经及军事实力已经渐渐落后于世界及日本的现实等等,中国自然成了日本人首选的征服目标。

3) 1929年10月爆发了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世界各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日本作为资本主义国家也不例外。连续四年的经济危机使日本国内的矛盾激化,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事件层出不穷,而发动战争就可以迅速化解危机和转移国内矛盾,还可以拉动国内工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稳定社会局面。

4) 日本历史上经历了很长的战国时代,国内形成了惯于征战杀伐的武士阶层,他们遵从一套完整的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也被称为“武士道”。武士道成为当时日本民族主流文化,在军界则演变形成了法西斯军国主义,军国主义者在日本政界呈现上升势头,借助天皇的名义对外用兵的主张逐渐成为主流。

5) 中国从清末以来长期积贫积弱,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客观上没有经济和军事实力与日本正面抗衡,加之国民政府执行着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主观上不愿意与列强为敌,处理对日关系时,较为软弱。

6)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西方列强从中国身上得到不可计数的好处,如土地、赔款、税收、商品利润、领事权等等。日本及沙俄是这些列强中,从中国获利最多的国家。日本从东三省及其它区域,在三十年,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包括掠夺资源和倾销日本国内商品,故而日本对占领全中国早已蓄谋已久。

7) 日本民族特性、民族心理方面,也能反应其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和本质。

文化方面,日本人历史上善于吸收一切外来文化,明治维新前主要是中华文化,以后主要是西方文化,他们对于先进、强大的事物充满兴趣和崇拜心理;

民族精神方面,日本人具有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由于文化、地理和资源等因素形成了深刻的生存危机意识和侵略性;更兼有长期养成的勤俭、坚韧、忠诚、奉献、牺牲精神;尤其是其民族牺牲精神,得到了日本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认同,成为一种集体意识,它使日本民族能围绕某一特定目标形成整体的团结性和趋同性。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日本,依旧是个不可忽视的国家。假以时日,他们再次冲上前来,撕咬一番的可能依旧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