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步天下】龙树中观之:空相未有时
文章来源: 孔雀羽2021-12-12 08:36:04

有时我们会喜,

有时我们会悲,

可是有时候, 你会分不清是喜还是悲。

有时候, 根本是又喜又悲, 悲喜交加。

所以有时候, 是不能单纯的用悲和喜来形容心情的, 因为单独的一个悲字和一个喜字, 都不贴切。

 

这个世界上的东西, 看上去泾渭分明。

我们学过物理就知道,

这世上的物质分为固态, 液态, 气态。

除此之外了, 还有真空, 就是什么物质也没有。 广阔的宇宙空间, 星际之间, 就是完全的真空状态。

 

可是真的就是这样泾渭分明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 阳光又是如何来到地球的呢?

阳光又是什么状态呢?

阳光又是如何闯过广阔无垠的真空的呢?

当阳光穿过真空时, 它到底是空还是有呢?

你如果说它是空, 我们在地球上都能感受到它, 万物生长靠太阳, 雨露滋润禾苗壮。

你如果说它是有, 那它穿过的就不是真空。

 

如果我们把我们的身体分解,

把我们的身体还原成一个一个的分子或原子, 或者再进一步细分, 你会发现, 我们的身体就是一张元素周期表。

我们的身体和山河大地, 日月星辰, 毫无分别。

都是由基本元素组成。

 

可是, 我们和日月星辰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那就是我们是有情, 日月星辰是无情。

我们可以感知, 日月星辰不可以。

我们都是由基本元素组成的, 那我们感知的能力是从哪里来的呢?

一种可能是由元素的排列组合来?

如果是这样的话, 生命的起源就应该是可以复制的。 可是到目前为止, 科学家们都没有能够复制生命的起源。

还有一种可能, 就是它是独立存在的。

当然到目前为止, 也没有被科学家证实。

 

龙树尊者在《中观论》第五品,

讲的就是我说过的四个字: 非空非有。

龙树尊者的原话是:

 

空相未有时,  则无虚空法,  

浅智见诸法,  若有若无相,  

是则不能见,  灭见安隐法。

 

我把它翻译成白话文:

当空和有都没有了的时候, 就没有了两边, 自然就没有了从一边去到另一边的修行之法。 智慧低的人, 才会执着于诸法, 执着于有无。 如此就不能见性。 只有灭了两边才能见性。

 

还记得世尊在鹿野苑初转法轮, 度化五比丘说的四个字吗?

世尊初转法轮, 就说了四个字: 苦集灭道。

世人从因果的角度来理解这四个字, 因为世间苦, 所以要出世, 于是应该要好好修道, 以达到入寂灭的目的。

错, 错, 错。

这是婆罗门的说法。

这是基督教的说法。

这是天主教的说法。

这是伊斯兰的说法。

这不是佛陀的说法。

 

佛教现在有差不多两千六百年的历史, 可是你知道婆罗门有多久的历史吗? 有差不多五千年的历史, 比佛教早两千年。

在当时的印度, 婆罗门占绝对统治地位。

今天在印度, 仍然有许多婆罗门的苦行僧。

世尊初转法轮, 一定要有所创意, 说得和婆罗门不同, 才会有人跟, 如果说得和婆罗门没什么不同, 大家信佛教作什么?

大家直接信婆罗门就好了。

所以世尊说法, 借用了很多婆罗门的法门, 没有全盘否定婆罗门, 是为了让世人在心理上比较容易接受, 但又要把第一义说出来。

难啊, 不容易。

 

什么是苦集灭道?

苦就是苦, 代表一边。

集就是乐, 代表另外一边。

两边都灭了, 就是道。

 

龙树尊者说的, 和佛陀初转法轮,完全相同。

唯一的区别是, 佛陀用苦集代表两边, 而龙树尊者用了空相和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