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步天下】大乘华严之:普贤王如来
文章来源: 孔雀羽2022-04-02 07:43:37

佛陀有很多的弟子。

很多都称之为菩萨。

可是菩萨与菩萨之间差别很大。 这个不奇怪。 同一个师父, 有的弟子成就高一些, 有的差一点。

迦叶尊者之所以得了正法眼, 是因为他是第一个开悟的。

其实还有其他弟子后来也是开悟的。

所谓正法眼, 除了认证开悟以外, 还有衣钵的意思。

相当于下一任掌门。

 

佛说的经典当中,

常常是弟子们提问, 佛陀回答。

有时却不是。

有时是某一位弟子回答其他弟子的提问, 佛陀只是坐着听。

这种状况我们在《密严经》中看到过。

《密严经》就是金刚藏说给其他菩萨听, 佛陀基本上没说话。

在《华严经》中也是如此, 主要是普贤菩萨在说。

 

如果是某位菩萨说, 然后佛陀马上插进来改正, 就说明这位菩萨说得不怎么的。 如果佛陀听之任之, 那说明什么呢?

说明领导认可, 没有要补充的。

间接说明, 这位菩萨其实已经开悟了。

所以我说, 金刚藏菩萨应该称之为金刚藏如来。

普贤菩萨呢, 也应该称之为普贤王如来。

 

《华严经》的背景是一场大法会。

慕名而来的人很多。

举办和参加过大法会的人就知道, 会有很多人从各地而来, 法会有时持续好几天。 如果是密教的法会, 有时会更长。 各种唐卡, 曼陀罗, 有时要准备几个星期或更长。

 

《华严经》一共有八十卷。

花了很多篇幅描述法会的盛况。 从学法的角度来说, 这些描述看看就好, 可以一扫而过, 不必花过多心思。

比方说, 从第一到第六卷, 就可以跳过。

这六卷就好像各地进京的官员面圣, 说一大堆好听的话赞美皇帝。

“皇帝陛下天纵神武, 文治武功, 举世无双,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四海臣服, 万民拥戴。 奴才对皇上的敬仰之情, 犹如滔滔江水, 绵绵不绝。”

和这个差不多的意思。

 

所以我们从第七卷看起。

 

尔时,普贤王如来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诸佛种种方便门,出兴一切诸刹海,皆随众生心所乐,此是如来善权力。诸佛法身不思议,无色无形无影像,能为众生现众相,随其心乐悉令见。或为众生现短寿,或现住寿无量劫,法身十方普现前,随宜出现于世间。或有严净不思议,十方所有诸刹海;或唯严净一国土,于一示现悉无余。或随众生心所乐,示现难思种种乘;或有唯宣一乘法,一中方便现无量。或有自然成正觉,令少众生住于道;或有能于一念中,开悟群迷无有数。或于毛孔出化云,示现无量无边佛,一切世间皆现睹,种种方便度群生。或有言音普周遍,随其心乐而说法,不可思议大劫中,调伏无量众生海。或有无量庄严国,众会清净俨然坐,佛如云布在其中,十方刹海靡不充。诸佛方便不思议,随众生心悉现前,普住种种庄严刹,一切国土皆周遍。”

 

总的来说, 普贤说法开示不如金刚藏直接了当。

感觉上有些含含糊糊, 不如金刚藏那么简短有力。

还是秉承了佛陀说法的特质, 方便法中夹着第一义, 有点夹生饭的味道。 这可能也是因为大法会, 来的人良莠不齐的原因。

 

这段颂言中有两句话很重要。

 

“诸佛种种方便门,出兴一切诸刹海,皆随众生心所乐,此是如来善权力。”

“诸佛法身不思议,无色无形无影像,能为众生现众相,随其心乐悉令见。”

 

第一句话说明佛为了投众生所好, 开了很多方便门。

第二句话点出了第一义。

为什么说第二句话点出了第一义?

我们昨天才说了无影掌。

我说了, 学会了无影掌, 你就是如来。

普贤菩萨绝对学会了无影掌,

所以他是普贤王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