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假3普劳恩的蕾丝
文章来源: 雁东阁2021-09-21 04:50:37

《普劳恩的蕾丝》

         如果你的先生是个独子, 那么送给婆婆的礼物, 一定要选合自己意的, 因为若干年后, 这些东西都会原封不动地回到你手里。

        不过在有些城市, 选一件实用的礼物却很是困难, 比如在德国的普劳恩, 它以盛产蕾丝著名。

        十几年前途经普劳恩, 久闻其古城盛名, 老公就开車绕了进去, 在市中心广场喝了一杯咖啡。而我在各处商店溜达溜达后, 就胡乱挑了一块蕾丝作品, 作为那次旅行带给婆婆的纪念品。

         至于为什么那么不上心, 是因为知道, 这种东西于婆婆无用, 于我也无用。事实上, 婆婆过世后, 这幅蕾丝作品辗转到了我这里, 也就高高搁置在了橱柜, 好在薄薄的, 不占地方。

         蕾丝好看, 十八、十九世纪都是贵妇的装饰品, 但进入二十世纪后, 女性穿衣风格激变, 简洁大方, 繁赘的蕾丝就过时了。

         衣风的改变也直接导致了普劳恩流失了一半人口。

         如今的普劳恩城, 人口只剩下6万, 而鼎盛时期达12万人, 这是上上世纪的事。

         中世纪时, 制作蕾丝是个细活慢活, 只有王公贵族才享受得起, 看看那些画像, 很多都是披着精美的花边, 尤其是哈布斯堡的西班牙王室, 一大圈蕾丝花边托起一个头, 想想也不应是很舒服的。

         当比利时还臣服于哈布斯堡时, 布鲁塞尔的手钩蕾丝也很有名, 流行至今。

         不过, 这些都随着工业革命大众化了, 不再是贵族专享。普劳恩成了德国的蕾丝纺织中心, 市场的需求使得城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人口大量涌入。

         但是世事难料, 进入20世纪, 蕾丝不再是高贵的象征, 普劳恩城渐渐地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二战时, 城市遭到空袭, 造成了极大程度的破坏。

         二战结束后, 苏联人把占领区的机器从工厂拆除, 运回苏维埃, 普劳恩的工业又遭受了重创。

         之后, 普劳恩归属东德。

         1989年10月4号深夜, 一列火车从布拉格开往西德, 车上载着使馆难民。途经普劳恩时, 许多人力图攀上火车逃往西德, 这一切都被秘密警察拦下并关闭了大部分地区。

        10月5号, 几千人聚集在市政厅前, 要求改革, 接着越来越多的的聚到一起, 打出“ 旅行自由、言論自由、新闻自由”的旗子。

        这是东德第一次民间自发组织的集会。

        10月15号, 一万名普劳恩工人罢工2小时, 要求二德统一。而这也是东德这个时期最大的一次工潮。

        接下来的事就震惊了世界, 11月9月, 柏林墙倒塌。

         东德不存在后, 苏联人感叹, 相比之下, 东德人的生活不知比苏联人好上几倍, 是东欧苏维埃阵营里最发达的, 家家都有一辆特拉比車, 为什么还要闹革命呢。但东德人不想和苏联兄弟们比啊, 但看看同胞西德人, 自己又是多寒碜, 比上不比下, 所以要改革、要统一、要自由。

        本来去过一趟普劳恩, 就算在地图上划了一个钩, 除了市政厅重建成原样, 其它也无什么特色, 尤其是东德的水泥建筑, 只能是用一个丑字形容。

        但去年年底, 普劳恩的一个医生找到我老公, 两人合作写书, 于是趁这次度假, 重回普劳恩, 顺便拜访朋友。

        市长委托医生送了我们一份礼物, 包含了一本地方志、二个杯子、一盒巧克力, 当然不能少的是一块蕾丝。

         于是, 我拥有了二块普劳恩蕾丝。

         但我不知道如何才能物尽其用, 所以还是放着吧。这里面有着一个城市的历史, 也有我和这个城市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