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有第一次,这次是救护车来了
文章来源: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2023-08-05 02:40:34

从小到大,什么都有第一次。 从婴幼儿时期让父母激动的第一次咿呀学语叫妈妈(有叫爸爸的吗?),到自己慢慢长大要经历的或兴奋或忐忑的人生诸多第一次:上学、考试、约会、、、到现在越过生命顶峰,遭遇仍然陌生却大都不受欢迎、甚至恐惧惊慌的第一次。我终于有了第一次的救护车经历,值得记录一下。

那个周五发完外乡客眼中的上海一文后,周六迟迟没有回复大家的留言,因为呀,我在急诊室待了大半天。以下基本是在急诊室记录的。

周六,准备下午的烧烤派对,庆祝我的一个博士生顺利通过答辩。发动群众:水儿在吸尘,教练在后院收拾烧烤架子,我整理一下桌子上的杂物。突然毫无预兆的觉得心跳加快、加重,感觉心脏的跳动都能把我整个身体震动似的。偶然会有心悸,不会这么明显,几秒钟会过去。我稍微停顿一下,等待过去。可是不行,这回心脏像被什么驱动,不肯安静下来。我坐下,好像几分钟了,还是没有恢复。手机在身上,于是打电话把教练叫过来了。

教练开始打一个NHS(英国的全民医疗系统)的咨询电话111,然后被语音指导着按不同的健。说实话,教练这个反应有点失误-他应该直接打救护车的999。但是,嘿,谁都有第一次,教练也是第一次处理这种情况啊。又等了几分钟,仍然没有缓解,我感觉胸口有点压迫感,于是建议教练打999, 因为知道他们会判断严重程度。

尽管有很多报道说英国NHS的救护车反应速度慢,严重影响病人安全,我们很幸运,所住的城市属于表现好的。在接线员问完问题,说救护车会马上过来后,几分钟之内救护车就到了。

这时大概已经过去二、三十分钟,我的心跳已恢复正常,知道没什么大问题。两位救护车护士很敬业,按程序问完所有问题、量血压、做心电图,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后,仍然建议我随车去医院做一个血检,以确认刚才是不是心脏病发作。在救护车上护士按常规建议我服了一片阿司匹林。

当时快中午12点,估计我能在预定四点开始的烧烤派对前赶回来(呵呵,我太乐观了),我们留下教练在家里,水儿陪我坐救护车去医院。大概因为我的情况也不是有生命危险的类型,两个护士知道水儿是医学生后,开始和水儿聊天,很热心地测试他,给他解释各种指标。最后把我们送到医院做血检后,还给水儿留下名字,让他联系医院去跟她跑救护车、见习。

有意思的是,随救护车到医院后,护士坚持要用椅子推我进去,不让我自己走:这是他们的操作规则,疑似心脏问题的病人不让自己走进去。感觉有点尴尬(也是第一次啊!),但想着感谢他们敬业的最好方式大概就是乖乖听话吧,于是坐上轮椅,被推进医院。严格说是被拖进去:因为我是背向坐着的,差点没给我一个晕椅反应~~

支好床、铺好干净床单,贴心的给我一个保暖小毯子,救护车护士就把我移交给了急诊室护士。护士给重新量血压、做心电图、抽血。一切正常就让我空出床位,到候诊室去等医生叫。从感觉不舒服,到在医院抽完血,说实在的,各个环节的服务都非常贴心、效率也很高。但我知道接下来的等待会比较长,因为毕竟那是周六、我的症状又不严重、不会被优先。

坐在一个医学生边上,我就学习一下我来医院做的肌钙蛋白(troponin)检测吧。这是一个检测心肌是否受损的指标,以此判断感觉到的不适是否是心脏病发作,因为心电图正常不意味着心脏病没发作过,而心脏病发作会在血液中留下蛛丝马迹。救护车护士告诉我的是,如果第一次检测没问题,就直接回家了;如果有问题,那就得再重复做血化验,看指标前后对比情况。(后来在医院才知道隔三个小时做第二次是标准程序,不是救护车护士说的第一次检查有问题才做第二次)。我原本不太想去医院耗时间,因为下午还有烧烤派对。问这个检测能不能以后找家庭医生预约,被告知这个不能预约,只能是救护车拉到急诊才会给做,护士建议better safe than sorry。所以呢,就来了。

大概中午12点到医院,1点做完常规检查、抽完血被送到等待区,四点又被叫去第二次血检取样、做胸透,继续等待。护士告诉我急诊等待时间是4-6小时,我自知不是急症,等待时间肯定是会奔那个上限去的。最后6点多总算又被招呼进了诊断室:房里有帘子隔开的多个床位。护士再一次测血压、量体温,告诉我都正常,就是血糖有点偏低,但进来的时候测的还算正常。护士也笑着说估计是几个小时等待折腾的,问我要不要三明治,在我谢绝后,临走又叮嘱,如果改变主意,跟随便那个工作人员要,他们有备好的三明治的。

最后六点半的时候主管医生总算进来了:在仔细问过过程、症状、病史、近期生活身体状况后,说等他去看一下两次血检和胸透的结果后再过来。我当时就想,难道医生不是应该先去看各种检查结果,然后问诊、下结论的吗?这样他就不用来回折腾两次了啊!我不自觉的撇嘴角:这帮医生,难怪效率这么低!

这时候,水儿告诉我,他在见习时看见所有医生的诊断程序都是这样的:先问诊,然后再看检查结果。‘为什么呀?’‘这样可以避免先入为主、避免错过其他方面的考虑’。水儿给我打比方:医生问诊的时候,希望没有预设的在脑子里判断,决定可能有几个方面的问题要排查,假设说三个;然后他去看年轻医生或护士按常规做的检查,如果只查了两个方面,他就会追加检查;如果他先看结果,就有可能会错过第三个方面的考虑。果然是这样!医生回来告诉我他追加了一项检查,大概半个小时会出结果。

这个经历让我反思人的思维过程。那个周日教堂聚会正好分享圣经的约翰福音第八章,第十五节,耶稣责备人说,‘你们是以外貌判断人’。这个外貌不仅仅是长相,可以是我们肉体(包括头脑)能感知到的对方的一切。我们人的五官六觉能体验到的,原本就只是表象,再经过我们有限的头脑用有限的知识来判断,就必然导致‘自以为是’!正如我观察、体验了医生的诊断过程,据此就判断他做事没效率一样!

半个小时后,所有结果都出来了,没有异常情况,医生初步判断可能是疲劳导致的,但仍然建议我过后去看家庭医生,做一个24小时的心电图监测,我就被打发回家了。整个过程是完全免费的。

我一直觉得英国的全民医疗系统(NHS)很了不起,尽管我为此要付高额税费。无论地位高低和贫富差距,进到医院都会被平等对待。我刻意观察了一下,在急诊室有各种衣着、体型和肤色的病人,医护人员从口头到身体语言,都是一视同仁的友善、耐心。现在的问题是还能维持多久。因为人口老龄化和公有系统的低效率顽疾,NHS原本就已经不堪重负,而新冠疫情让这一切雪上加霜。最近医生又史无前例地为该涨没涨的工资罢工,使得原本就很长很久的各种病人等待治疗单子更长更久了。唉,美好的东西总是难以为继,不说也罢。

很感恩水儿一直安静陪同,七个小时的时间,既无焦虑也没不耐烦,时不时给我去买茶、买点心。我在第二次血检前还左顾右盼,希望能快点。到四点钟第二次血检后才彻底安静了。既来之则安之,就让医生护士按他们的程序来吧,毕竟我自己两个儿子都(将)是医生。也好在我没什么不舒服的症状,否则还是会挺难熬的。山儿当天值班,听爸爸说了后也一直打电话来。最后他下班了我还在医院,他也因此感慨,要是他在我们这边医院就好了,就可以看病人间隙过来看看我。记得后来读到海风姐分享的芳芳老师和儿子的故事 (‘关键时,儿子挺身而出’),深有感触。

最可怜的当属我家教练,我和水儿在医院,他得在家接待四点钟到达的客人,还都是我的学生和同事。我的学生有的是从别的城市特意来的,不到万不得已我不想取消派对。记得以前报道的急诊等待时间最长是四小时,忘了疫情后情况更糟糕了,因此也没有推迟派对时间。好在教练是那种受年轻人欢迎的可爱大叔,他们相谈甚欢。不管怎样,有惊无险,我们七点多回到家里,香槟留着等我们回去才开,家门口的玫瑰花也红艳艳的开着。

 

***************************************************************************

顺带记录一下我们最近的疯狂看电影和追剧 – 暑假福利。看了三部新电影:阿汤哥的‘Mission Impossible – Dead Reckoning Part One’, 票房大热门‘Barbie’ 和关于‘原子弹之父’的‘Oppenheimer’。 前两部都是娱乐片,各有各的好看。阿汤哥是永远的阿汤哥,尽管老了,身材在线,只是这一部把一个我喜欢的角色干掉了(不剧透是谁了),让我不开心。Barbie是一部有严肃主题的轻松电影,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家人一起看,这应该是票房创记录的重要原因(至少是之一吧)。我最喜欢的还是Oppenheimer,应该会是明年奥斯卡的热门。电影讲的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发制造过程。好莱坞的强项是从个人角度来演绎重大历史事件,这部电影也不例外。从Oppenheimer和同事、朋友、家人的关系,以及自己的各样挣扎和反思,电影让我们看见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造就了历史。一个额外的惊喜是电影里有爱因斯坦。我不崇拜任何影星,只欣赏他们的演技和作品,但对科学家,特别是儿时像看天上的星星一样膜拜的科学家在银幕上出现,还是感觉挺奇妙的。强力推荐这部电影,等什么时候有空我也许再写个影评。或者影迷网友们写吧,我读~~

然后就是仙侠剧!肖战演的‘玉骨遥’还没看完呢,就被养眼的‘长相思’给劫持了。在一个人、神和妖混居的世界,我被什么都说“好”的痴情‘十七’和九尾狐妖‘相柳’迷了个七晕八素。文学城里看仙侠剧的博主不多,水沫和王妃,还有禾儿提到在看‘长相思’。呵呵呵,我上几张网上找的剧照吧,祝大家夏日平安健康,周末愉快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