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民老师在国内大学的遭遇
文章来源: 深度思考2022-01-23 21:36:10

最近不知道为啥未名论坛集中讨论王利民,这位大哥比我大六七岁,是当年某个特别考试系统下的高考状元,北大本硕,美国RPI博士,但是海归两次(其中第二次是学校里面有帽子的“太湖教授”)后归海,离开科研领域。于是在网上找了他在国内的遭遇,发现他博客上的一篇文章《王利民在江南大学的工作经历》。文章非常长,不过我还是仔细拜读了一遍。

先说鄙人的结论:各打五十大板。国内的学校确实不像话,但是王老师也太有“风骨”了。他把自己和僵化陈旧的国内系统的矛盾,变成了自己和各位大官小吏的矛盾。

王老师的文章事无巨细写了一堆各种大小事,确实很有价值。这里挑我关心的重要点的事情总结一下。

先说对我们科研人员来说最主要的线索吧。王老师从头到尾都没有说他到底做什么科学研究。可能是被系统整的焦头烂额,还没来得及做点东西就说拜拜了。他主要说的跟科研“前戏”相关的,就是使用启动基金购买仪器了和申请经费了。

江南大学承诺45万启动基金买仪器,结果王老师发现要走很多莫名其妙的流程,以至于他不能控制买谁的和什么时候买。于是整个过程慢死,而且从不知名的小公司买来的国产仪器不能用!另外各种不合情理的规则(如不能买三万以下的仪器),得领导通融才行,于是又不爽了。那么王老师怎么应付的呢?他没有跟领导或者一路上的菩萨打点或者哪怕求情,而是不参加学院组织的卖仪器的公司的招标会议。院长有意见了,问“院里的仪器很重要,大家都去做贡献,你为啥不去?”王老师理直气壮:“我的仪器买什么,什么时候买,都是你们说了算,形式主义的招标会议叫我去干什么?!”

申请经费呢?还别说,王老师厉害的很啊!他先到陕西师大的时候就拿到了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然后去了江南大学拿到第二个(应该是面上基金),而且好像都是写一次就拿到的。顺便说一下,那个手刃书记的姜文华在苏州大学拿到了自己第一个青年基金,去了复旦就再也拿不到第二个了。当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专业成功率可能不一样。但是这说明王老师专业水平还是不差的。不过呢,两次拿到了之后无福分享受。第一次交完申请就跟东家吵翻了归海,还在网上揭露了陕西师大的官僚;然后经费中了的“好消息”传来的时候,王老师已经在美国一个车行卖零部件了。第二次故事更多了:先是想把第一次的依托陕西师大申到的经费的钱转过去:这是整篇文章里面唯一一次江南大学院长没使绊子的事情。无奈陕西师大说对不起,您走了之后,该项目根本不存在。OK,不存在就算了,王老师另起炉灶再申请,结果发现自然基金委的网页上有个黑名单记录从自然基金拿了钱不干活(=不交课题报告)的教授们的名字:王老师的大名,因为陕西的“不存在”的项目,赫然在列。不过虽然上了黑名单,王老师厉害,还是拿到了。这次总该皆大欢喜了吧?可惜王老师跟院长结怨,威胁对方自己可能不接受经费。

这是为啥呢?以前王老师有一次要从经费付办公室的电话费,院长说纵向经费不行,只能用横向经费。(解释一下:在国内,纵向指的的国家的,省里的,或者学校的直接科研经费;横向是企业合作科研的。)王老师问了财务,人家说国家自然基金就是可以报销办公室消耗的。院长其实也没有说王老师的电话费不能报销,只是要耍权术:他让王老师绕个弯子从别人的横向经费“洗钱”。也就是说,院长把正常的事情搞成需要他通融的东西。北大状元美国博士当然很愤怒!值得注意的是,院长当时卡王老师的时候,他还没有这个新的国自然。院长只是炫耀自己的权力,卡的是学校给王老师的启动基金;院长暗示过“你如果有国自然,也得听我的”。现在王老师真的有了这个国自然,他的地位提高了(当年他们学校才中了40个),院长不一定还要卡他。地位也是一点点提高的,院长也是看人打发的。我为啥这样猜想呢?据王老师文章记载:院长对王老师迟迟不交执行计划很吃惊,问王老师你咋回事?王老师说:“连个电话费都报销不了,我要这个钱干什么?!”院长根本不记得(或者假装不记得?)自己卡过王老师了。其实报销电话费是好商量的,但是王老师咽不下这口气。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为了争这口气,王老师就是梗着,最后过了时间才交执行计划,然后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又归海了。

哎,怎么说呢?跟我的前偶像王垠老师一样,这位王老师,没有学会生存。既然回国了,也不入乡随俗。你爬到山顶上再往下扔石头啊?从山下往上面扔,不累死吗?回到美国做博后,也会受制于老板,真的比中国被院长折腾好吗?这个折腾他的院长,看上去也没有特别陷害王老师一个人,就是个典型的国内官僚,给人穿小鞋,让你服服帖帖。我查了一下,此人现在是副校长,长江学者教授。(发的文章都是些小杂志,跟我记忆中以前的长江学者的学术水平差距很大。)

除了上述两个重要的事情,其他的小事情,真的是中国国情啊。王老师抱怨带研究生的资格证书不正规。(但是他其实还是有研究生的。)他还抱怨申请“太湖学者”的时候院里不知道推荐信得找王老师在美国的老板,而不是院领导代笔。(这里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中国人不看重推荐信,你一板一眼的干啥?当然人家求贤若渴,也是从了王老师的要求,连索要推荐信的英文邮件都是王老师起草的。)王老师领取3万元安家费还要排队,排队的时候很多别的老师插队。(中国人就这素质,不能怪江南大学吧?)王老师说工资各种账目不清,“税后”只有2/3。税后打引号是因为不知道是不是税还是什么人搞鬼。(说实话,我在美国自己的工资单上面的deduction,我都不完全明白。)王老师拿到一套学校的房子(价值31万),也是不高兴:首先前台的人不认护照,王老师有暂时没有身份证,其次家居,装修什么的不能如愿,还得自己垫付一些钱。另外孩子入学,也是不顺利。(这些事情都不能全部怪大学吧。)最后院长助理让王老师打杂,填写系里买仪器的表格,填完了之后,没有acknowledge他的credit。(不得不说王老师有点斤斤计较。我们系主任要写申请争取经学校的费给系里招新的助理教授,让我写一部分,也不会把我当共同作者放进去。能为系里做事情,我还觉得系主任看得起我呢。)

最后,两件事情不得不说王老师有点过头了。他一开始跟院长还没有闹僵的时候,给院长送了一个美国的新鲜玩意;院长投桃报李,说可以帮他报销2万试剂费。王老师觉得不舒服:为啥不直接给我一张卡,而是让我去报销,我才不想告诉你我都做些什么实验。这里王老师有点让人觉得奇怪了:跟院长有点交易是好事啊?您的实验,院长知道了,有风险吗?另外一件事情更搞笑了。王老师跟另外一个老师和教一门课,人家主导最后的考试,在系统里面有登分权;王老师没有,觉得自己吃亏了。我实在不能理解:学生的分数很重要吗?人家把杂事都干了,您难道不是占便宜了?学生如果不满意,来要分,都是您的同事的麻烦;换了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得承认,我还是很钦佩王老师的才华和风骨的。其实我的性格,跟王老师很像的。看了他的文字,非常的珍惜现在我在美国的教职和团队。我们这些书呆子,回国是混不下去的。在美国,各种资源少些,但是不患寡,患不安,还是这里稍微清净些,容得下一张书桌,追求科研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