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记录】我儿时的“得“与“失”
文章来源: 歲月沈香2023-10-29 06:34:23

重庆中山四路(下)

我儿时的“得“与“失”

 

只有800多米长的中山四路承载了重庆市厚重的历史,除了我在前两篇博文中介绍的那些历史建筑和庭院之外,中山四路还有两所同样具有历史意义的学校:重庆市人民小学求精中学。

 

我的童年和青少年就是在这两所学校中度过的。那天,我和先生去中山四路,因为是暑假期间,人民小学和求精中学的大门都是关闭的,我们只能在门前拍照作个纪念。

 

(一)小学时的“得”

重庆市人民小学创建于1945年,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它的前身是晋翼鲁豫军区干部子弟学校,后随刘邓大军南下重庆市,学校改名为“中共中央西南局人民小学”,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女士担任首任校长,贺龙为校董事会董事长。

这是邓小平与卓琳(网络图片)

这是贺龙与人民小学的孩子们在一起(网络图片)

这是五十年代人民小学的教师们(网络图片)

这是小学校旧校园(网络图片)

这是人民小学校徽(网络图片)

1950年,学校又改名为“西南军区直属机关人民小学”,当时,学校只招收西南直属机关干部子弟,卓琳校长请了当时为西南局第二书记的刘伯承为校名题词“人民小学”。1955年,学校又一次改名为“四川省重庆市人民小学”,次年,中央政府取消了只招收干部子弟的规定,开始划片就地招生,普通民众的孩子可以进学校读书、只是名额有限制。

 

这是我拍的现在人民小学校门

这是现在学校校园(网络图片)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班里多数是政府机关干部子弟,少数是普通老百姓的孩子。

 

我在重庆市人民小学读了六年书,可以说,我的童年大部分时间是在这所学校度过的。童年是什么?有人说,童年是一个日记本,记录了小时候的点点滴滴;童年是一颗火种,在人生最初的阶段展现出了不一样的独特色彩;童年是一首音乐,在人生刚开始的时候唱响了美妙的音符;童年还是一支笔,用笔在我们这张白纸上书写了不一样的独特绘画。

 

对我而言,童年的确是一首音乐,一首歌,在我人生刚开始的时候,我唱响了第一首充满自信音符的歌。

 

我从小喜欢唱歌,我爸妈说我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喜欢自己咿呀呦啦的乱唱,虽然他们听不明白我唱的是什么,但他们感觉得到我有唱歌的兴趣。

 

幼小的时候,我虽然爱唱歌,但并不知道自己会唱歌,还是进了小学之后,我的音乐老师发现了我有唱歌的天赋,并鼓励我唱歌,这就是为什么在去年博友菲儿和蘑菇发起的写奥斯卡提名电影影评活动中,我选了写电影《健听女孩》(CODA)的影评,因为我跟爱唱歌的女主Ruby有相似的经历。

 

我已经记不起是什么原因,当年被选进了小学的宣传队,我也记不清音乐老师是怎样推选我当上了歌唱队的领唱。我只记得,刚开始进歌唱队的时候我不敢放声唱歌,声音总是卡在喉咙里,不敢放开,其实就是胆小,不自信,以为自己的嗓音不好听,唱得不好。

 

小学音乐老师是男的,姓张,大概四十岁左右,我印象中,他长得很帅,头发特别多,蓬松有点点卷。每次歌唱队排练唱歌节日之前,张老师都会让每个同学单独练嗓音唱几句,然后,他指导和纠正同学的问题。

 

儿时我是一个比较安静的女孩,性格偏内向,胆子小,腼腆害羞,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可以任性的大声唱歌,但在外面喉咙就像被一个夹子夹住了,说话和唱歌都是轻声细语的,打不开。

 

张老师是专业的音乐学院毕业生,他知道我的嗓音天生底子很好,唱歌音很准,所以,他不断鼓励我打开嗓门,大胆唱出来。在张老师一次又一次的鼓励和训练之下,我终于有了自信心,知道了自己有唱歌能力,最后,我可以站在学校的舞台上,作为领唱,把我明亮甜美的歌声展示出来。

 

我曾在写我妈妈的一篇博文中已经提到过,我在小学最后一年的时候,这位音乐老师推荐我去报考当时的“四川艺术学校”(以前重庆市属于四川省),音乐老师只推荐了我一个学生去报考。当时是暑假,我在外婆家玩,音乐老师拿到了报考名额之后,第一时间就推荐了我,那个时候家里没有电话,一般的老师跟学生家长也没有联络方式,张老师急着到处打听到了我家里的地址,亲自上门把报考艺术学校的通知和时间地点告诉了我爸妈。

 

很遗憾,我在考场时,胆小害羞的毛病又犯了,紧张得不行,喉咙又被卡住唱不出来,毋容置疑,我没有考上,人生的轨迹与音乐之路就这样擦肩而过。我没能像Ruby那样,考上了梦寐以求的音乐学院,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

 

我在小学六年里,虽然各门功课都很好,但是,音乐课是我最喜爱的课,音乐老师给了我唱歌的自信心,这对我的一生影响很大,我得到的自信心,不仅在唱歌方面发挥了作用,在其他方面也帮助我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潜能。所以,我很感恩有这样的音乐老师。有一年我回国,本想去看看张老师,结果听同学说,他已经因病过世了。很遗憾,我再也没机会亲自向老师说声谢谢。

 

(二)中学时的“失”

我初中和高中都是在求精中学度过的,我读这所中学的时候,当时学校的名称一度被改为了“重庆市第六中学”,1998年,学校名称又改回成了“求精中学”。

 

求精中学创办于1891年,至今已有132年的历史。求精中学的创办者是美国基督教的MEM教会,创办人为传教士鹿依士,最早的学校名称是“重庆求精学堂”。在当时,求精中学非常的先进,为中国基础教育最早实行现代学制新式学校之一,那时就有分初中部和高中部,还聘请了外国籍教师,开设有英文课,传授先进知识。

 

民国时期1929年,学校更名为“重庆市私立求精中学校”,1955年又更名为“四川省重庆市第六中学校”,直到1998年,复名为“重庆求精中学”。

 

这是民国时期求精中学大门(网络图片)

这是求精中学初建时中国与外国籍师生(网络图片)

这是我拍的现在中学大门

这是求精中学以前的教学楼,我当年读书的时候教学楼都是这种风格的(网络图片)

这是现在的求精中学校园(网络图片)

 

在这132年的历史中,求精中学走出了很多的名人:刘伯承、张大千、袁隆平、庞中华、知名演员邓婕、女排运动员朱玲、原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播罗京等,陈冲的父亲也是求精中学毕业的,文学城博友车城的父亲在抗战时期也就读过求精中学。

 

我在求精中学读了五年书,初中三年,高中两年。我的中学生活普普通通,同样是一个比较安静的学生,在班里50多个学生中,成绩算是好的,班里教室的黑板报一直是我在编写,老师们知道我的能力,但我平时不喜欢跟同学们扎堆堆,上学来,放学就回家,经常独来独往,除了跟两三个同学好一点外(她们的家长都是我爸爸的同事),其他的同学我不太跟他们说话,总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那个年代,男女生分界限,男生跟男生交往、女生跟女生交往,而女生总喜欢拉帮结派,分小团体,我不喜欢站队,哪个团体都不参与。所以,我在中学时期,每一学期期末的评语里,总有这样一句话“团结同学不够,骄傲自大”,所以,每年批准同学入共青团都没有我,这就是我在中学时的“失”,直到高中毕业,全班只有几个同学没有入团,我就是其中之一。

 

所幸的是,中国后来看人不认这个了,要是还在文革时期,我没有入共青团,就等于没有了政治“生命”,我的前途将会一片黑暗,你们说,这算不算是“失“?:)

 

高中毕业后,我基本上跟中学同学失去了联络,我没有跟任何同学有来往,不想来往,他们经常举行毕业多少年多少年聚会活动,就是找不到我的联络方式。还是2006年,我回国时跟着二哥一起与他的几位中学同学吃饭,其中他的一个同学跟我班一个同学是亲戚,就这样,我班的同学知道了我的手机号码,那一年,我终于跟中学同学联系上了。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后,同学们对我很热情,马上组织聚会,我也很开心的跟大家再次相见。

 

儿时的那些“不愉快”,那些拉帮结派好像都被时光冲走了,心底里的念旧情怀都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男女同学也可以在一起交流,其乐融融。当年的团支部书记孙同学对我特别的友好,我们再次相见时,她私下跟我道歉,说声对不起。她还说了一件现在看来很有意思的事:有一次学校组织高中部的学生到嘉陵江河边搬运河沙,为了学校改建田径场,班里要求每个同学搬运三趟,而我只搬运了一趟就悄悄回家了,后来,班里团支部开会,有人特别提出来,这种不爱劳动的同学不能入团。

 

我那天才对孙同学解释说,其实,不是我不爱劳动,那天我穿的鞋子不对,好像是新鞋,走了几百步的阶梯脚很痛(从学校到江边是很长的陡坡,有几百步的石头阶梯),我平时就不爱跟同学多说话,所以,脚痛我就独自回家了。

 

现在,我跟中学同学关系保持得不错,也加入了同学微信群,我这次回国,他们还专门约了一些同学一起聚会,孙同学知道我喜欢唱歌,我们吃了午餐后她有心安排了大家一起去K歌。

 

一朝同窗,一生情怀。如今我们都是中年人了,儿时同窗几年也是一种缘分,大家都很珍惜这份情谊,我也是。

 

这是那天大家一起K歌的时候,孙同学给我拍的

重庆中山四路的三篇系列文结束了,这条看似普通的小路,却浓缩了重庆市的前世今生,这里的一墙一院、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不仅承载了重庆厚重的历史文化,也有我满满的儿时回忆,我在这里跟父母及家人一起度过一年又一年的美好时光,这条路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时间过得真快,一年一度的万圣节又到了,台北家的住家大楼早早就布置了万圣节装饰,昨天拍了几张照片。

祝大家万圣节快乐!

 

?

 

 

她很孤独是中国吉林省长春市一名音乐人海伦所创作,歌词表达了一个女孩的少女情怀:

……

她有时也很笨

她是一个爱哭的女人

她也有常人有的虚荣心

她倔强不服输

她也想有人照顾

她也擦干过眼泪

告诉自己不能哭

她能忍人所不忍

她受尽了伤痕

只想嫁一个好归宿

……

 

 

 

 

 

 

10/29 写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