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战国故事《定风波》卷二之前的几句话
文章来源: Anthropologi2023-04-29 09:58:26

《定风波》卷一的初衷,原本是我百思不得其解,楚国疆域辽阔,人才济济,物资和制造业在当时的战国都可算是发达,怎么最后问鼎中原的是秦?

楚,自楚怀王之后,便逢秦必输,巴蜀、汉中、南阳等战略要地相继落入邻居的口袋。楚怀王更是被挟持在武关,直到病死才得以归国。

最后的一役,楚国主力被秦将白起的二百万雄兵包围,宁死也不降,这又是何等的悲壮。

究其原因,楚国的上层建筑远远落后于其国力和兵力,这恐怕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周朝创立的诸侯分封制度已经尾大不掉,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革新都势在必行。秦国有商鞅,魏国有李悝,楚国有吴起。

其中商鞅变法最为成功,也奠定了秦国最终称霸的基础。而吴起变法最为惨烈,被反对派百箭穿身,不得好死。

楚国,也就丧失了在七雄之中真正崛起的机会。

楚国直到灭亡,一直沿用着西周周天子建立的礼乐和官衔制度。周朝建立的诸侯封建制度当时是一个稳定社会的革新,可是时代发展到了战国时期,弊端已经十分明显。士大夫的氏族们掌握了国家的实权,而中央权力薄弱。同时,封建氏族制度造成了任人唯亲的局面,豢养了一大批无用的士人之余,非常不利于人才流动。这就好像是一屋子的金银财宝,却放在一个风雨飘摇、腐朽老化的贮藏室里,而财富的主人却看不到危机,这,就离被人打劫不远了。

事实上,楚国自怀王之后也的确一直被秦国打劫,虽然其间也灭了越国回光返照了一把,但是终归大势已去。

我写《定风波》,就是想探讨一些可能性。

假如楚国的变法不曾失败,假如楚国的合纵战略不那么的朝三暮四,假如楚君克己奉公以民为本,那么,历史会不会改写?芈姓熊氏的楚王会不会最终一统中原,建立华夏的第一个帝国?

这些,正是《定风波》卷二想要探讨的。

当然,霸业和情爱,如何平衡,能否并存,也是我很关心的。现在尚无结论,且行且看:)。

 

2023年,四月二十九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