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过的一本书】《红字》
文章来源: 浮云驰2021-11-23 07:12:13

很久没有好好读书了,参加书香活动,只好找出了N年前的一篇读书笔记略加删改来凑数。

夜深了,我静静地读完早买的那本书《红字》,那种气质沁入心脾,带我沉浸到霍桑营造的这个带着淡淡哀愁,寂寞又不失优雅的故事中去。我默默体会着那忧伤的小溪,那忽明忽暗的树林,那忧郁沉静,却又不时闪现出热情自由天真的牧师和那坚强勇敢的女人。

霍桑用一种美丽而又纤弱病态的笔调娓娓诉说,哪怕是在故事的高潮部分,牧师终于站上绞架台想要遵从本心说出一切秘密时,霍桑的笔调都没有因为激动失去那如泣如诉,如民歌般的优美,哀婉。整个故事也因此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雾,让人觉得那不是真实的事,而是一个古老的传说。

他甚至把牧师自我折磨的痛苦都写的那么美丽,以至于我为他落泪时,觉得自己的泪都是美丽的。这种艺术性的美化给了这本书特殊的气质,但是同时也削弱了它主题的强烈震撼力。

赫斯特 .普林是那个时代女性所梦想的。她自然,勇敢,坚决,绝不会为外界的好恶左右,她有自己坚定的是非观,追求生活中自由美好的东西,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对于那所谓的“罪”她从未忏悔,即便终生佩戴象征着耻辱的“红字“,她在内心里没有一刻承认过这罪过,也没有一刻感到羞愧。这正是最可宝贵的品格,她尊重人心中天然的那股对爱对自由的追求,在清教徒强大的洗脑环境中不为所动。

这自然是个反抗世俗的女性勇士,可是如果把她跟同类型的卡门,简爱或呼啸山庄里面的凯瑟琳放在一起比较就会发现赫斯特身上别具一种韵味和魅力。她不像卡门那样咄咄逼人,也不像简爱那样原则鲜明,更不同于凯瑟琳的疯狂病态,

她虽然内心有火一般的热情,可是却能很平静地驾驭这情感,她虽然反抗社会,但并不仇视人群,虽然我行我素,但也能同世事很好地调和,似乎她生来就明白,未来的社会一定会证明她是对的。她循序渐进,像小溪一样慢慢浸入人们心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着人们固有的伦理观念,难怪霍桑也说她是个女先知,女改革家。

 

相形之下牧师则显得脆弱无知得多,他身上带有那个时代人的明显特征,即便心中也有同赫斯特一样离经叛道的想法,但却不敢相信,拼命想要消除这些“异端邪魔“,甚至到死他都没有完全醒悟。但是他正是凡人的代表啊,生于那个时代,必忠于那个时代,跳出来何其之难,他被折磨,内心挣扎痛苦得无以复加,这种苦才正打动人心,让人感同身受,因为他是真诚的。

这真诚也体现在他同赫斯特的爱情中,他们自始至终都忠诚于这份共有的爱情,这份爱越是违背教条,越是躲藏在众人的猜测憎恨里,就越是同情,越是炽热。

 

总体来说霍桑的这本书,文字实在是很优美,舒缓,心理描写也很细腻,但是因为维护了这份优雅和体面,主题就不够深化,所以我认为这是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同时也是缺点,这就像王国维评姜白石“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