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城头贾浅浅新闻,评两句贾平凹
文章来源: 追忆212022-08-28 10:15:02

如题。

    贾平凹是小说家,但他也写散文,写得很不错。好像最早读的一篇是《祭父》,回忆年少时跟父亲和弟弟赶集卖猪。家贫,人都吃不饱,哪有余粮喂猪?猪太瘦,收购站不收。早起赶到邻县卖,结果排队时又拉又尿,等排到了已不够秤,自然没有卖掉,“父子仨默默地拉猪回来,一路上再没有说肚子饥的话”。语言真挚,朴素,读起来仿佛影随父子四处碰壁,失望到欲哭无泪。我看了以后记住了作者贾平凹,还有贾父是乡村老师,清贫,受乡人尊敬。

    又读了一篇叫《丑石》。说的是村里有一块大石头,不知什么时候就在那里了。石头大而无用,因为不平整,所以不能坐,也不能晒东西,垒墙铺台阶,也不中用。石头亦不美,灰黑一片,所谓丑石。商量着说挪走它,但太费事费力而作罢。直到某一天,有天文学家路过惊呼,原来这是一块陨石!文章结尾感慨以丑为美,辩证有用和无用。这类文章放现在,就是十足十的 “鸡汤文”,不过在三十多年前算首吃螃蟹者,胜在新奇,读得人频频点头。《丑石》文字流畅,但有故作深沉之势。

    再一篇是《闲人》。闲人,跟王朔的 《顽主》属同时代产物,都是无业或待业青年。闲人没有工作有时间,三教九流谁都认识,什么紧俏货都有门路,包括摩托车。闲人爱姑娘,姑娘坐在车后座上,分开的两条腿像 “大白萝卜” 。朋友跟老婆吵架了,闲人劝离不劝 “合”(凑合),要不哥们儿给介绍一个?过两天夫妻和好了,闲人亲热叫 “嫂子”,嫂子不理,“不理了拉倒!”  其金钱观也潇洒,“闲人不珍贵钱,所以显得总有钱”,真理啊。《闲人》诙谐风趣,又犀利干脆,与其它文风有别,证明贾平凹是多面手,不同风格都可驾驭。

    小说读了《腊月正月》。村里受人尊敬的老教师韩玄子,和往年一样牵头办社火,却被新近发家致富的王才抢了风头。王才曾是韩老师的学生,寡母,家贫,当年并不得青睐。小说写得很好,反映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收获的除了财富和名气,还有同村和长一辈人的嫉妒和排挤。读这篇小说,我学了两个新词。“社火” ,特指西北地区庆祝春节的联欢活动。另外一个是 “莲菜”,就是莲藕。小说里写到春节请客,席上必有莲菜。“莲菜”,“莲藕”一字之差,但不知为什么 “莲菜” 听起来更生脆爽口?!还有,贾平凹喜欢用 “白” 或者 “银” 给女主起名字,比如书中的 “白银” ,用胡兰成的话来说,有一种 “清洁的喜悦”,而不觉铜臭。记得一个细节,韩家儿媳白银在屋前刷牙,婆婆听得不耐烦了,叱她:“白银你是嘴里吃屎了吗?半天打扫不干净的哩。” 中国人爱说打是疼,骂是爱,但这样刺耳刺心的责骂哪有爱?

    最后说两句《废都》。忘了当时是被禁前,还是解禁后,反正这本书一直是热议话题,老师上课时也不得不勉为其难地点评一二。记得他未语先笑(嗤笑),说贾平凹不懂吃,写来写去就只会写饺子,了不起也就一个饺子宴,看看《红楼梦》里的饮食,那才叫文化。老师还给我们揭秘,书中的一连串省略号或 “此处省略若干字” 的性描写,并不是贾平凹的发明,而是文人惯用套路,好 “赖账” 给审查机构,实际根本没写。台下的我们听得一愣一愣的,老师讲得兴起,接着分享,《废都》某些欲语还休的性场面,不过借鉴自《金瓶梅》,不值大惊小怪。早就听说学校图书馆藏有《金瓶梅》,但谣传是除非研究需要特批,或者八十岁以上者才可以借阅。老师不到八十岁,那他是通过什么途径,打着什么研究课题的名号而得尝禁果?不得而知,他轻描淡写语气里的优越感和怜悯倒是确凿无疑。好奇心陪着我一直到了美国,在小镇图书馆里借到竖排本的《金瓶梅》一睹为快。时过境迁,看了也不过如此,相比情色描写,更有趣的反而是人性和风俗。话扯远了,再回来说《废都》。记得老师点评人物名字,男主庄之蝶,明显用庄公梦蝶的典故,其妻 “牛月清”,则来自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不过 “牛” 姓突兀,是有意为之。

    我自己看《废都》的印象有三个。一个是男主庄之蝶每天吸牛奶,直接嘴对着奶牛乳头。我痛恨牛奶,所以觉得此举很不可思议,至于安不安全,卫不卫生倒还在其次。另外,庄之蝶首次出场,注意到有位女客 “腿肚儿肥凸”,怎么感觉庄稼人相牛相马看腿看蹄子一样?!最后,是唐宛儿用信鸽跟庄之蝶传 “阴毛信”,除了污糟,下流,还让人联想到巫术下蛊之类。大妇牛月清截获了情书,设下 “鸿门宴” 请奸夫淫妇坐定,揭开沙锅盖,赫然是炖成一碗汤的鸽子,令人失声惊叫!牛月清心狠手辣斗小三,牛!

    结语。首先,我认为贾平凹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绝对占有一席之地,其文学成就不容否定。其次,我定位贾平凹是一个农民作家。如何界定 “农民作家” 呢?我举例子说明好了,先说说几个公认的,不会被认作农民作家的,比如曹雪芹,比如张爱玲,还有被称作 “中国的最后一个士大夫” 的汪曾祺。再列举几位公认的农民作家,早一点的有赵树理为代表的 “山药蛋派”,与贾平凹同时期的有写《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的路遥,还有写《红高粱家族》的莫言。可见,归入农民作家有这么几个充要条件:出身乡村,代表作品以农村为题材,还有农民意识,包括对女性,对两性的看法。厘清了这几点,贾平凹就铁链女事件发表 “不拐卖村子就会消失” 之类言论就比较容易理解,都是农民意识在发言,即女性是生产工具,是种植庄稼的地。至于贾平凹为什么会顶着舆论枪口发此 “高见”,也许是搞不清状况,误以为农村仍是弱势群体要他发声,或者是高估了自己的感召力而招来骂声一片?!此外,他搞特权推女儿上位,也不过是身体力行 “护犊子” 和 “肥水不流外人田” 的农谚。

    回到文章标题,虽然提到了贾浅浅,但不予置评,因为假作真时真亦假,浅作深时深亦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