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南京之十:大学校园的印象
文章来源: 鸡鸣寺过客2023-03-14 19:17:37

在前面的博文里聊到过幼儿园,当小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很向往外面更大世界。就像那时的Lucy,她的梦想中未来的乐园就是幼儿园隔壁的北京东路小学。

 

有一位博主说:村子里的小孩子都不知道啥叫幼儿园”。是啊,资源获取和分配带来的不公平也是真实的存在。记得很久以前去过一次乡村,看到一群小孩一起围观猪圈里的猪,童趣盎然单纯。让我想到时下流行的一句话,“…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我想说喜欢大学校园生活的人一定不在少数,却可惜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毕业后大多数人都会离开。曾经在我就读的美国中部的一所大学里遇到一位波兰籍研究生,他热心接待新来的国际学生,已经在物理系读博士好几年了,我们问他为什么不毕业?他说太喜欢大学的环境,舍不得离开。我知道他说的是玩笑话,但我叶宁愿相信他。

 

因为我也喜欢大学的环境,喜欢校园的生活,喜欢简单而活泼的人群,我在校园里也生活了很多年。本科、研究生、助教加在一起也有十多年了。

 

在南京的时候,离我们最近的是南京工学院。民国时期是国立东南大学,在50年代院系调整后称南京工学院,后来又改回来叫东南大学。校园在成贤街古生物所家属区对面。有时会和表妹一起穿过南工的校区,从另一侧门出来,离鼓楼很近,却没有留意过这个校区里盛开紫色花树林。也许是南京到处都是盛开的花季,就很容易冲淡了对它们的注意力。平时在和平公园和成贤街上常常看到成群结伙的东大学生,很容易引起我对校园生活的怀念。

 

南京师范大学只去过一次,它的前身是金陵女子大学,老校区位于随园,被美誉为东方最美校园。曾经希望来这里工作,一定是因为这个校园的魅力。许多年后我对校园里的印象有些模糊了,不久前偶然看到网上的南师大照片,又勾起了我的回忆。那次在校园一栋大楼里遇到了艺术系的学生,给我们看他正在画的油画。 说起写生绘画,就会想起在古生物所琉璃瓦围墙的大门外,常常会有一群艺术专业或建筑专业的学生,坐在马路边上,静静地画着琉璃瓦门和墙的一角。

 

去过最多的是南京大学校园。在南大生物系修学了一年的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地理学课程。南京植物花草种类繁多,阔叶和针叶树种都有,是学习认识植物的理想课堂。看似杂乱无章的自然界,也有它存在的规律可循,据此为古生物研究提供了宝贵参考材料。我们研究生的课程大都安排在晚上,有时就会一整天都在南大的校园里。

 

说说南大的食堂,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的大肉包子,皮薄馅大口感特别好,中午常常光顾他。有时候也会去南大门口的小摊位上吃一碗辣油小馄饨。然后就去校园里爬满牵藤植物的红砖外墙教学楼前,在石板地的一角坐坐,和同学聊聊天,等着下午或晚上的课。挺喜欢南大的校园,虽然很靠近市区却没有拥挤喧嚣的感觉。 

 

晚上研究生班的课堂,很有意思也很有仪式感,老师进来后,班里的一位班长就会喊叫一声 起立! 我们全体立即站立起来。老师回复一句什么话,已经不记得了,班长接着就说: “请坐下!” 然后课就正式开始了。 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这样的礼仪有点滑稽,后来习惯了也就不觉得了。

 

校园里的生活不完全是岁月静好,我们常常惴惴不安地进入倒计时的期末考试,小心翼翼地看着送来的成绩单,那一刻的心情也许就像打翻的五味瓶,不过几分钟后就可以恢复原状,继续关注下一个目标。记得学植物分类和解剖学课程时就非常的不适,不仅仅是极度贫乏的自然知识,还因为过去习惯性逻辑思维无法帮助我进入这样的世界,又缺乏欣赏自然之美的能力,沮丧和失落一定也会伴随在校园的路上。 我想我不是唯一有过这样经历的人。

 

多年以后明白了那些的时刻让我们有了一定的空间去拓展;那些不完美成就了我们一生都可以接受的现实;那些的遇见就是无数次的机会让我们去经历成长。没有一样遇见是荒废时间精力,所有这些的经历塑造了今天的我们。它们写在我们的生命中,彰显在了我们走过的路上,让我们一生都在跌跌撞撞中不断寻找答案,却可以依然爱着不完美的自己。

 

在这样简单的环境里生活,人的思想行为也会随之而单纯。当回头看看曾经校园里的我们,一定会很怀念那些所有的遇见。校园生活虽平淡如清水,好像幽静山谷里流淌的小溪,却可以是连绵不断滋润生命的活水。校园是让我们一生受益于这样活水的珍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