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解惑:何谓“全人”
文章来源: 蓬荜生辉的友人2022-08-15 02:53:52


如果我们能够明白,一切都是上天的赋予,而不是我们要争取什么,那么你就不会有焦虑,因为你焦虑它,它也会到来,你不焦虑它,它也会到来。如果我们能够明白,人是具有那种先知先觉的自性和神性的,你就不会为你的认知所困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求无涯,殆也。这种先知先觉趋利避害的本能也是与生俱来的。先知先觉并不指的是我们能掐会算,反而是方平了自己的心理,顺了自己的心,把心理顺了,一切都顺了,你自然知道该往哪里走,你自然知道怎样去取舍。

大禹在临死千嘱托舜,给舜留下了一段话:形莫若缘,情莫若率。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都是在顺势而为,都是在随缘就事而已,要让我们的心回归那种率真的状态,做到了顺势而为,就不会被欲望所蒙蔽,不被欲望所蒙蔽上时候,就可以交给我们的心,我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出为无为,有为也欲当,即便别人看起来我们事有所作为,但是一定是正确的,一定是恰当的。大禹接下来说“缘则不离,率则不劳”。就进一步地解释了什么叫做“形莫若缘,情莫若率”。能够做到顺势而为,物质傥来寄之。我们只是外物的临时寄托的场所而已,该是你的,谁也抢不走,谁也阻挡不了,那是不离不弃的,不是你的你强求而来,强扭的的瓜不甜,一定会让自己徒增烦恼,消耗自己的生命。

一切都是上天的赋予,上天赋予了我们某种东西“道行者而成,物谓之而然”。只不过,等到上天赋予我们某种东西的时候,我们又附加了它某种概念,这都是一种认知上的障碍,自我设置的障碍而已,所以孔子六十而六十化,蘧qu 伯玉六十而五十九非,孔子六十岁了,每年都在认知上有所变化,蘧qu 伯玉六十岁了,推翻了以往五十九年所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在老子看来,庄子看来,生命的意义就是能够达到无为。无为是什么?我们一再地强调无为不是死物,不是不作为,无为是顺势顺心,缘则不离,率则不劳,顺势顺心就是无欲无求。庄子很形象地把它(无为)比作了无方之传。

无方之传不是没有用,只是单独看没有用而已。它(无方之传)可以连接一切所对应的东西,一切都可以为“我”所用。一雀适羿,羿必得之,或也。后羿是个神箭手,他能够百步穿杨,然而凭借他这种技巧,技术仍然是局限性很大的,以天下为之笼,雀无所逃。如果你能够集天下智慧于一身,就像“无方之传”一样可以接应一切,那么天下的鸟雀,天下的万物都是在你的股掌之中。是故商汤王以庖人笼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治国安邦的伊尹,雄才大略的百里奚,都是为我所用。庄子把这种达到无方之传,达到这种真正无为之境的人,称作“全人”。而后羿、伊尹、百里奚,他们仍然是有缺口的,只是他们的缺口比较小,因为他们比较专注,所以他们的缺口比较小,又因为全人他是万能的接口,他只要找到了对方的缺口,就能够让他为我所用,就能够集天下智慧于一身。“非其所好而笼之者,天下无有也”。

如果你没有找到对方的这个缺口,你就不能够运用他的智慧,我们要着重说明的是,智慧者一定是有缺口的,只是他这种自性的光芒比普通人更耀眼而已,为什么会更耀眼,就是因为他的缺口比较小,不容易被别人驾驭和利用。所谓的人才,所谓的智慧,只不过是天赋其能,他抓住了他天赋其能这一点,对其它的东西知之甚少,反而是成就了他,反而是发挥了他的天赋其能。这样的人他不适合单打独斗,他一定需要有一个全人在协调在分工,需要有全人作为枢纽,作为纽带,因此,庄子说“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他能够“接生时于心”。他能够让人心彻底放平,让人心安于当下,能够让人找到生命的活力,具有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灵魂,有这样的全人出现,可以集天下智慧于一身。

抄录郭伟胜先生视频全文:“庄子:智慧再高,也有缺口,必待全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