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中国都会被房地产这个巨大的黑洞吞噬----无一幸免
文章来源: 北美很美2022-08-07 21:37:18

整个中国都会被房地产这个巨大的黑洞吞噬----无一幸免

 

            这几天佩洛西访台成了热搜,我倒不太关心她,因为她的访台近期对中国的影响远远不及有个问题更加迫在眉睫,即楼市崩盘在即。人们对事件的关注有一个规律,即关心身边发生的事,更关心眼前的事,同时还更关心肉眼可见的事。但是,我要说,楼市崩盘像一只灰犀牛,以极快的速度扑向人们,要吞噬你的一切。它对中国经济以及老百姓生活带来的伤害,大过佩洛西访台一万倍!无论你是否看得见。

            不需要太多的经济及金融知识,仅从常识判断,就不难看出中国房地产有多么可怕,多么恐怖。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惊天大泡沫,破裂时会吞噬一切。

            下面的数字模型基于假定几个条件:

  • 房地产占整个中国经济总量的50%;
  • 房地产价格10年平均增长了3倍;
  • 房子数量每年增加基数的10%,幅度是相同的;
  • 总体经济增长的平均幅度为10%,

 

简单分析一个数据模型。有一个城市,假如2010年存量房一万套,按每套100平米,2万一平米计算,每套房子价值200万。房地产总市值为2亿元,这个城市的经济GDP总量为4亿元。后面楼价迅速升值的数字会非常恐怖。

到了2020年,价格涨到了6万,还是每套100平米,每套价值600万。住房总数达到了2万套,房地产总市值为1200亿元。账面总财富增加了600倍!而按照经济增长的幅度计算,社会总GDP不过只有12亿元。换句话讲,房地产总市值是社会实际财富的100倍!!!

假如这个数字模型是成立的,它就很好解释了眼前发生的诸如烂尾楼,银行爆雷,开发商债务或业主断供等所有现象。一句话,房地产的炒作,造成了一个巨大的,国民永远也无法偿还的巨大债务黑洞。唯一的出路就是让这个泡沫破掉,让一切回归正常,但是,这个可怕的挤泡沫的过程会非常惨烈,不仅吞噬掉人们几十年来积累的财富,不仅是房地产净值,而且还会波及到非房产领域,搞得不好,会导致国家全面内乱,经济崩溃。

那么所有这一切又是如何造成的呢?时至今日,有什么措施可以挽救呢?

简单分析,造成今天这个局面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 部分居民对住房的刚需,包括城市化进程对房地产市场的拉动;
  • 炒房一族,认定房价一定会涨,迟买不如早买。在房价持续上升时,这个信念又不断得到强化;
  • 大多数有刚需,但暂不具备买房实力的人,面临社会压力,提早加入了业主队伍,即“有房才有家“的鸟巢理论;当年经济持续向好,收入稳定增加,中国GDP多年高速增长,看不到放缓的迹象。因此个人还房贷不是问题
  • 外资注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资金;

 

房地产泡沫,是多年来经济学家一直警告中国的严重问题。什么叫“泡沫“?怎么样才算是泡沫?通过上面的数字模型,就不难看出,当房地产发展过快,存量市值升值太快,脱离了社会创造总价值的能力,就是”泡沫“。不用学经济,简单的数字便可推算。比如,社会总财富有一万元,房地产总市值有个二万,三万,稍微膨胀一点,还不会有大麻烦,因为时间还可以消化一部分泡沫。但今天中国的房地产不是超过几倍的问题,而是100倍!一个城市或国家,在10年内把经济总量提升3倍已经是经济奇迹了。但与房地产相比,那还是小儿科,因为楼价总值增加了600倍。

有人要问了,怎么可能房地产市值可以脱离社会财富的增长而自身“天马行空“,独自持续飞涨呢?这就与房子这种商品的特殊性有关。拿苹果手机相比,10年前的苹果3售价1000美元,今天的苹果13也是1000美元。但是,今天的苹果3不值钱,100美元都没人要。而房地产的价格非常虚,因为当地产升值时,不只是去年新盖的房子涨价,而是以前所有的房子都涨价,这就要命了。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假如一个10年前的工资是3000元,今天的工资是一万元,按照房地产的升值模式,等于员工要让老板把这10年以来,所有发放过的工资,按照今天一万元的薪资水平,不够的统统补足。哪个老板不会跳楼?换句话,你今天把一部苹果3拿回商店,让商店退回你1000美元,看商店不会把你打出去。这就是房地产会带来资产泡沫的最可怕之处。

但所以,我认为房地产最可怕之处在于它会拉动“面”。特别当一个社会的这个“面”很宽时,即便是变动一个百分点,对经济总量的影响是巨大的。房地产巨大的黑洞来自于“升值”,即当房价涨价时,所有的房子都价值这个数。这个巨大的增量,是后来一切的祸根,上升期没有问题,绝对不能跌。但是,凡是都有一个拐点,最怕的是房价下跌,它跌的时候,一切都是按照原来升值的路线往回走的,怎么长得就怎么跌。唯一的问题是临界点在哪一天。

有三个反驳我的观点的问题,第一,房地产与手机不同。旧手机的使用功能落后,自然便失去了价值,房子随着城市的发展,周围地价的升值拉动了房价;

第二,美国的房地产也在升值,你怎么就不喊他们泡沫呢?

第三,难道房子不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升值吗?只有房价不变才叫正常吗?

对于以上三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房子会升值,一定必须升值,但不能那么快,其总市值必须符合经济规律,在一定的合理区间内,或在社会总财富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房地产总市值必须装进一个笼子,不能像一匹脱缰野马,一路狂奔。房地产总市值与GDP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比值,超过了这个,就是泡沫,一旦破裂,便会导致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政府应该尽到宏观调节的职责,利用金融杠杆加以约束,几个基本数据政府是知道的,也明白其中的危害,但政府太自信了,太贪婪了,放任自流,顺利时即可以作为政绩,同时还能捞钱,身后哪管洪水滔天!物业资产超过社会财富的10倍,就已经该刹车了,政府一看危险不大,反而可以拉动GDP, 就放手了。

结果到了50倍,明知很危险,但面临二难抉择,要么给房地产刹车,这样会导致经济衰退,叫做“短痛“;要么继续放任,这样虽然今后更麻烦,但眼前经济还会增长,叫做”长痛“。政府选择了”长痛“。

今天,到了100倍,什么概念?市场上有100套房子,而政府手里只有一套房子的钱。此时,政府已经没有选择了,唯一的选择就是眼看着楼市崩盘,100套房子全部暴跌,跌到与政府手中的资金相等的价格为止,自由落体。那么,房子的价格会跌去90%以上。

     这里面存在一个巨大黑洞。按照上面的推算,只有1%的人可以或者实际“兑现”,其他人都是纸面财富,永远无法兑现,因为压根儿就没有那个钱。在这10年中,肯定有人把房子变现了,也换汇出国了,真正实现了房子的“价格“。那么,这些都是什么人呢?他们实际上是中国的大蛀虫,早已把国库掏空了。假如是这样,烂尾楼是必然的,不是开发商没钱,而是有人早把钱转移了。

肯定是有人赚到钱了,极少数购房者赚到钱了,二个条件,买的早,出手及时,大多数人,包括很多早期买房的,升值了,但由于是唯一的住房,也不能卖,并没有赚到钱。

            回头看那些最近宣布“停贷“的人,假如政府出手把房子完工,你继续还贷,还有什么意义吗?就等于是去替那1%把房子卖掉的人去还钱,因为所有真正的价值在楼市暴跌之前,已经被人拿走了。很简单,假如烂尾楼完工了,你还能按当初签约的价格把这套房按原价卖出去吗?

            断供者会被列入失信者名单,我倒是要问:到底谁在失信?这个“信”字,本来有二种解释,一是借贷者对银行的信用,二是政府对国民的信用,即强力有效管控社会资产的能力。当社会总资本不足时,绝对不能盲目释放流动性,让泡沫膨胀,哪怕是暂时拉动政绩。对于那些本来买不起房的,比如月供占收入90%的,绝对不能发放贷款。假如政府失职,当出现金融风险时,首先是政府失信,而不是业主。请问只要还有一丝的希望,哪个人愿意去冒失信的风险,面临赶出住房同时承担巨额债务的双重压力?断供者失了什么信?

            通过对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分析,可以看出,今天所面临的所有麻烦都是政府造成的。是政府或社会给了业主错误信号,直接导致了房地产一步步走向泡沫。政府这样做,除了共产党把经济增长作为其执政合法性基础的根本原因,把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有明显的诱惑。

  • 政府卖地,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 政府印钞的蓄水池;
  • 暂时满足了百姓的致富梦。
  • 政绩工程,GDP节节飙升

 

作为老百姓,作为购房者,他们普遍是基于 几个基本信念,

  • 经济永远是增长的
  • 收入永远是增加的;
  • 房价永远是上涨的;
  • 一旦有事,政府会救市的。

     一旦上述四条有一条断裂,业主还款马上就有麻烦,何况现在是四条全部崩塌。假如政府不能同时确保以上四条,房奴大可不必太在意,你个人的肩膀负担不起整个楼市。看到今天政府还在为救市频出各种损招,现在还在百姓诱骗买房,这就是坏。政府不善于管理经济,看到房子好卖,以Made in China的速度去生产一种早已过剩的商品,哄抬价格,诱骗百姓去购买,制造更大的泡沫,其心可诛。

房子既然是商品,有其自身的经济规律,但房子除了商品属性之外还有社会属性。政府忽悠全民投资,争相去做商品商品升值的赢家,但从不提及一个基本原则,任何商品都会降价,这么一个几百万元的大盘,没有一点实力,是玩不起的。这里列举几个房子与普通商品的区别,以及买房与经商的区别,作为提醒。

  • 商品是企业在经营,房子是个人的资产。一般来讲,个人的实力不如企业;
  • 商品可以划分为几百个类别,大蒜亏了可能白菜会赚回来,而房子一个整体概念,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 商品亏损是了断式,比如这批服装过季了,整批清仓止损即可。而房子假如下跌了,对业主可能是终生持续噩梦;
  • 房产占社会总财富比例很高,没有一个产业能比,汽车,手机比不了。出了问题,政府也救不了;
  • 美国也出现过次贷危机,他们挺过来了,但美国靠的是美元,全球消化亏损,中国没有这个条件。

所以说,做生意商家亏就算了,但个人亏不起。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增长有目共睹,但房地产泡沫这把玩过头了,会连累所有的资产清零。这里有个严重的认识误区,即对“实物”的崇拜,以为房子是实物,不会像股市泡沫破裂那样虚无缥缈。房地产的狂热在于经过实物的中介,让资产迅速膨胀,以Made in China的速度去生产一种早已过剩的商品。

击鼓传花,麻烦在今天显现了,其实失信的是三方,业主,开发商,政府。当然,政府的第一反应是制裁业主为失信方,但是,当泡沫的破裂达到一定的烈度时,政府也罪责难逃。在这场游戏中,最大的债主是国民,政府是欠债人,勾结开发商,巧取豪夺,掠夺了国民的一切,包括过去,现在的所有资产,还包括未来几十年的资产。政府的过错是,

  • 制订经济政策时,疏于防止金融风险;
  • 没有制定严格的贷款法律,阻止无能力人买房;
  • 庞大的政府开支透支了国民资产;
  • 对房地产开发商疏于监管;
  • 对未来的崩塌缺乏准备;
  • 在低迷时仍在出台刺激楼市措施,

 

这里顺便批驳一个观点,这个观点职责业主对降价抗议维权。其论调是,“房子升值时,没有见你与开发商分收益;房子降价时你来捣乱“。这个说法不对,百姓买房时购买的是对未来的预期。政府无形中担当了这个预期的担保人,假如政府无力承担这个风险,当初就应当拿出所有的政策工具,阻止无偿还能力的百姓买房,不要让他们有不切实际的预期。实际上,政府是把业主套牢了。业主掏空6个钱包,购买了价值100万的房子,供楼30年。结果你明年降价为70万了,还让他继续还贷,这合理吗?

这些年,中国在跟经济规律对抗,听到“中国崩溃论“就来气,我偏要反着干。这种对经济规律的蔑视,其后果也只能有国民来承担。

所谓楼市崩盘,它只是经济崩溃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下面接着就是银行。看看恒大爆雷以后哪些人倒霉就知道了。

作为个人,没有什么妙计,即便你降价把房子卖了,资金也跑不了。金融崩盘时,会把一切都卷进去。当然,假如今天能卖掉,尽快,降价也要卖。在经济学里面,有一个概念,叫“沉没资本“,即不可收回的东西就让它去吧。

即便是你没有房子,也不能置身事外,因为房地产的崩塌,会带来社会财富的整体缩水。

 

这里,借用赵本山的台词,来概括房地产的历程:

甲:最快乐的是,人活着,看到自己的房子年年涨,

乙:最悲催的是,人没死,房子降价了,可供楼款总额不变。断供了被银行赶出家门,还倒欠银行几百万。